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校高中实施“中国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合优秀国际课程的经验;将包校办学使命“传承中华文化”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通过中国优秀文化的研习,使学生深感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更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对于外籍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互鉴。
继去年第一本高中历史文集《也说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本学年在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门学科所有老师的通力合作下,第二本文集《数风流人物》也即将问世。文集中精选了同学们撰写的有关中国优秀人物故事的作品,既是包校高中部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果,也是同学们的智慧结晶。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人物是最具活力、最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作为特定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中国历史学习中十一年级学生们开展了“中国历史人物评说”活动:探究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故事,还原出丰满、鲜活的历史人物,从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方式既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又能从不同维度认识历史人物,进而摆脱片面、单一的观点,形成全面的认知。
在活动开始前,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提交了历史人物选题,共涉及六十多位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的人物,既有像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也有武则天、唐太宗、宋仁宗、乾隆等封建帝王;既有孔子、王阳明等古代的思想家,也有李煜、杜甫、苏轼等文学家;还有近代以来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历史人物。
老师根据同学们选取的人物和与之相应的主题做了细致点评,并就写作角度、评价方法、资料检索等方面给予同学们具体的建议。之后,同学们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并落笔形成历史人物小论文。
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是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时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评价人物涉及众多标准,学生要将历史人物放置在其生活的历史情境中去分析和评价,并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 赵建明,高中历史教师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们在秦朝历史的学习中,通过出土文献《云梦睡虎地秦简》与传世文献《史记》的对读,辨析了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得出了秦朝法律体系既严密,也有人性化的一面的结论,从而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
赵老师在讲授《两宋的政治与军事》时,根据课标要求以及知识的连贯性,以岳飞为主线把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旨在帮助同学们利用熟悉的历史人物梳理历史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探究历史的精神。
历史学习的落脚点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持续且个性化的发展。本学期十一年级的历史国家课程主要学习世界史的内容,部分同学在IB课程历史中也在同步学习相关内容。在探究共同的主题时,老师会邀请学习IB课程历史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所学,再做一些补充与拓展。
在世界史的学习中,还会和已经学习的中国史进行联系对比,把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来加以研究,在世界历史中去发现中国。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在整体上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历史核心素养,拓展国际视野。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人物评说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学科拓展活动。整个人物研究过程激发了我的探究兴趣,也提高了我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再次还原出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以及更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面貌时,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Y11 Kevin
在有关“民族精神”的章目学习中,老师们将2021年发布的代表中国榜样力量的“伟大精神”融入其中,作为对此章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高中校区中方四门课程学科组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各年级同学感悟“伟大精神”内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十年级的同学们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上,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章节的学习中,程雪莉老师带领大家了解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事迹,领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章节中,程老师带领同学们继续了解于漪、钟南山、袁隆平和屠呦呦等改革先锋人物,分析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改革开放精神内涵,思考这一精神内涵对当代中学生的价值……
课后,同学们通过创意写作的方式讲述“伟大精神”背后的人物故事。在搜集、筛选、整理、提炼人物资料后,大家以该人物的视角为包校中学生写一封信,信中包括了人物事迹,事迹所体现的精神和对中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同学们化身为科学家、青藏铁路工人、运动员、教师、医生、解放军战士……他们在信中“自信”、“谦和”,以主人翁的视角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这一活动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也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Ningning在自己的人物故事中写道:“风火山的经历,也让我们记忆深刻。国外专家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我们面对的事实也不断告诫我们施工会失败。风火山隧道的轨面海拔在4900米,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这样的地质被视为施工禁区。当我们炸出隧道时,出现的不是土石而是冰碴子,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让我们气馁。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相继被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攻克。战高寒、斗冻土、护生态的不懈努力,终究绘成了世界铁路史上的伟大奇迹。”
起初,Ningning对“伟大精神”的理解是一些伟大的人物做出的遥不可及的成就。通过深入了解青藏铁路工人的事迹后,她发现这些精神其实是蕴藏在每个普通人之中的,就像这些勤勤恳恳的普通工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只要拥有这坚持不懈的精神,每个人都可以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黄丽竹老师、宋东方老师、程雪莉老师和赵建明老师一同带领同学们通过搜集和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事迹、背景和语录,来了解各个时期和各行各业的楷模。例如学习于敏、钱学森、袁隆平等一代科学家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郎平、张桂梅等新时代人物的榜样力量。
同学们不仅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感悟,还在学习和讲述人物故事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践行到日常生活中。Amy同学写道:“袁隆平院士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他不但没有放弃,反而越战越勇。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这种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世界上总会有事情不尽人意,事与愿违,但是只要自己保持一颗勤奋勇敢的心,拥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再巨大的石头都会被搬起,再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都会被完成。”
Grace同学研究的人物是包玉刚先生,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包玉刚先生身上最耀眼的品格是他的奉献精神与爱国精神。作为学生,我们应在现阶段努力学习、汲取知识。将来,当我们学有所成之时,哪怕身在海外也应学习包玉刚先生‘不忘本’的精神品质,积极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为中国的发展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包校,中方课程团队还结合教学内容从书本出发将时政新闻和当下全球性问题一一展现;并引入外部资源,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女科学家协会的教授们走进课堂为同学们讲述时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海洋工程科普基地负责人、船海系副系主任王磊教授为学生带来“大型海洋平台安装技术”讲座。
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原副理事长,原上海科学院韩华副院长的热心支持和积极推动下,松江校区科学组结合本学年课程,推出了“科学家进包校”系列活动。
包校高中在实施“中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等中方四门课程组学科老师精心设计了“数风流人物”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寻先进人物的动人故事和博大精神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启发,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老师们注重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的衔接,汲取先进国际课程的元素,开展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践行包校“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的办学使命和“仁、义、平”的核心价值观。
—— 熊德勇,高中中方学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