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学校发展历程我们今天就重点盘点,时间线大差不差。北京是国际学校的较早发源地和重要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以及顺义区等。1969年,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落地北京,此后的30年内,中国大陆国际学校数量增长缓慢。
其实我国的国际学校发展历史应该是追溯到上海地区,1912年由美国领事馆创立上海美国学校(英文名:Shanghai American School,简称SAS)。但是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北京的国际学校。
简单看一下时间线:
1969年,为了解决在京工作的外籍员工子女上学问题,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成立,这是北京的第一所国际学校。
1973年,公立学校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大规模接收各国外交官员子女入学。
1975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对外开放,开设国际学生部。
1980年,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成立,为外籍人员子女提供教学服务。中美正式建交后在1980年,随着其他外交机构的发展,美国大使馆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大使馆一道加入,并正式成立了ISB。
截至1989年,中国约有6所国际学校,包括5所外籍儿童学校和1所公立学校国际部。在这一时期,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显著。大多数国际学校面向外国儿童,主要解决大使馆工作人员子女和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作的外国人员子女的学习问题。
1990年至199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化的十年,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外企进入中国,吸引着大批外籍人员进京工作,同时也推动了北京国际教育的发展。十年里,北京增设了19所国际学校/部,其中包括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如1994年成立的北京京西学校、北京BISS国际学校,1995年的北京耀中国际学校等。这十年,新建了80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国际部6所,私立国际学校39所,外国儿童学校35所。截至1999年,中国共有86所国际学校,包括10所公立学校国际部、39所私立国际学校和38所外国儿童学校。
2000年至2009年,北京国际学校快速发展。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教育走向全面开放,融入世界教育发展主流。共新建了271所学校,包括75所公立学校国际部、133所私立国际学校和63所外国儿童学校。比如2008年5月开学的新英才学校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是一所集精品幼儿园、特色小学、优质初中和多元高中以及招收外籍学生的汉语中心为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国际化学校,由新英才控股集团创始。
截至2009年,中国有357所国际学校,包括84所公立国际学校、172所私立国际学校和101所外国儿童学校。
2010-2019年,这十年预计将建设346所学校,包括131所公立学校的国际系、193所私立国际学校和22所外国儿童学校。这是中国国际学校遍地开花的十年。2013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明确要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进行规范,公立学校国际部/班的数量也随之减少。2014年秋季,一所承载着中国资本家梦想学校鼎石学校已于正式开学,在纯国际学校的成周边成立一所为在华的中外家庭带来双语教学,同时标志着北京双语学校的兴起。2016年哈罗增加招收中国籍的招生牌照(北京哈罗国际学校成立于2005年)自16年开始英国哈罗集团在中国开启了星巴克之路。
2020年开始全英文教学学校已经在这是几十年中慢慢的被双语学校所替代。
北京国际学校发展现状
从总体数量来看,至2021年8月,北京国际学校数量超过120所,占据全国国际学校数量的10%。在这120余所学校中,民办学校占比超过半数,约为64%;公办学校占比约23%;外籍学校占比约为13%。
从学段分布来看,在北京国际学校中,约89%的国际学校开设了高中学段;开设小学、初中学段的学校数量持平,约占总比例的48%;开设幼儿园学段的学校数量相对最少,约占总比例的29%。
和上海类似,北京也有近九成的学校开设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近五成的学校都开设有小初阶段的国际课程。近些年新开的国际学校大多开设K12一贯制,比如2017年开办的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小初高阶段都设有国际课程。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对小初阶段的需求日益渐增也是大势所趋。
学费方面,对比上海国际学校平均学费,北京国际学校的学费明显更贵。有些国际学校的学费比普通学校贵百倍以上。如北京天悦国际学校小初高阶段学费分别为206000元/学年、228000元/学年、256000元/学年。
随着更多国际化小初学校的需求旺盛,新开国际学校的学费也是水涨船高,基本都超过20万/年。整体来看,北京的国际学校学费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最贵的,如鼎石学校的学费加各类杂费已超过30万/年。
虽然北京国际学校的步伐发展的够快,但是不要忘记这几年的疫情影响。自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全国各地国际学校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线上教学、教师流动、规范程度加深等等问题都在促使、推动国际学校不断做出调整,适应剧烈变化的复杂形势。
北京发布未来5年教育规划
《规划》分析了现在的北京形势:首都教育必须在开放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布国际教育交往遭遇逆流,未年首都教育利用全球资源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际学冲击,主要依靠体制内资源的规划传统教育发展之路已不可持续。首都教育必须顺应形势,主动服务“两区”建设,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的沟通合作,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推进国际学校建设
在国际人才社区等国际人才密集地区布局一批国际学校。重点打造1—2所高品质国际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带动全市国际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外语外交人才需求,支持外国语学校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加强重点功能区教育服务保障,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新建、扩建一批国际学校。
支持中小学开展以学科学习、创新思维为主题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设立北京市国际教育发展专项,鼓励开展国际教育相关研究。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把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教育的各学段、各环节。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北京国际教育在学校数量、学校规模获得了大幅提升,但同时,众多学校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持续创新、革新。而在这一条改进的道路上,国际学校需要在各种规范的指引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也需在以学生、家庭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好地思考如何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提升竞争力与实力,打造良好品牌,提供高品质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