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怎么样呢?

来源:留学百问 2022-01-22 59个人阅读

人大附ICC是我们对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简称。分管ICC的高江涛校长在一次讲座中展示了当前ICC的实力,让大家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怎么样
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怎么样呢?

高校长是人大附中物理特级教师,主管全校教学。

他是人大附中早培班的缔造者,后来参与设计人大附美国分校的课程。后者每年都有优秀的理科学生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2020年9月,他开始主管ICC,次年5月起兼任ICC主任,亲自主抓日常工作。在面谈中,他提到最多的便是优秀的师资、丰富的课程。高校长早年给实验班和早培班学生上物理课。他认为老师的使命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乐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这也成为挑选优秀师资进入ICC教学的标准。

人大附ICC的教师团队由外教和中教(含海归教师)组成,中教为主导,约占70%。数学和科学全部由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毕业生和人大附中普高优秀师资任教,人文社科则聘请毕业于哈佛、斯坦福、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海归教师为主。这种教师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科的扬长避短。

为了帮学生留住优秀老师,高校长网罗天下英才。2015年,学校为留住一位生物高端人才,把价值几十万的生物高端实验室全权交给他设计和管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打通了普高和ICC的师资。让更优秀的教师参与到ICC日常教学,带班数量变为“3个ICC班、1个普高班”。

李永乐老师,人大附物理竞赛金牌教练。

学生眼中的“国家级网红物理老师”,他录制了200多段科普短视频,在网络上有超过1亿的播放量。2017年,我认识的一位学生因为酷爱李老师的物理课,最终选他向美国大学写了推荐信。学生最终被全美排名29的北卡教堂山大学天体物理系录取。当李老师在网上走红时,我也关注了他的科普视频,他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时事背后的科学道理讲清楚。上过李老师物理课的学生说,李老师讲课穿插着满满的梗和故事,善于带动学生情绪。他会用最精确简练的语言解答硬核学术知识。李老师讲课的板书量很多,40分钟的课下来经常是4-5黑板的板书。

和渊老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师从施一公院士和颜宁院士。

在校内除了教授生物课外,也会开设人工智能和跨学科课程。她坚信最好的人培养最优秀的人,博士身份加入人大附中的教师团队。她希望培养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思维广度的“T型人才”。在和老师的课上,学生的描述是:讲课频率超级快,全程高能。干货考点和硬核学术会用图表和具体案例分析。上周和一位学生面谈时,他兴奋的告诉我,我们下学期的生物老师可牛了,我问有多牛,他说“照片出现在教科书里的那种牛”。他提到的便是和渊老师。

类似这样的老师在ICC还有很多。武迪老师,清华博士,MIT交换,ICC副主任,教授ICC和早培班学生计算机。前两年临危受命接任一个IB班,这个班的学生在5月的IB大考中,成绩全员取得最高分7。白瑜洁,斯坦福硕士,经济和商学老师,IB协调员。学生特别喜欢跟她一起做案例分析以及实地考察。前一阵带学生做了“年轻人的奶茶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的商业分析,新中关购物中心经常有穿红白校服的孩子拿着问卷采访捧着奶茶的年轻人。郝兆源,人大文学院硕士,教授IB文学和AL/AP语文。第一天上课便被学生认出,因为他是2016年央视“中华好诗词”MVP和最具人气选手。学生们喜欢他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也为他渊博的知识和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课堂状态折服。他还开设诗词赏析、古典诗歌创作等研修课。今年他带的班早申已有8名同学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包括芝加哥、康奈尔、牛津等名校。

当这些老师都能走进ICC课堂时,ICC便获得了人大附最大的支持。同时,随着国际课程进入中国高中超过20年,国际课程也从落地原汁原味的国外课程,走到了建立学校特长和办学风格的课程融合阶段。这也需要强大的教师团队提供学术性的课程方案。

每年择校时都有人大附初中部的家长问我,孩子之后想出国是去ICC还是留在普高?我的答案都是“ICC”。和普高相比,ICC课程更有利于学生适应国外大学的环境。选课走班制、过程性评价、中外融合课程等给予了国际部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两年ICC借鉴了人大附早培班的课程理念,探索了一套新的ICC融合课程。人大附早培班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激发孩子创造力,提供个性化课程。这和国际教育的课程目标不谋而合。

当我对ICC课程认识还停留在“完整开设英国剑桥国际高中课程A-Level、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国际文凭课程IB”时,学校已经打破项目隔阂,探索“有课、有科研、有比赛、有论文”的素质教育一条路。

从人大附ICC毕业,并被杜克大学工程系录取的学生告诉我,高一他最大的不适应不是考试分数,而是没有方向。“初中就是盯考试分数,进入ICC后只盯着分数也不够,还得会选择特长甚至是大学申请方向,但却没人告诉我咋选”。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ICC从课程改革入手。赵主任分享了一位学生探索经济专业的过程。学生在高一参加了ICC举办的“名家讲坛”与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他被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斌老师的讲座吸引。在听完祁斌老师题为“大国博弈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讲座后,他萌生了对金融经济的兴趣。为了验证这种兴趣,他参加了校内的JA经济社,并在北京市高中经济学人创业大赛中,获创业者一等奖。这次比赛经历坚定了他学习金融经济的决心,于是他将校内的主修学科定为经济,并选择“金融理论与实务”作为研修课,并在结课时完成一篇经济学论文。

人大附ICC每年招收300位学生,这位探索经济学之路的学生只是300人中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是人大附ICC为学生开辟的一条专业探索之路,其中融合课程是核心。“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引导学生的兴趣,校内学术社团提供学生尝试机会,项目必修课奠定学科基础,研修课帮学生完成个性化成果。

研修课最初是人大附早培的特色课程。

每周一个半天,或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科学实验,或走出校门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研修课程对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比如,语文研修重在扩大阅读量,生物研修重在观察、记录,物理研修重在高中综合实验。在参考了早培班的研修课方案后,ICC在2021年全面推行研修课。

每周四下午,全体ICC学生参加研修课。研修课覆盖7个学科:数学、科学、工程技术、语言文学、人文、艺术、体育等7大学科,共计30多门课程。热门的研修课包括国际竞赛、英语经典阅读欣赏、基因编辑技术和创业、宇宙射线探测、和人工智能一起玩赛车、故宫建筑文化研究等课题研究课。一位高二在读的ICC学生告诉我,研修课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潜力的平台。通过研修课,他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刷题考试相比,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全面且个性化的课程。

如今,面对家长们问到“人大附ICC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时,我有了新的认识。人大附除了招收成绩好中考分高的学生外,也会选择有优秀学术基础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哪怕目前成绩没那么优秀,如果发现他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也欢迎他加入人大附中ICC”,这是我在刚结束的新东方国际教育展上招生老师向家长们传递的声音。

在这套课程面前,听从家长的安排未必是最好的方式。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反而更有意义。我有幸亲身目睹了一些ICC学生高中的三年成长。好奇心驱使学生在海量的学术资源面前做选择,求知欲让学生围绕在优秀教师身边,持续挖掘自己的特长。他们中有人最终被藤校或牛剑录取,成为别人眼中的孩子;也有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学,享受着学术和兴趣结合带来的快乐。一位被纽约大学录取的ICC学生告诉我,ICC充满了多样性,有整天跑自习室的学霸,也有各种社团活动咖,你可以天天和学霸为伍,也可以选择读书俱乐部。因为这种多样性,大家的成长有更多可能。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我很享受现在的大学生活,是因为我认识到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

面谈结束时,我们问起了高校长的微信名。高校长的微信名叫“智能方程”,源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他认为孩子有充分的探索机会,就能释放足够的学术潜力力和社会影响力。优秀师资和融合课程成了他帮助学生释放能力的平台。

从讲座中也能直观的了解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怎么样,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人大附ICC面试问什么,择校必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