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陆续复学, 久违的秩序感又慢慢回来了。三年来的疫情对国际化教育赛道的改变是深刻而久远的。北京私立汇佳学校优秀毕业生分享爬藤绝招!
一方面,面对诸多突如其来的不确定,留学和国际化教育真正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审视。另一方面,标化考试、国际课程大考随时可能会被取消,该如何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对于未知的焦虑,我们必须回到教育本源找到已知的确定性。为此,我们找到了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化学校之一北京私立汇佳学校。
作为国内第一所获得IBO项目授权的国际化学校,汇佳从1993年成立至今,一直深耕IB课程,将IB理念与国家课标融合作为教育创新的基础。
近30年来,从汇佳走出了23届IB毕业生,这两年更是不乏收到牛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多伦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帕森斯、罗德岛等顶尖院校offer。
许多毕业生已经工作,或读研读博,回望走过来的路,他们对于国际化教育这条路有着更为通透、更加独到的见解。
不妨先来看一看汇佳今年优秀毕业生的故事。
他们有的在多项国际、全国赛事中屡获大奖,有的深度学习自己热爱的专业,早早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不论是前沿科技类的计算机工程,还是统计、经济学等专业领域,汇佳都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点燃火花。
汇佳毕业生
李佳
伦敦大学学院 /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 华威大学统计、经济与金融专业录取
王星凯
纽约大学
经济专业录取
董英轩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布兰迪斯
计算机专业录取
01 李佳
伦敦大学学院/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华威大学
统计、经济与金融专业
3年高中GPA满分7分
“全美经济挑战赛 (NEC)” 微观经济学满分名人堂,全球赛团队总分前五
“国际经济学奥林匹克(IEO )”个人和团队一等奖
“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NSDA)”优秀辩手,区域赛八强
“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TB )”团队全球前三,个人二等奖
第四届“少年中国梦”青少年创意书画大会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武汉温暖”宣传活动负责人
汇佳学校高中部前宣传部部长,绿龙金奖获得者
3年高中GPA满分7分,在多个国内外大型赛事中斩获佳绩,同学们眼中的李佳是自律达人,时间管理大师,更是妥妥的学霸本霸!
不过热爱生活,追求极致的她说:
“我不是学霸,我只是想尽力做好自己。”
九年级的一堂简单的启蒙课,点燃了李佳对经济学的兴趣与热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型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家庭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特殊性。就是经济学的这种简单、明确、准确,让我对它产生了兴趣,课后就立刻跑去学校图书馆找了很多经济学相关的书籍,比如《牛奶可乐经济学》、《怪诞行为学》等,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经济跟其他学科很不一样,从不局限于课本。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学习经济学,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回归到实践中去。同时必须大量阅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很有挑战性,但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从接触到经济学开始,我就确定了我未来升学的专业选择。”
这种说做就做的行动力和一旦决定好就卯足劲往前冲的劲头,或许就是李佳能够取得种种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学习经济学所需要进行的大量阅读,也并不是李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
七年级,基于未来长远规划的考虑,李佳选择了汇佳。刚开始,英语基础薄弱的她,听课非常吃力,但这并没有吓退她。听不懂就多花时间,学不会的就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一项一项做,一点一点学。一个学期过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李佳成功适应了汇佳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氛围。
学业过渡适应完成后,李佳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参加合唱团;参加辩论赛;担任学校中文戏剧大赛主持人;选修视觉艺术课程,绘画作品被选送参加多个国际、国内竞赛,并取得国赛二等奖的成绩……
喜欢不断迎接新挑战的冲劲和开放、包容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心态让李佳逐渐成长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也让她在汇佳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她逐渐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有一些想法”的人,而她的这些想法可以真实地帮助周遭的人。
▲参加NEC经济竞赛
李佳曾经两次参加“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TB)”。九年级,她与团队研究的议题是“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她发现,对于这样宏大的命题,作为中学生的他们只能做概括性描述与探讨,研究很难深入。因此,十年级再次参加这项比赛时,李佳和伙伴们从身边出发,从细节入手,围绕“提高同学们的早自习学习效率”这件事情做了很多尝试,如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同学们一起拉伸等。通过系列调查、研究与实践,李佳和伙伴们有效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效率,而她们也凭借项目研究成果揽回了“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TB )”团队全球前三的奖杯。
这种关心周遭的人与事的态度,不仅体现在李佳的参赛项目中,也体现在她的学术研究中。她曾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EE论文,探讨在美国淘金热期间,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对家的概念。她关心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人的情感归属,也关心人与人之间交流,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影响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这是她兴趣的来由,也是支持她不断挑战自我,奋勇向前的动力。
“ 在我刚来到汇佳时,其实不曾想象过自己未来能够成长为怎样的人,又能够走多远。我只是一次又一次,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应对来自学习、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到最好。
感谢在汇佳的这些年,培养了我积极而包容的心态,而我会保持着这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尝试更多。我知道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没关系,因为我从不畏惧挑战。
02 王星凯
纽约大学 商业管理专业
10年级来到汇佳,快速适应IB课程
“国际经济学奥林匹克(IEO )”初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团体一等奖
“全美经济挑战赛 (NEC)” 全球赛团队总分前五
Hsylc (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 ) GPA 3.97/4.00
三年跑步超过2000KM,一周锻炼6天的运动狂人
谈到王星凯,老师、同学对他印象就是“运动狂人”、“思维活跃”、“暖男”。殊不知这位而今肌肉满满的“运动狂人”也曾经是一个“小胖子”,看起来快乐、自信又大方的他,也曾因无法接受地方公立学校的“唯分数论”而闷闷不乐。
在十年级来到汇佳之前,王星凯曾在地方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间辗转,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找到非常符合自己心意和需求的成长环境。直到遇到汇佳,他才发觉,原来上课是一件这么令人享受的事。
“汇佳开放性的课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的空间,每一个人都能真实地参与到课堂中,老师也不会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在这里,每一个学生的意见都能得到重视,这让我觉得非常温暖。”
课程的过渡和衔接当然是有困难的,但王星凯说:“我的一个习惯帮了我大忙!”对于王星凯来说,学习从不只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学习,他习惯并擅长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都与现实生活一一对应并第一时间应用起来。
正式开学前,王星凯报名参加了汇佳的暑期游学项目,前往澳洲学习、生活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从睁开眼睛到入睡之前,他的手里一直拿着一本电子词典,一边学、一边背、一边直接应用在自己的学习和交流中。短时间内,他的词汇量突飞猛进,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为他后续开展IBDP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短时间突击带来的成果固然喜人,但王星凯心里很清楚,学习是一场持久战,一时的进步并不能说明什么。所幸,热爱运动,高中三年累计跑步超过2000KM的他,很早就明白”何谓坚持的力量“。
在IBDP系列课程中,王星凯选择了经济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系统学习各种经济学专业理论。延续了过去的学习习惯,王星凯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一一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企业案例,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
在课程学习之外,王星凯除了积极参加国际竞赛,还是越知社(学校经济商管社团)社长,定期组织社员开展经济学相关活动,在夯实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更加确定了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
除了长期坚持与努力,能够拿到梦校的Offer,王星凯认为,来自优秀同伴、学长的榜样力量和来自家人、老师的关爱与帮助都很重要。谈到共同参加竞赛的同伴们,王星凯说:“他们都是真正有天赋而又智慧的人,相比于他们,我只是侥幸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付出努力罢了。很高兴与他们共同学习的这段时光,是他们让我想成为更优秀的人。”
对于未来,王星凯没有给自己设限。他设想或许自己有一天能够在华尔街工作,参与重要交易,不断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事物;也曾构想或许自己未来能够学成归国,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
但无论如何,运动都将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 运动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长期运动能够使人自律,也让人学会独立思考。它让我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遇到一些小的挫折与困难时,既有冷静判断的能力,也不缺乏尝试改变的勇气。
我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运动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能够强健体魄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对人心性的锻炼。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健身后,再去学习,我会觉得这是一种降维打击,这是我的切身体验,更是我的真心话。
03 董英轩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布兰迪斯大学
计算机专业
“2019 RCC Qianjiang International Robotics Invitational ” 国际区第四
从小喜欢跟计算机相关的东西,初中开始参加校机器人队,高中确定将计算机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曾自己独立制作网页、论坛,自主设计游戏插件APP。明确升学目标后,自驱力提高,成绩在短时间内突飞能进,录取结果理想。
教授高中计算机课程的蒋鹏老师曾说:“董英轩对计算机的爱,堪称狂热。”而他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最早来自于董英轩爸爸的“无心插柳”。小时候的董英轩很爱打游戏,董英轩爸爸想:“反正你也要玩电脑,不如干点正经事吧。”随后给他报了一个计算机编程的兴趣班。
游戏代码是如何运作的?我能不能自己做个插件?为什么输入相同的指令在不同的程序中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很快,董英轩在计算机编程的世界里找到了比游戏更大的乐趣——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八年级,选修了机器人的董英轩与蒋鹏老师相遇。某次课间,在来来往往,欢快玩耍的同学之间,蒋老师看到了正抱着电脑编写程序的董英轩,他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对周遭的一切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钻研和投入令蒋老师印象深刻。
蒋老师说:“在他这个年龄,很少有学生会对计算机编程有如此强烈的喜爱。其他同学对计算机感兴趣,大半是喜欢打游戏,或者单纯喜欢玩电脑。而他却更关注技术层面,比如系统如何运行?游戏如何被设计和创造?。“
除了作为校机器人队骨干成员领导组员共同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外,董英轩还一直在钻研其他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比如Python、Java。九年级的社区设计,董英轩自学discuz框架,独立使用这个工具创建了一个论坛,用于汇佳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已经达到了国内大学生,甚至部分研究生的水平。
对他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最难的都是一开始那一步,一旦跨出第一步,整个过程最艰难的部分就已经过去了。他说:“我如果想要做一件事,就会不达目的不罢休,不仅要完成,还得要做好,这可能是我自己的一点小癖好。”
从初中到高中,董英轩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钻研从未停止,除了保持着单科7分满分的成绩外,在兴趣的指引下不断学习、钻研的董英轩,在完成申请和基础的课业学习之外,已经不再局限于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他将眼光望向了更远处。
未来,我期待能给在人工智能领域做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更深层次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令更多人受益。
关于毕业生的故事,我们还将继续,当坚持与钻研成为常态,当梦想与行动相生相伴,当优秀与选择同向而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孩子能够坚守自己最初的选择,终将在各自的领域学到知识,获得技能,从而转化成推动世界变化的一股股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