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已近一年,如果问学生、家长们,在减少课外培训和作业负担的大背景下,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可能大部分人会告诉你,是如何减量不减质。
毕竟,双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全面发展,没有了课外班和大量刷题,如何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下降,甚至与学习成绩相关的核心素质,还能有效提升、发展,是绝大多数家长所关心的核心问题。
而在北京,就有这样一所独一无二的学校,学生不用上任何补习班,却能实现语数英全面发展,屡次斩获国际名校offer到手软,它就是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五花八门的数学探索和日常教学,颠覆了学生和家长们关于数学就是几何奥数、枯燥深奥抽象的偏见。“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讲到数学的时候,会渗透很多其它学科的知识。这是在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思维,让他们意识到,真实问题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而学生会在思考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调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储备,实际上这就是在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综合培养学生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而这正是新府学所特有的数学思维教学法之一——“数学+”。
告别一切补习和刷题,让学习切实看得见
在新府学的教育者们看来,数学优势不仅仅是成绩好,更不是掐尖打竞赛,而是通过数学这个载体,将思维、习惯的根基打牢。为此,新府学在采用横纵结合的“数学+”课程教学之余,还搭配“可触摸式教学”,以彻底告别传统刷题的数学学习,突破唯分数论的测评模式。
比如在新府学,曾经有老师设计了一个类似卡牌桌游的课程,其中有资源卡、工具卡等好玩的元素。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则,用“劳动”去积累资源,升级工具,发展自己的村庄,甚至互相发动战争。最后在N个回合后,谁的资源多谁获胜。
这样,即使没有读过《国富论》,对亚当斯密书中“无形的手”、“等价交换”等枯燥概念无从了解,孩子们都可以通过实际模拟去体会,进而培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把数学教授成一个有趣的智力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就感会不断累积,兴趣自然更加浓厚。
之所以坚持“可触摸式教学”,是因为在新府学的教育理念中,教育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因材施教,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正是因为对因材施教的重视,所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新府学都坚持只做过程性评价,避免唯分数论。
就像新府学的入学测试,入学时,老师会观察孩子做数学游戏的表现:当孩子遇到了一个没接触过的游戏,他能不能理解规则,需要花多少时间?在理解不了时,会不会及时提问,提问时能否准确地表达需求?当规则发生变化时,能否及时调整、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此更看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不但能测评孩子的当前水平,甚至可以预测未来潜力,这样既有效避免了分数指挥棒,令老师和学生都陷入题海战术的焦虑,同时也切实实现了“双减”政策下的减量不减质,学生的潜力得到全面发掘、提升。
语数英全面发展,双向可逆不再难
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新府学在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同时,也切实为学生的升学出路做足了筹谋和准备。许多孩子先走国际化路线,到一定时间后发现不适合,却因为课程系统无法衔接,没法回头。对此,新府学在创校之初,就预见了这种情况,因此定下了“双向可逆”、语数英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
为此,在设置课程上,除了高质量地遵从国家课程大纲要求外,新府学还将特色课程做成了校本教材,用更高的标准来培养学生。
- 中文,突出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加深、阅读理解的拓展和充分的写作训练;
- 数学,强调数理概念的应用和数学模型的搭建,为学生们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 英语,注重沉浸式语言环境,强调双语言和双文化的浸润学习,双班主任制(一名外教班主任,一名中教班主任)及小学50%、初中70%的英文教学时间,让孩子们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习得语言,全面提升英文能力。
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想去的学校进行自主选择,良好的基础+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元的评价,使得新府学在国际化教育异常多元化的今天,依托数学教育的经验,切实解开了双减减量不减质的“难题”。截至2022年5月1日,新府学的12年级学生已累计收到300余枚世界优质大学offer,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坚信,好的教育终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