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2022年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由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主办、杭州市余杭区育海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治教育有效实施线上培训会,在弥漫的书香中如期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彩平女士,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余杭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军玉老师,育海外国语学校全体道德与法治组老师以及省培训平台报名学员。他们相聚云端,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围绕课堂教学主阵地,探讨小学低段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携手开启了一场教研之旅。
大美育海 欢迎你来
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何平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嘉宾的出席,感谢主办方对于育海外国语学校的信任。何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育海外国语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自2017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承“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服务”的办学理念,围绕“大美育海”建设,努力培养“成绩与素养同时抵达”的美丽学子。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以自主、责任为校训,开展个性化、定制式的大美育海教育,努力打造积极向上、活力四射、和谐雅致的美好校园。
何校长指出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聚焦研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如何渗透法治教育、我们的学习目标将如何定位、活动设计如何让我们的教育真实发生。希望借助专家引领和全体老师智慧,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实践方向。
面对研讨会与读书日富有诗意的邂逅,何校长说,我们有缘相聚在云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与研讨完美融合。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唯有读书与研讨,会让你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最后,她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达了美好祝愿,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教学有“道” 育人有“法”
课堂藏匠心,育人有温度,会议进入课堂展示环节。第一堂课是育海外国语学校鲁婧婧老师带来的《班级生活有规则》。鲁老师根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巧设“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情境,点燃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鲁老师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和教态,很快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鲁老师带来的“魔镜”,再现了孩子们排队、用餐、中庭玩耍、课后三整理等熟悉场景,勾连起学生生活实际,孩子们纷纷在“魔镜”里查找自己和小伙伴的影子。“魔镜”不仅照出小朋友的真实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也照出了鲁老师的用心、细心和匠心。在“魔镜”的照射下,师生一起话规则、研规则、定规则,学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最后小组合作共同商定班级盟约,达成共创美好班级、美好校园的共识。
一个游戏,一面“镜子”,教师教得轻松,收放自如;学生学得有趣,知行合一。当鲁老师把孩子们原生态的“作品”挂上黑板时,一切美好已是水到渠成。教学有术,育人无痕,鲁老师真不愧为省教坛新秀、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全国教科研模范教师获得者。课后,鲁老师还就本节课从教材处理、目标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说课。
如果说鲁老师的课有低年级的活泼灵动,来自西部长乐小学的余杭区教坛新秀吴丹华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我们爱和平》的第二课时,则有高年级的沉稳理性。战争话题虽很沉重,但对于生活在中国和平年代的小朋友来说,又有些遥远,虽有第一课时的铺垫,但孩子们依然难以“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拉近战争与孩子们的“距离”,吴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很多战争素材,巧妙借助歌曲、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直观载体,去冲击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们直面战争的残酷,从而激发孩子内心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吴老师还结合当前俄乌战争等时事契机,用她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举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理解和平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要热爱和平,居安思危,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孩子们的神情逐渐严肃,目光更加坚定,整节课有料有味有营养。课堂中,孩子是主角,有充分的表达,有充分的自主思考,吴老师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回望成长 携手远航
名师有名师的成长路径。鲁老师进行了题为《只道寻常——个人专业成长之路》的讲座,就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之路进行回望和分享。她用三句话概括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过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没想到自己歪打正着,走上了研修思政学科之路,她说:“埋头赶路,抬头看路就是最好的行走状态。”在学习工作上,只要你肯付出,不管你从哪里出发,沿途都会有预料不到的风景,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会以完美的姿态回归本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鲁老师热爱阅读,她说,阅读是让我们保持对一切事物的谦卑与热爱。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专业书籍主题式阅读、经典书籍循环式阅读、跨界书籍掐尖式阅读、杂志报刊点面式阅读,说者娓娓道来,听者大受启发。鲁老师认为,坚持记日记,就是一次道德长跑,所以她一直保持用日记记录教育教学的点滴习惯,以便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修炼自己。她善于调适身心,每天给自己列出学习、锻炼清单,适时给自己忙碌的生活做减法,去平衡学习、工作和生活。
“雏凤清于老凤声”。她乐于向同行者分享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悟、所得,不仅因为分享是一种快乐,也因为希望对他人有帮助,自己也雏凤有出新。她鼓励老师们要有开放思维,别守旧,要有勇气走出舒适区,敢于试错,勇于尝新,未来一定有无限的可能。
专家点评 助力前行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余杭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军玉老师为鲁老师及吴老师的课堂展示做了精彩点评。她认为两节课“目标精准,定位清晰”,两位老师的教学方式适合当下学生需求,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她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将教材中有价值观的素材提炼出来让学生体会、思考,思政教师要成为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路人,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她评价鲁老师是一个有气质有才情的人,认为鲁老师的个人成长道路的分享,是老师们一次师德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启蒙。她指出,吴老师的课是大单元大概念背景下设计的优质课评比的研磨课,除了吴老师自身非常努力,当然还凝聚学校教研组和余杭区其他老师的集体智慧,是余杭学科力量的精彩亮相,是西部富美的教育实践。她指出,课堂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持续进步,不断成长。教研员紧紧围绕展示课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让本次的研讨会注入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在老师的掌声中,研讨会上午场的议程圆满结束。
指点迷津 名家赋能
下午场时间,教育名家——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彩平女士闪亮登场。她说承办方给她提交了道德与法治课一线老师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很多问题和困惑,她很开心。因为有问题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收获。问题的提出反映了老师们对教育的热忱和执著,体现了老师们的教育初心和情怀。
孙教授接着为我们进行新课标的解读,并对如何运用新课标作了专业细致的指导,相信这面对面的交流、点对点的沟通,必将促进与会老师新课标意识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法律离我们很遥远,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柔软,亲近我们的生活?孙教授就伦理视角下的法治教育作了精彩的讲座,分享了她对法治教育四个方面的心得体会:法治教育的起点,在于人们美好共同生活的智慧;教材中的法治与道德,同根同源;德法相济的教学思路;程序正义是法治教育的关键。
面对一些法治教育难点和教学难题,孙教授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语言和生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剖析。孙教授精辟论断脱口而出,经典案例随手拈来。整个讲座过程“干货”不断,精彩不断。
最后,孙教授还和老师们互动交流,就老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与会老师茅塞顿开。
会议有时 “研”无止境
最后高军玉老师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她说,孙老师所分享的理念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哪里出发、如何抵达的教学路径。鲁老师和吴老师精彩的展示课也给与会老师带来了很好的示范和启迪。高老师指出,每一次教研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希望每一位教育人,不要停止教研步伐,努力成为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好老师。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线上教研改变的只是时空,却不能改变教育人的热情和责任。相信今天云端的一次次思想碰撞,一定会激起一束束教学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