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初,山花簇簇,暖风万里君且迎。
梅雨季,杳霭流玉,斜风细雨沾我衣。
雨落一汪碧水纷闹不息,泉中游鱼自在戏;
惊起一陂田蛙声嘶力竭,枝头蔷薇繁茂矣。
——节选自Y7F Lidia《致五月》
整个四月,七年级同学们以疫情生活感悟、人生哲理启发、美好愿望与追求、人生志向等为题,开启了一次诗歌创作之旅。事实上七年级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在教学中老师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仅停留在积累的阶段,还未深切体会到诗歌在情感抒发以及哲理表达上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现阶段线上教学的难点是对老师们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跟踪,以及确保学生更专注于课堂。
因此,在“诗文言志”这一单元的学习,七年级语文组设计了一次诗歌创作之旅,希望带领学生从诗文中找寻力量,引领他们学会诗歌表达技巧,借以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整个创作旅程分为三部曲,第一部是诗歌导入,学生学习基本的诗歌表达手法,例如以“我是……”或“我愿变成……”为开头,写一首小诗;第二部是诗句推荐,每节课都有学生来分享每日积累的诗句,借助课堂讨论研究诗文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讨论功能进行即兴创作;第三部就是诗歌写作,每位同学创作一首既能体现自己个性又能感染启发读者,既需要运用写作手法又要有创意排版的诗歌。面对如此“高标准”,学生要在前期的课程中“划水”也很难了。
谈及七年级语文教学,胡亚萍老师分享道:“我们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更希望藉由文本,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与家庭、周遭环境、社会对话的能力。所以我们借助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和项目,帮助学生多样有效地展示他们的对话过程、对话结果,指引学生将日常感知文学化、诗意化。”因此,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老师们会充分利用这一点,既增加作业的趣味,又提升作业的品质。譬如,上学期紧跟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后进行的写作训练,没有采取常规书面写作的形式,而是让学生利用国庆节假期拍一部以秋天为主题的短视频,同时为视频配文及配乐朗诵。“在这过程中,时常惊叹于他们的敏锐感知力、丰富想象力、优秀创造力。”胡老师感叹道。
此外,在每学期结束之际,都会有《我的这半年》主题册的制作,让学生将自己半年里的作文整理成作品集以便交流展示。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交上来的作品也是精彩纷呈。目前,七年级各班又成立了编辑部,将同学们此次创作的诗歌编成诗集,作为七年级的结业礼物。
七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语文教学与其他两个年级相比更加注重学以致用。七年级语文老师陈莉表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年级的教学侧重点也会循序渐进:六年级的教学重点聚焦在“赏”上,培养学生能区分出作品的高下,能品鉴出作品的精髓;到了七年级,重点则放在“用”上,借助所学文本,指导学生更多地去“学以致用”;有了这些前期的积淀,在八年级,老师们就顺势将教学重点转到“辨”上了,思辨力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有了前两年的积累与实践,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因此,老师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希望将语文学习更生活化,让学生不仅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还要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表现真善美,从而在这个探索与表现的过程中,让语文学习影响生活方式。
我很喜欢五月,同时觉得五月很适合少年的意气风发与蓬勃生机。关于诗中描写的景色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小院子,边看边写。这首诗可能还会有一些对仗上的问题,但是某些字眼(比如说“一陂”和“一汪")已经和朋友一起斟酌了好一会儿,我觉得那个过程很快乐。同时我也很喜欢排版美化部分的设计。因为我想要突出五月的美好,所以除了排版和书面,我还增加了一些简单的图案以及摄影。我认为五月和代表五月的诗,都应该是一种美学。
在创作这篇诗歌的过程中,我的第一灵感来源便是当下疫情中的生活…前两天,我在一片不知名的花海中遨游,一抬头便发现了这一片金黄色,不同于其它花朵,它永远都会无条件追随阳光,只开不败。能在生活的破洞中绽放是对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最大的考验。
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小区的一群“常住人口”流浪猫们。我以一只猫咪的视角,描述了疫情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的改变,这些改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人类的改变又是如何影响大自然的。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引发读者思考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传达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个道理。
“ 作为这些孩子的老师,我非常感谢他们,能够通过作品不断给我带来惊喜。这些作品是带有孩子本身的特点的,加上他们的创意,经常让我在批阅时发出惊叹。你可以从内容里感知孩子们的生活情趣,人生智慧,也会因他们独特的排版设计感叹他们的巧思,还可以从特地实现的押韵里感受他们对韵律美的追求。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教人“真善美”,这些能反映“真善美”的作品也让我从中受益良多。
——七年级组长、初中语文教师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