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下,如何解锁国际教育行业密码?2021年是各项民办教育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充分展现国家重塑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与此同时,国际教育也迈入了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明者应时而变,强者乘势而行。
国际化学校校长、专家共同探讨,面对即将来临的2022年,国际教育行业应该以怎样的新策略来迎接全新的未来以及新的挑战。
微博泛生活运营部总经理李梁表示,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国际化学校迫切需要拥抱变化。国际化学校不仅要有“做对的教育“的定力,还要有“做强的教育”的使命。新浪教育&微博教育也将持续赋能行业发展,共同助力打造国际教育行业生态圈。对于国际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表示,要推动国际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坚持开放,深化合作;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要加强协作,聚力前行。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面对新形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本中表示,“双减”之道,更要砥砺前行。“前行之法”首先是构建科学的学科作业体系,科学的留作业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因材施教的基本功和专业特长,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起点公平是有教无类,都有机会上学;过程公平就是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满生认为,当下应该将“平安留学+成功留学”,作为留学的双重选择。因为留学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美留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学生可以考虑到英国、欧盟、加拿大等相对比较安全的国家留学。
#01 教育变革大刀阔斧 立德树人根本不变
2021年对教育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见证着教育大刀阔斧的创新变革。在圆桌论坛《破局谋新·新发展阶段下国际化的教与学》上,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执行总裁、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黄瑞华首先提到,了解家长的需求,引导家长的需求,满足家长的需求,是我们做好教育的的基础。新浪教育主编雷蕾表示,不管环境和政策如何变,学校要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孩子的情况去做好教育教学。
君诚双语学校执行校长苏媛表示,现如今家长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很多都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家长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而且很多家长都是出过国的。但是,在政策变革下,在国际教育领域下,不少家长在选择国际教育的问题上会动摇。对此,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小学部校长张心一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家长的认知已经发生变化,家长们越来越理性,更多得是追求教育内核的精神,比如孩子的内心是否充盈,孩子的兴趣是否多元,是否能有面对未知世界抗压能力等;第二、家长在民办教育中想参与的积极性比以前更大;第三、家长对每一个教育个体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教育个体。
学校又应该如何把握家庭的教育需求呢?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创始人卢振虎校长表示,家庭教育根本的需求“立德树人”不会变,作为家长和校长的双重身份,卢校长认为,首先是育人,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品德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学术,即孩子能力的培养,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02 中西融合三步走:目标、路径、方法
在国际教育领域,中西文化融合课程建设是国际化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通过融合的中西方教育理念,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公民至关重要。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西融合的国际教育会迎来哪些机遇?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海淀校区初高中部中方校长刘迎慧表示,融贯中西不是一句口号,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的孩子必须要有非常坚实的中国文化认同感。
北京市中芯学校教学副校长郑玉清认为,从实践来讲,在中西融合的教育路上,教学模式上,中外教共同来备课,共同教研,共同授课。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把握自己民族文化之上,融合一些其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
峰会现场,海嘉中文校长兼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伍丹履表示,融合首先是教育目标的融合。从单一化的教育到现在国际化的强调全面发展。正如“双减”的目标其实要求教育行业不断地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路径的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形式+内容。比如, MYP的课程,实际上提供的是IB的思维框架,强调的是探究式和概念性的教学,是基于标准为基础的评估,这是一种形式。在这个框架下,把中国文化、中国教育、中国内容融入其中。第二种是内容+内容。比如道法课程,西方强调的是积极教育心理学,中方的教育内容是仁义礼智信。而这两者进行碰撞的时候不仅仅是西方的融合,中方的融合也流淌在孩子内心深处;教育方法的融合。中方老师在教学特点是非常扎实,及时给学生反馈。外教则在教学的时候更能够用建设性的方式,用活动、游戏化的方式融合进来。最后还有活动的融合和文化理念的融合。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博辞教育总裁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所学校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当代社会要求学校个性化办学。
在疫情多变的当下,金吉列留学高级副总裁王宁表示,学生和家长对于留学目的地的国家和学校的选择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整个留学市场在2022年会回归到2019年正常的点。
#03 “解锁”教育密码的两大钥匙
如何高质量的培养更多全球领导人才,被称为国际教育里的“密码”,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而要解锁教育的密码,首先要明确教育的范畴。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表示,教育有它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是解决培养谁、为谁培养、怎么培养,在这方面,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经济属性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比如,给老师付多少钱工资,花多少钱投资在孩子的硬件软件匹配上。文化属性,是指学生在学文化知识方面的一系列传承,包括教育本身其实也是个文化产业。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这些都是属于文化。
法政国际教育副总经理、北京王府学校学术督导郑真说,解析教育的密码,实际上是在探寻教育的本质。育人包含两个核心的任务,一个是事实,一个是价值。事实,可以简单解释成为一个人他能够做什么。而价值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应该做什么,近代以来,科技的特点是关注因果规律,而市场关心的问题是资本积累。两者实际上都没有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与价值到底在哪里。对于人才的培养,
上海阿德科特学校创校校长车艳丽表示,教会孩子“如何去谋生”和“如何去生活”应该是现如今国际化教育中解锁“教育密码”的两把钥匙。具体来说,在面对未知挑战的时候,教会孩子们如何谋生,是学校的基本功。每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探索课程等等,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们谋生的手段。而如何去生活其实是最根本的问题,一所学校,实际上是家庭和社会两大生态系统里面的桥梁,要知道孩子的未来是要走向社会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怎么样来面对挑战和面对生活的压力,是学校教育的着力点。
海外SEG瑞士教育集团牛一琳也有同样的体会,她表示,很多孩子成年之后问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不少人会回答:当年没有好好学习。所以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只有击中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一个点,让他自发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才应该是未来的社会栋梁之材。
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副校长王实分享了稻香湖学校的教育密码:混合式、中国根、国际化、清华特色。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拥有中国根基、清华本色,践行的是以中国为特征的混合式融合式的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王实校长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孩子个性化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起来。
对于国际教育行业来说,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一方面,行业挑战不断,各种相关政策出台。另一方面,国家支持和鼓励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的发展。除了新政策,“互联网+”等新科技、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为国际教育行业注入了更强大的动能和新生命力。在2021年岁末,新浪教育和微博教育邀请各路大咖一起探究国际教育真正的目的和意义,论道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行业的应对策略及自我升级之路,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创新型学校的新思路,以及培养更多具有全球战略眼光、世界格局胸怀、国际理解力的精英人才的新模式,为行业发展赋能助力,共同展望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