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平和初中部负责人赵林风:家长如何应对民办摇号政策?

来源:魔都择校观 2022-03-28 59个人阅读

青浦平和初中部负责人赵林风:家长如何应对民办摇号政策?民办摇号政策施行以来,对于民办学校而言,会有哪些影响?而对于依然将民办学校作为目标的家长群体而言,在择校、备考时,是否又将改变应对策略?

今天我们将看到的主讲人,正是来自青浦平和初中部的负责人——赵林风。
青浦平和初中部负责人赵林风:家长如何应对民办摇号政策?

赵老师不仅是青浦平和的初中部负责人,他本身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物理老师,他从一线的经验来告诉我们,摇号政策下的变与不变,以及给到家长们的一些启示。

摇号政策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从政策出来之后,对于我们这些民办学校来说,哪些事情变了,哪些事情没变,而我从教育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完之后,我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在选择国际化教育的道路,或者是在选择具体的学校时,能有一个参考。

01 摇号政策下

三个变化

变化1:“怎么进” “怎么教”

摇号政策实施以来,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都发生了真真切切的变化。最先变的是家长。摇号政策之下,家长们的关注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过去,家长们最关心的是一个学校怎么进;而摇号后,家长们更关心的是一个学校合不合适进。

我还记得前几年面对小升初的家长做分享时,每次到了提问环节,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啊,您讲讲我家孩子该如何准备您学校的面试和选拔呢?是不是要去报某某班?是不是要学个某某课程

很少有家长提问关于学校课程实施或者学业规划上相关的比较深入的问题。

但并不能因此责怪这些家长的急切和不淡定。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选拔机制下”,换了谁都很难淡定。

摇号之后,家长们关注的重心明显变了,大家开始真正关心一个学校怎么教,而不是整天追问一个学校怎么进了,会认真地交流学校的课程如何实施。

能有这样的变化,我内心还是很欣喜的,因为家长们开始在默默地比较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自己是否契合,都是在认真地衡量自己孩子是否合适进入这所学校,都是摆脱了面试这个“近忧”而为孩子更长远的未来负责。

变化2:“角斗场”“百草园”

摇号政策之下,学生的多样性提升了很多。

学生的多样性,对于一些只追求分数的“鸡血学校”或许不是好消息,毕竟多年以来这些学校已异化成了所谓学霸们的角斗场,某些校方根本容不得学生们在分数的竞争上有半点佛系心态。

可是,没有多样性的学生,很难有真正的教育发生。咱们中国讲求:“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在具有多样性的环境里,学生们才能学会什么是求同存异,什么是兼容并包,什么是君子养成。

客观讲,摇号政策之下,我们的学生也更具多样性了。

但秉承着“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理念,我觉得这不仅不是负担,反倒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六年级的一位同学的例子。他主动让出数学节记忆大师复赛的资格,原因竟是看到落选的第二名同学“伤心得快哭了”。

这在以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是无法想象的。作为一个有着十年双语学校班主任经验的优秀老师,这位同学的老师知道,摇号之后确实变了。

老师跟我分享这个案例时如是说。“所以我肯定了他很好的换位思考能力,但也引导了这位同学意识到,或许让出名额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后来,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很巧妙让他俩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商量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比赛,让他们认识到,之后比赛的输赢都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等到复赛时,我很欣慰地看到这位同学依然站在了决赛场上,而另一位同学和班上其他同学一起为他呐喊加油。

教育是学校生活的总和,在我的实际感受中,摇号之后所带来的学生多样性,确实让教育更好地在我们学校发生。

变化3:“进行曲”“交响乐”

摇号政策之下,学校的课程需要配合学生需求做对应的调整。

我们在拥抱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也需客观承认学生学术程度的不同。

以我校为例,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多样性这种教育资源,我们做了平行分班,每个行政班学生构成都是丰富多样的。有的孩子一路是双语学校学习过来的,有的孩子是从公办转身到民办双语的,还有些孩子在外国学习过一段时间现在回国继续求学的。

但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开始就清晰地意识到,平行分班,是为了把“和而不同”作为一种资源来促进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但绝不是为了让大家最后都变成平均值。

总之,面对多样化的学生,学生的发展需求必然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是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以上,是摇号政策下的三点“变”,那么摇号政策之下,学校又有哪些是应该保持不变的呢?

02 摇号政策下 

三个“不变”

不变1: 培养学生自主性不能变。

我认为教育的一个核心就是培养一个学生的自主精神。

所谓自主,也就是让学生有“自己说了算”的感受,因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坚信自主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进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

从早上上学时学校放什么歌,到晚上晚自习后“第二课堂”上多少时间,都由他们自己投票决定,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性培养的手段。但是自己做选择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自主精神,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是自主精神的精髓。 

不变2:多元评价体系不能变。

当某些鸡血学校因取消了入校面谈而诚惶诚恐时,而我们却并没有太焦虑。说实话我们本来也没觉得短时间的面谈能够起到有效的筛选作用,尤其是在六年级这个学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

所以,摇号政策反而给全人教育理念的学校“松了绑”,学校可以更全身心投入在如何让多样性的生源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取得多元化认可,收获不同的成长。

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能只盯在单一的成绩上,它可以发生在学生擅长的且有积极意义的任何一个方向上。

不变3:激发学习内驱力不能变。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所有的学习,实际上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有一句话“教育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一把火。”我想,这就是教育者都应该去注意的。

家长们在面对“变化”时,焦虑感存在是自然的。所有人都会讨厌不确定性,都是希望找到“确定性”。

但是我想说的是,确实没有办法,你再讨厌这种变化,但是要知道,孩子未来面临的社会,肯定比我们现在的不确定还要多,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无论是选择哪条路,好的教育是相通的,他应该是让每个人踏入生活之河,而无所畏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