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斩获斯坦福!

来源:魔都留学圈 2022-07-20 59个人阅读

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斩获斯坦福!

2022申请季斯坦福大学录取,他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他在今年早申请录取斯坦福大学,早申请全国只34人收获offer,他就是其中之一!

Richard

斯坦福学霸申请背景

高中就读学校及成绩:

9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

10-12 杭州外国语学校

GPA:95/100

录取结果:

斯坦福大学

耶鲁全奖录取

克莱蒙特·麦肯纳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全奖录取

标化成绩:

TOEFL: 114

SAT: 1560 

AP(all5):Calculus BC/ Macroeconomics /Physics1/Physics2/PhysicsC:Mechanics

活动:

(1)Stanford Summer Humanities Institute: Revolution斯坦福人文营夏校,方向是Revolution.

(2) 线上科研&线下田野调研,从长安城一路往西,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跑到敦煌,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沿线实地调研

(3) 组织了一个编程暑期夏令营

(4) 杭外学生会主席

(5) Drama系列,大概是我从演员开始,逐渐参与编剧,再到道具负责的故事

……

奖项 Honors & Awards:

(1) 连续两年校一等奖学金

(2) Outstanding Speaker of World Speech Day

(3) National Champion, Global Future Space Scholars Meet

(4) Silver Awar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lympiad

(5) First-grade Award on School Art Festival

……

如何赢下斯坦福offer?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最难的一块。我相信录取是对我的肯定,但是决定录不录我是招生官的事情,所以我只能谈一谈,我做了什么贯穿我整个申请的事情。总结起来就是,我对“基本盘”的理解以及实践。我觉得这个思想是贯穿着我所有的活动和学习的。任何考试都逃不出三个维度:能力,套路,知识。

能力是什么?你能看懂一篇英文文章,这就是能力。能力是一切考试的“基本盘”。其他两个,都居于能力之下。

套路是什么?托福大作文的可以背模板例子,这就是套路。套路要学吗?当然要,备考的时候往死里学套路。这是短时间内弥补能力不足的唯一办法。

知识是什么?体制内的政治考试、历史考试要背知识点,这就是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都必定是这三者的结合,而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毫无疑问就是第一点,能力。我一直坚持做提升基本能力(例如思辨、语言、知识储备)的课程和项目。基本盘会在所有方面都有所体现——GPA,文书,活动……

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斩获斯坦福!

时间尽量花在刀刃上

今年申请季难点,其实比较难说因为我只进行了今年的申请,所以并不太能够纵向比较。单就我的个人体会而言,最难的点还是平衡各项指标吧。

美本申请是综合考量的结果,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我没法同时兼顾到所有方面,那这时就只能“开源节流”,尽量多挤出时间,同时减少次要和不必要的活动,把时间都尽量花在刀刃上。

我的高中杭外本部

我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本部,我们上的都是高考课程,GPA卡的严格的要命,所以课内需要花下去的精力非常非常多,而类似AP之类的则都是要自学或者课外学。

体制内课程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必然就是过硬的理科功底。例如,我在应对到AP考试的物理和数学科目上可以利用校内学过的课程和知识来解题。

此外,相较于一般体制内学校的严格管理和国际学校的宽松化管理,杭外的适度管理能够让我感到一定的压力,却又不丧失自主能动性。同时,高考的许多大佬可以给我很多帮助(尤其是理科),毕竟他们平常所接触的难度水平,实在是高不可攀。但是坏处也很明显。

第一个,GPA管理过于严格,高难度的课程对出国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个,英语水平相较于国际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对英语环境的熟悉程度上。

第三个,由于杭外有其他方向发展的学生,所以出国生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电子设备携带之类的,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相关管理和限制,多少有些不便。

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斩获斯坦福!

活动要有个性 厚度 坚持

我对我的活动规划还是很清晰的,我大概每个学期中都会做2-3个学术大项目,暑假则会更多,基本上是在5-6个。

活动其实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内容,大家一定要积极和负责规划的老师沟通。例如,在我的理解里,政治科学主要做两件事情:开展研究和传播观点。前者更偏学术,后者更偏辩论演讲。我早早确定了自己不太适合辩论(本人结巴),于是就把力气全都花在学术研究上。

学术研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

先说理论研究。从高一上暑假开始,每个学期都在坚持做科研课题,大概每周要读80-120页的文献,文献常常是三四百年前的产物,阅读难度非常大。写论文也是一样,学习怎么用谷歌学术,怎么自己写引用格式,很累很累。教授们的课让我意识到了,社会科学是科学,是理性的产物,是跟自然科学一样摆事实、讲道理的东西,而不是盲目的记忆背诵。

接下来是实地调研。每个暑假都会和南森跑到全国各地做研究,内容也大都是和历史、政治相关,比如在未央宫和陕西省博物馆做文化保护项目,在敦煌莫高窟研究文化传播。插一嘴,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是相联系的——2020年3-5月做了关于匈奴的研究,7月我就飞到河西走廊沿线去做实地调研。记得某次发现了一幅佛教的画像。画中人物身着汉人的服饰,但是面孔却像印度人,先前一直听说这种文化交杂的产物存在,这次见到真品了。

学术研究之外,也做了很多关于我作为一个“人”的活动。这里也要强调一下,招生官很希望你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是立体的,而不是一台学术机器。因此,我写了我从初二到高二的戏剧经历。此外就是杭外学生会,我主要也是做做组织和辅助工作,哪个活动有需要就去顶一下,大概就这里补个志愿者,那里记个笔记,这边写个公告,那边联系个学长。

总之,对活动的总结就是,一定不要跟风,想在招生官面前展现出什么样子,就做哪些活动。活动不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但是要有个性、有厚度、有坚持。

申请中遇到的困难

初三下之后开始有出国的意向,然后开始在新课堂学习托福,当时初三寒假纯裸模考好像是56分,半年之后,初三升高一暑假里,考了105(R28/L29/S23/W25)。

高一的一年,我没有碰托福orSAT。。回到备考部分开头所说的三个维度。能力为尊,所以一定要在长线里提升能力。但是我的口语真的是天坑,无数次暴雷,以至于最后还是25,甚至12年级上再刷的时候考过22出来,究其原因,还是无限结巴。总结一下,托福考试主要考能力,次要考套路,基本不需要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极力推荐大家先去提高英语水平,再背单词学套路。

关于我的SAT考试史,那可真是疫情时代的典中典了。2020年8月学完SAT,本来在10月和12月的香港考位全部取消。2021年3月和5月香港考位也取消,于是就努力刷最稳定的澳门考位。结果3月和5月都没有刷到,白准备了。

最后,机构帮我抢到一个2021年8月的新加坡考位,面临着回国14+7+7的待遇以及非常高额的费用,还是决定试一把。八月份只有20天左右准备SAT的时间,最后飞到新加坡,考上了试。

机构的选择

我的机构是南森诚道。具体是怎么签约也忘记了,反正观念挺符合,对杭外情况的了解程度,对校内GPA的重视程度、对申请方向的认知,我和南森都挺合得来的。

很难想象出在人文社科方面比南森更硬核的机构:这三年下来,我每个学期都有跟外国教授连线的课程,每个假期都有飞往祖国的大江南北做调研活动(南森老师全程带队,我称之为南森旅游团)。这些当时看似零散的活动,在写文书的时候会感叹自己当时怎么没多做几个。

此外,南森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机构:一上来就扔一个基本完不成的任务量。应该来讲,我对这些任务的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证明了虽然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做,南森的规划是成熟且可靠的。

至于文书,我在前文里提到过,由于英语写作比较烂,我一直是以“跑量”的方式弥补水平不足的。南森老师也跟我一起跑量,一次一次地打磨或是推倒重建,前后166稿PS就是很好的证明。

南森也有一个比较大的community,我在这几年里认识了很多学长学姐、外校大神,一起参加各种比赛,一起上SAT课,一起打球,一起敲代码,大佬carry我上分(重点)..学习比我好的有的是,游戏打的比我好的有的是,学习和游戏都比我好的也有的是。。

总之,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来南森聊一聊,我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父母对我的支持

我的父母就是最纯粹提供情感支持的父母,不是老师,不是顾问,更不是焦虑的来源,我觉得这就很好。他们在选定中介之后就很少干预我的学习了,几乎都把重心放在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健康上。

别人文书走质,我是跑量

提两嘴GPA吧。个人认为,GPA是最重要的单体指标。我当时花下去的看似有些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成为了有勇气挑战名校的基础(为什么录我我不知道,但是如果问我为什么敢申,那最大的底气就是GPA)。

此外,跟我们机构里的很多同学比,我英语真的烂得离谱(众所周知,文书写作和托福写作没有任何关系),所以经常自嘲:别人是走质的,我是跑量的。有人,3天写一稿,一稿直接成,我一天写3稿,堆也给他堆出来。

南森的老师也是真的肝,像我这种走量的硬是吃下来。所以,各位,如果不是顶级写手,那就拼命写吧,肝不一定能肝出来,不肝一定出不来。不过肝不是硬肝,是在有灵感的时候硬肝,没灵感的时候干点别的找灵感,比如看点书,和中介交流交流之类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