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国际部毕业生专访

来源:京领新国际 2022-07-22 59个人阅读

华附国际部毕业生专访

华附国际部成立于2004,简称为HFI。学校自开办以来,一直把学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规范办学,严谨治学,科学管理,使得学校健康发展,跻身国内同类学校前列,受到业内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华附国际部毕业生专访,一起来看看。

国际部的中外教师团队精诚合作,在“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以崭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将中外先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了有特色、高品质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创造并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海外名牌大学的录取率。

在今年毕业季,杨岚天(William)获得多所海外知名大学录取,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HFI对学生多元化的培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无比热爱音乐的男孩的追梦之旅。
华附国际部毕业生专访

杨岚天William

华附国际部2022届毕业生,

初中毕业于东莞东华初级中学,

在21/22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

(以下来自杨岚天William分享原文)

前天我告诉Matt我是学音乐的,Matt表示很震惊,他说:“ I think you are a math guy!” 

虽然我不知道我哪里看起来像个“math guy”,但我的的确确是一个无比热爱音乐的music guy。

申请季才过了没多久,但仿佛早已远去。很充实,但我确实不想再经历一次了。所以今天就讲讲我和音乐的故事。

我五岁就学钢琴了。我只记得当时幼儿园放学之后,我听到很温柔的琴声,就屁颠屁颠跑到学校的琴房听钢琴老师弹琴。我被这个黑色大家伙发出的美妙声音深深吸引了。音乐老师看到我很喜欢,就让我每天都来听她弹琴,她教我弹琴。我的音乐故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开始了。在我的强烈“恳求”之下,我爸妈也答应了资助我学琴。那时候还没有买钢琴,所以我就每天快乐地去琴行练一个小时琴。单纯的我那时候学什么都很快乐,我练琴也纯粹是喜欢我指尖下演奏的乐曲。

但是当时有多爱,后来就有多“怕”。

但随着学琴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也不再是为了曾经单纯的热爱。我开始考级,开始参加比赛。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老师父母也对我严加管教。从每天一个小时到每天两个小时,到后来的四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十个小时。我害怕每一次无法通过的考试,我也为所有没能得奖的比赛而懊恼。我不再练习多样的曲子,而只针对考级曲目和比赛曲目日复一日地练习。我无比害怕这种千百次一样的无聊而折磨人的练习,但我也怕失败的考级和比赛,我更怕对于钢琴和音乐逐渐消失的喜爱。无数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默默坐在钢琴边上,手指漫无目的地弹奏着无序的音符。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拼命,我不知道钢琴现在于我除了荣誉还剩什么。我喜欢我指尖流淌出的纯净的音乐,无论是寒冷还是炽热,无论是欢快还是悲伤,我喜欢无拘无束的演奏。但我怕,我怕我白费了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我也怕失去继续练琴的理由,我的怕,又给我继续带来了痛苦的练习。我的中指上现在还有无法消掉的练习高抬指留下的印记。

我的恐惧最盛之时就在我准备英皇钢琴的演奏级的考试的时候(我也永远忘不了)。当时是初二,由于学业开始紧张,我练琴的时间越来越少。幸好,在临近考试一个半月的时候,我进入了暑假。我开始疯狂练习了接近一个月。在我自认为已经将我的曲子完成的不错的时候,我的钢琴教授跟我说,按照我现在的水平,即使有剩下的两周时间练习,我也绝对不可能通过这次考试。他建议我放弃这次考试。这对我来说就是晴空霹雳。我的教授虽然很严厉,但是也很实事求是,从来不夸大或者故意贬低。我当时真的一下子慌了。我害怕也不甘心我一年的努力全部白费。我知道我初三根本没法有很多时间练琴,所以这一次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考英皇演奏级的机会。我真的怕了。从教授的琴房走出来,我可以看到我妈已经明摆着六神无主了,所以我仍然故作镇定。我一边安慰我妈说没事,是老师想要督促我,我还有时间,也一边用同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然后就是噩梦般的两周。正值酷暑,客厅的中央空调又坏了,只能吹着风扇。我忍着酷热一边又一边练习每一个容易出错的小节,记住所有应该处理的情绪变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琴。总是有老师说我的乐感很好,但是在当时,我已经没有任何一点的心思用我的“乐感”来体会音乐,表达音乐。我所有能做的都只是记下来,弹出来,弹好每一个音。美妙的琴声在大厅里回荡,而我被酷暑灼烧的心,却在一次一次的重复中逐渐麻木。幸运的是,我在考试的那一天发挥得还行。这一遍一遍的练习所带来的肌肉记忆让所有的音都自然地从我手指尖流淌出来,加上我答辩的评分不错,我最终通过钢琴演奏级。虽然分不太高,但总算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可能我已经忘掉了最开始学钢琴的热情和初心罢。

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两个影响。第一个是,我和我的这架三角琴感情变得极其深厚。第二个是,我开始想要跳脱“古典”音乐的禁锢。从小在学习古典钢琴的时候我同时也学习了古典乐理和一点点古典作曲。但是在经历演奏级考级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想机械性地,按部就班地演奏着别人写的一板一眼的作品,即使我可以按自己想法的处理。一个概念就蹦入了我的脑海——自己创作音乐。

一半因为不想受到太多束缚,一半因为古典作曲太难,我把第一次尝试给了电音(也和当时电音在国内流行有一些关系吧)。我上网搜到了电音的音乐制作软件FL Studio并且用家里的电脑偷偷开始了一点点自己的实验。确实是实验,因为我除了会写和弦啥都不会,就是瞎掰扯。因为感觉有点不务正业,后来初三下学期又因为学习太忙,就没有办法做更多的尝试。但是自己随心所欲创作音乐的感觉,哪怕写出来的东西真的不太好听,也给我带来一种,刚学钢琴时内心的欣悦和悸动。我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

心之所向

后来进入高中,有了自己的电脑,加上文森特总是在旁边戴着耳机做电音,我自己做音乐的小火苗又开始燃起来了。就像Matt说的他觉得我是一个math guy,我最开始选择的专业方向确实是math。只不过是我选的是偏向于结合音乐和数学的专业。但是当我拷问自己,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的时候,我发现只有音乐能够让我拼尽全力地努力。即使是为了考级为了比赛,回想起来,能支撑我夜以继日练琴的也不过是埋藏在心底的热爱。最终,我选择了音乐制作类的专业作为我未来的申请方向。

从那之后,我开始学习包括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影视配乐,游戏配乐等等方面,当然也没有完全“忘本”,我也仍然坚持古典钢琴和古典乐理。我真的非常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音乐从自己手中诞生。曾经拘泥于古典钢琴的我甚至开始学习即兴。我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就像怀抱着钻石在大海中畅游,在天空中飞翔。当然,准备申请也不完全是一帆风顺。我为了我的专业作品集准备了五首作品和一首钢琴曲。准备作品集的细节我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细说的,但是过程确实很艰辛,甚至比之前准备英皇考级还要辛苦。我甚至在生病发烧的时候,仍然熬夜完成作品。也许别人比赛,考试,写论文,学标化的所有时间我都在做作品集。确实很痛苦,但也是痛并快乐着。每一次我完成一首作品,我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能够让下一首作品更加精致和亮眼。即使我需要为了申请依照一些要求完成作品集,我仍然可以添加很多独属于我的元素。也只有熊熊燃烧的爱,才能一直支持着我走下去。

还是简单提一嘴稍微有点专业性的音乐创作过程。我作品集里最有感触的一首作品就是为电影《花木兰》混剪的配乐。我一直一直都想做一首影视配乐作品,但是当时时间其实不太够,但是我仍然选择试一试。我根据“木兰辞”的故事情节剪辑了电影《花木兰》。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是很彷徨找不到头绪,但是慢慢开始着手设计音乐效果的时候灵感就喷涌而出。我把整个视频分成六个部分,分别确定好不同部分的基调,和弦,和乐器配器。为了“满足”我对于影视配乐的期待,我用了完整的管弦乐编制和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然后根据视频我又加了一些音效比如风声,雨声,呐喊声,马蹄声,凤凰嘶鸣等等。但是音乐创作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在某一个瞬间,一点想法就这么奇妙地突然出现在脑海,然后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把音写下来。我记得在写一个登山朝阳的场景的时候,我试了很多很多和弦搭配都找不到满意的,但我突然想起来马里奥游戏胜利的结尾的音乐,我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我找到了我要的感觉。当花木兰登上山头面对太阳的时候,我用一个“马里奥”终止式,来展现这种壮丽辉煌的感觉。

我是一个耳机不离手音乐不离身的人。有的时候一个人痴痴地听着音乐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很久。没有音乐真的浑身难受。音乐于我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他比酒香醇,比花芬芳,他是寂静的,又是燃烧的,他在我内心深处低吟,唱的也只有我能听懂。我一直不知道这种感受是什么,我没法准确描述他的形态,但是我知道他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即使前路荆棘坎坷,我也醉心如此。

心所向之处,纵素履亦往。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所真正热爱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