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所海淀区民办校将转为公立校,北京多数独立办学国际学校不受影响!

来源:国际教育择校网 2022-06-06 59个人阅读

据2022年5月30日海淀教育官微最新消息,自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依据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文件和要求,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海淀区按政策拟将7所海淀区民办校将转为公立校,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在转为公立后,学校也将按照公立收费标准来进行,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国家规定免收学杂费,高中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公办高中标准收取相关费用。
7所海淀区民办校将转为公立校,北京多数独立办学国际学校不受影响!

本次海淀转公立的7所学校都是办学质量优秀,备受家长们关注的学校,很多家长之前为进入这些学校投入了很大精力,变更学校如下:

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将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作为新设立的公办学校开展新学年的招生入学工作;

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将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将分别转入由大学举办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这2所公办校。

政策已经出台,其实大家更关注的是未来还会有哪些民办学校可能会转公办,那么民办学校没有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去理解:

01 需整改的“公参民学校”包括以下三类

1、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2、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含具有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的其他单位、政府国有投资平台、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等,下同)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3、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含公办学校以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参与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

对于公参民学校整改,国家提出了六独立的标准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

在公参民这类学校中,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地方政府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02 符合6独立原则的公参民学校可继续举办

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

通过以上解答,可以发现目前政策指向是“公参民”类学校,而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一些本来就独立办学、和公立学校没有瓜葛的民办学校不受公参民整顿的影响。

03 北京独立办学国际学校不受影响

北京地区绝大多数的国际学校,基本都符合“民办学校6独立原则”,对于这类学校不受“公参民”政策的约束,依旧可继续办学。

北京地区不少国际学校近期正在进行改名,尤其是涉及公办校名的,以及涉及“洋校名”或含有“国际”的,可能会在近期宣布改名。

这6所学校都是位于朝阳区的民办学校近期都已经宣布改名:

北京市朝阳区力迈学校(原北京市力迈中美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北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原北京市朝阳区北外附校双语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世青学校(原北京世青国际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正源新亚学校(原北京市私立新亚中学)

北京市朝阳区青苗学校(原北京市朝阳区青苗国际双语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学校(原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双语学校)

针对国际化学校,变更的只是名字,校名变更后,学校将继续坚持原有的治校理念和办学理念的一致与传承,延续一切原有的办学管理和教育内核,坚持原有的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都不变。

结语

“公参民“主要针对的是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稀释了公办学校本身的品牌资源,加剧教育焦虑,由此衍生出社会问题。

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北京的民办国际化学校,能满足家长们更个性化德家教育需求,有更丰富的课程、更好的师资、较小的班额,这类学校依旧受到很多家长们的热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