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第一轮补录工作(简称“一轮补录”)今天正式开始。第一轮补录共有440所民办学校参与,提供8.08万个民办学位。其中,小学一年级5.59万个,初中一年级2.49万个。
参加补录的民校中,不乏东华、光明、翰林等知名民校。如东华系的东华小学(东城校区)小一补录51人,东华初级中学(东城校区)初一补录98人,东华初级中学(生态园校区)补录197人;光明系的光明小学小一补录451人,光明中学初一补录567人;翰林系的翰林实验学校(小学部)小一补录151人,翰林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一补录163人;南开系的南开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一补录45人;宏外系的丰泰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小一补录25人,丰泰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初一补录52人等。
第一轮报名时,这些知名的优质民校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有的学校中签率低至4.1%。
民办学校第一轮补录填报志愿的时间为:2020年7月23日9:00-7月24日17:30。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长可以登录“招生平台”的“民办补录”栏目填报补录志愿。
仍未有录取结果,或尚未注册的学生家长留意了,千万不要错过这一轮招生补录。
/ 焦点问答 /
怎样参加补录?如何填报志愿?……
家长关注的问题这里有答案
问:民办学校补录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市教育局:申请民办学校一轮补录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简称“招生平台”)已进行报名,并获得报名号;
2.未被任何学校录取,或在“招生平台”未被任何学校进行“注册确认”;
3.非户籍学生的父或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须在本市办理有效《广东省居住证》或“居住登记”或“莞e申报”(如父或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是东莞户籍的除外)。
问: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学校?
市教育局:每个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填报2个志愿学校。由于补录的学位数量有限,请各申请人家长在填报之前了解清楚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收费水平、地理位置、接送安排等情况,再合理填报志愿。
问:补录继续采用“电脑派位”方式录取吗?
市教育局:民办学校一轮补录工作由属地教育部门与参与补录的民办学校,根据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需求商定补录办法。每所民办学校的补录办法由属地教育部门审核后发布。市属民办学校在7月25日继续采用原“电脑派位”方式进行补录。
问:如同时被2所补录学校录取,是否需要自行选择一所学校“网上确认”?
市教育局:不需要。为了提高录取效率,让学生能尽快获得录取结果并进行注册,民办学校一轮补录无需“网上确认”。其中:
1.如学生被2所补录学校预录取,招生平台默认第一志愿的预录取学校为正式录取及注册学校;
2.如学生被1所补录学校预录取,招生平台默认此预录取学校为正式录取及注册学校。
问:获得积分学位补贴资格的学生是否只能在本镇民办学校就读才能领取学位补贴?
市教育局:是的。目前各园区、镇(街道)已公布了积分制入学录取结果。获得积分制民办学位补贴的申请人家长,需为小孩选择学位补贴所属镇街的民办学校就读,才能在开学后有效领取学位补贴。
问:补录结果什么时候公布?
市教育局:各园区、镇(街道)教育部门于2020年7月25日-26日组织有关民办学校开展补录工作,7月27日12:00公布补录结果。申请人家长可于7月27日12:00后登录招生平台查看补录结果。
问:补录成功后什么时候注册?
市教育局:民办学校一轮补录被成功录取的学生,由录取学校通知具体注册时间和方式,建议家长密切关注短信和电话通知。
问:如仍未被补录上怎么办?
市教育局:第一轮补录后仍无录取结果的申请人,不用焦虑,申请人家长可自行联系仍有学位的民办学校,由民办学校结合学位实际进行补录。第二轮补录学生家长不用网上申请,民办学校录取后,由民办学校将录取数据上传招生平台。
问:在补录过程中能考虑双胞胎或有兄弟姐妹在一所民办学校就读的问题吗?
市教育局:考虑到双胞胎或一个家庭多个小孩上学的客观接送困难,民办学校在补录过程中可适当照顾解决此特殊情况。
问:已经到学校注册了,看到理想的民办学校还有补录指标,能申请民办学校补录吗?
市教育局:不能。已经完成注册的学生不能进行民办学校补录。
问:没有“居住证”或“居住登记”或“莞e申报”可以申请民办学校二轮补录吗?
市教育局:不可以。市教育局在8月底将民办学校的补录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名单送公安部门进行《广东省居住证》或“居住登记”或“莞e申报”情况审核;如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未办理以上证件的,学生即使注册了,也无法办理学籍。请需要在东莞入学的非户籍学生家长如仍未办理本市《广东省居住证》或“居住登记”或“莞e申报”的,请尽快办理,否则后期造成学生无法建立学籍的不良后果家长自负。
问:小孩是东莞户籍学生,一直未注册,现仍未补录到理想的民办学校,能否回户籍地公办学校入读?
市教育局:可以。但不一定能安排回原学区对口或电脑派位的公办学位。该类户籍学生可到户籍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请,由户籍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