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首都师大附中坐落在京西古道的起点阜外八里庄,与慈寿寺永安万寿塔(明万历四年建)为邻,同碧波荡漾的昆玉河相伴。昆玉河秀甲京城,给学校注入了睿智的灵动,带来了勃勃生机;慈寿寺塔辉腾日月,为学校平添了历史的厚重,见证了赫赫功绩。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首都师大附中作为一所著名的百年学府,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中坚和栋梁之才,他们遍布海内外,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首都师大附中始建于1914年,由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创办,始命名为“正志中学”。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傅曾湘、交通总长叶公绰、财政总长吴鼎昌以及周作民、朱光潜、焦菊隐、齐思和等,均曾担任过学校董事长或校长。学校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先后更名为成达中学、第三十八中学、第四十二中学、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92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接受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双重领导,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
首都师大附中秉承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先生“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恪守“自觉、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一代代附中人的不懈努力,抓住了一次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1978年,中国迎来了教育的春天,首都师大附中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科研和教育实习基地,凭借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平和一流的教学成绩,轻而易举地摘取了北京市首批重点中学的桂冠。
进入到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都师大附中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征途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为我校题词: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办好我国的素质教育起示范作用。
2002年,北京市教委为了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高中示范校评选工作。首都师大附中凭借其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和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在众多参评学校中脱颖而出,被首批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校”。2007年,北京市开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首都师大附中又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顶尖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成为北京市课程改革的领跑者,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11年,首都师大附中又进入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教育教学专家、数学特级教师沈杰校长凭借其敏锐的头脑、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学者的气质和人格的魅力,让社会各界对学校有了更高的期望。以“成德达才”的教育理念为根基,以先进的改革思路为指导,首都师大附中正式启动渐进式的“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改革内容涉及课程设置、管理体制、育人模式、运行机制多个方面,是首师大附中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立足新时代,首都师大附中勇担历史使命,潜心立德树人,倡导办负责任、有内涵、有温度的“成达教育”,其本质就是将“人”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培养健康阳光、自信坚毅、正志笃行、成德达才、家国担当、胸怀天下的创新人才。“成达教育”不浮躁、不盲从、不功利,追求高品位、高质量、高素质,让每个孩子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围绕“成达教育”的教育追求,附中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教师认同与遵循的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爱尊重;以敬业奉献为根本,责任担当;以团队合作为依托,律己宽人;以追求卓越为动力,开放创新。
办学以来,首都师大附中始终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列,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形成“成达教育”育人体系。学校在课程建设、文化育人、创客教育、艺体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教育以及学生活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始终位居海淀区和北京市前列。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首都师大附中自2008年起走上集团化办学之路,目前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已经形成以本部为核心的七区十一校格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普遍赞誉。
百年学府,成徳达才;薪火承传,再铸辉煌。展望美好未来,首都师大附中将继续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为北京市和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办学特色
一、百年积淀▪薪火传承
首都师大附中创办于1914年,初名北京私立正志中学,创办人是民国政要徐树铮,时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傅曾湘以及周作民、朱光潜、焦菊隐等,均曾担任过学校董事或校长。学校六易其名,1992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属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依托百年学府的深厚文化底蕴,传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守正、开放、创新”的三大学校发展理念指导下,首都师大附中勇担历史使命,潜心立德树人,在新时代倡导办负责任、有内涵、有温度的“成达教育”,其本质就是将“人”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培养健康阳光、自信坚毅、正志笃行、成德达才、家国担当、胸怀天下的创新人才。“成达教育”不浮躁、不盲从、不功利,追求高品位、高质量、高素质,让每个孩子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围绕“成达教育”的教育追求,附中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教师认同与遵循的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爱尊重;以敬业奉献为根本,责任担当;以团队合作为依托,律己宽人;以追求卓越为动力,开放创新。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了一大批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坚持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被评为“全国优秀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
二、改革探索▪擘画新局
首师大附中一直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通过科学规划,亮点不断凸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科学规划
秉持“守正、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学校不断深化“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改革内容涉及课程设置、管理体制、育人模式、运行机制多个方面,是首师大附中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四”是指四修课程体系;“三”是指三维管理体制;“二”是指两项育人原则;“一”是指“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德达才”的 一个核心目标。
具体来说,四修课程体系将“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相统一,达到“通修”夯实学科基础、“选修”激发学生志趣、“精修”促进专业发展、“研修”形成自主能力的目的。三维管理体制包括学长学部制、固定班级制、分层走班制,并以双导师制作为学生发展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设立四个学部,发挥学长引领的作用。分层走班教学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分层走班之下学校仍然保留固定班级。在没有多余的教室的情况下,学校也要给学生保留一张安静的课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两项基本原则是尊重个性差异和注重因材施教。一个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在附中都能够成德达才。
2. 亮点凸显
(1)课程奠基
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首都师大附中的特色和亮点不断凸显。从2001年开始,学校为初中学生开设以“博闻广见、卓有通识;内外兼修、知行合一”为基本理念的博识课。学校每周利用半天的时间,带领学生走遍京城名胜古迹、博物场馆和名人故居。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博识课逐渐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实践课程,实现学习主题系列化、课程常态化、指导专业化和学生自主化。随着初中博识课的成熟,2016年学校又与中科院合作,正式开发了高中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学生们一方面深入中科院各分院所科研机构,参与科学研究,接受名师指导;另一方面寻访自然人文景观,品味地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高中阶段的实践课程将学生实践从京内带到京外,实现了从“小课堂”到“大社会”,从“踏遍京城”到“博览中华”的跨越。这一系列兼具科技和人文特色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实践课程优质品牌。
此外,附中的教育面向未来,学校在中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生涯指导规划课程,让学生对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有更清晰的目标,激发当下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性和热情,储备相应的生涯发展能力,科学设计自己的未来,并有效付诸行动。在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设有大量专业教室、高端实验室,发展平台广阔,能够很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3+3”选科制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文化润心
首师大附中还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的滋养作用,通过建设自信开放的学校文化,让师生获得舒展生命的自然张力。
打造书香校园,润泽心灵。学校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将整个校园变成一座没有围墙的“街区制图书馆”,实现时时可阅读、处处可阅读、人人可阅读。精致的书香校园,充盈了学生的生命力量,促进了各类文化活动的繁荣。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化品牌“读书节”目前已经连续开展十年,有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勤学尚读、无需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校风,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视科技教育,引领未来。创客教育并非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而创新。随着2015年国家“双创战略”的提出,首都师大附中率先开启中学创客教育的探索。青牛创客空间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实用的加工设备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引领着校园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学、天文社团等一系列科技社团的蓬勃发展令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金鹏科技团。拆客活动、科技节、青牛创客邀请赛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更是让学生对创新触手可及。创客教育在每一名学子的心中种下一枚创新的种子,并在附中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紧跟时代脉搏,开拓视野。“校长邀你听讲座”是一门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以“聆听大师声音,领略名家风范。瞻望学术前沿,凝萃思想力量”为初衷,涉及人文社科类、理工科技类、军事题材类、生涯规划类、生命健康类等多个门类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聘请科学、艺术、文学、军事等社会各界专家、名人走进校园,与学生零距离交流,鼓励学生积极钻研,独立思考。
注重经典传承,提升自信。首都师大附中倾力将校园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让学生感知中国态度、中国思维、中国力量。2018年,北京首个非遗教育孵化基地落户我校,非遗教育博物馆的建成开放让学生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深度体验和学习,书法、烙画、扎染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愉悦身心、乐在其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3)活动育人
坚持活动育人,加强特色德育课程的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首都师大附中的“一二•九”远足纪念活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学校的一项传统特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至今已坚持了30余年。每年的“一二•九”纪念日来临之际,高一的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从学校出发,徒步18公里到达北京植物园“一二•九”纪念亭,举行演讲比赛、集体宣誓等纪念活动,步行途中还穿插了历史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学习知识、磨炼意志,也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此外,五四表彰、春季环湖越野、学生节、“春之声”合唱节、“振兴杯”体育比赛等学校特色活动和灼华汉服社、考古问今社、舞蹈团、管乐团等专业社团,让每一位附中学子都能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
(4)携手筑梦
在智慧家校项目的引领下,首都师大附中科学地开展家校共育的各项工作项目建设。依托智慧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建立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开发家校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创了家校共育新模式。
(5)国际教育
2008年,首都师大附中与具有260年历史的美国优秀私立捷门棠学(Germantown Academy)直接合作办学,率先开展中美合作课程项目。我校中美AP课程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首个在优质公立高中校开设的美国大学AP课程项目。中美项目与美国名校课程无缝链接,中西课程高度融合,兼具国内和国外高中管理理念和优势,关注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适合孩子一生发展的触心教育。
作为国家汉办认定的全国中学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校,首都师大附中与捷门棠学校合作的孔子课堂被国家汉办评为“全球优秀孔子课堂”。通过先后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学校每年交流活动频繁,对外交流成果显著,大大推进了本校“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目标的实现进程。
3. 成果丰硕
首师大附中稳步推进“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多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学校中、高考成绩优异,被北大、清华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始终稳居北京市、海淀区前列。
五大学科竞赛中,荣获全国金、银牌以及进入国家集训队总人数连续三年位列北京市前四名,其中2019年通过竞赛保送清华、北大学生人数位居北京市第二名。多名学生在初中阶段便与清华、北大签约一本线录取。
学校国际部中美课程合作项目开设的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成熟完善、学生成绩斐然。中美课程项目升学情况喜人,每年100%学生均升入了心仪的大学,其中2020届毕业生56.4%升入美国前30大学,96.4%升入美国排名前40大学。
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历史、政治、地理、体育、信息技术等9个海淀区中学学科教研基地,覆盖了学校开设学科总数的3/4。
此外,学校还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北京市金帆艺术团、北京市金帆书画院光荣称号,获评首批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等荣誉。
三、 辐射引领▪成达致远
自2008年起,首都师大附中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学之路。十二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各成员校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以总校为核心,辐射门头沟、海淀、大兴、昌平、通州、房山、朝阳的七区十一校格局。集团坚持“资源共享、集中优势、保留特色 、科学整合、协同创新、优质发展” 六条基本原则,通过育人理念深度融合、管理制度有效延伸、课程建设创新引领、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等各项举措,激活了成员校的办学活力,带动了区域教育的快速提高,更让更多首都学子从中受益。
薄弱变优质,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理念再辐射,成达教育思想获得广泛传播;经验可借鉴,让“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首都战略地位,加速推进北京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