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自我的主人

来源:广州外国语学校 2022-12-31 59个人阅读

广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自我的主人

广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教授线上分享主题讲座。为积极做好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线上学习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缓解各类压力,调整好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居家学习的效率,在校党总支书记林伟洪的关心指导下,12月22日、23日,广州外国语学校德育处特邀中山大学朱新秤教授分别给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学生带来精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2000多名师生、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线上同步收看。讲座由德育处付志军副主任主持。

专家简介

朱新秤教授

朱新秤教授是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进化心理。朱教授可谓学识渊博,成果丰硕。个人主持研究课题33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8部。个人参与的重要研究成果《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一书,2009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精彩讲座

情绪调节、自我防护、认知调整、学习规划

广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自我的主人

12月22日晚,针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朱教授围绕“做自我的主人,积极面对挑战”主题,从“疫情下高中生的心理困扰;明确自己的目标,为梦想而奋斗;认识情绪,学会正确调节情绪;少攀比,做最好的自己;多点同理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对心理情绪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就如何正确调节情绪做出了详细的总结。

同时,朱教授对同学们居家学习期间遇到的种种心理困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疏导。他鼓励同学们要加强自身价值观念和良好心态的修炼,积极调整心态,争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12月23日晚,针对初中部学生,朱教授围绕“学会沟通,积极调节情绪”主题,就同学们容易遇到的自我成长、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尝试多种方法进行心理调节,如:规律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与休息;调整学习状态;加强居家活动;调整人际互动;及时调整情绪勇敢面对自己;觉察心理变化悦纳自己等。朱教授鼓励同学们要正确认知,塑造强大的心理,筑牢心理安全防线。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到在疫情期间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同时也让家长们更加明确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是一次有效的家校共育实践。家校携手健康战“疫”不仅缓解了同学们的恐惧、焦虑情绪,使得他们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家庭和谐。

朱教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讲解深刻生动、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提出的建议极具可操作性。同学们居家认真聆听讲座,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如同心中流入了一股清凉的泉水,让身心得到了滋润,增强了居家抗疫的信心和决心,有效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和压力。

惟其艰难,方显刚强,熬过漫漫寒冬,暖春定来赴约,这个冬天让我们积蓄温暖和力量,且以坚定前行,迎接春暖花开!

附: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

一、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问题

学校或家庭遭遇长时间封控,学生无法预估封控期限或封控时间较长,活动空间、人际交往、同龄人交流受限,超出心理预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类应激反应:

1.生理反应: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头晕呕吐、疼痛等躯体化不适等。

2.心理反应: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内疚、抑郁消沉、对未来迷茫、悲观消极,严重者出现自伤自杀等。

3.应对方式消极:表现为退缩或攻击等,如部分学生疏于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沉溺网络,自我放纵,作息混乱;部分学生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亲子、同学或师生关系紧张。

二、学生自我调适

(一)调整自身认知,理性看待疫情及学校防疫管理

在封校期间,学生可能会产生微妙的想法,“要封到什么时候”“万一我也感染了怎么办”“我的家人是否安全”等等。学校要求同学们一方面要关注国家、省、市、校的防疫要求,注意身体状况,积极学习防疫技巧,有病报告,无病不慌;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积极理解、接纳学校封闭防疫管理的现实和目的,“封校不是禁闭,而是增强了保护力”,严格遵守学校防疫制度,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训练。

(二)规律作息,保持能量平衡

引导学生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开启“五好”生活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同学们补充能量,维持身心平衡。

睡好觉。每天保持7—9个小时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也可通过深呼吸助眠。

吃好饭。保证营养均衡,三餐规律。早餐进食适量蛋白质,减少进食“非天然食物”分量;晚餐进食适量淡水化合物(饭、面、粥、粉);每天吃蔬菜;如条件允许,每天吃适量水果。

喝好水。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少喝含糖碳酸饮料。

学习好。制定具有规律性的日常学习计划并执行,做好时间统筹安排,非极特殊情况不搞突击(连续熬夜写作业)。

运动好。定期参加身体锻炼,如去操场慢跑、散步、身体拉伸等,减少激烈运动,避免受伤。

(三)寻求社会支持,“说”出压力

引导学生在情绪波动时,主动与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或同学等诉说当下感受,尤其是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压力感。

(四)关注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

不管疫情如何进展,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下能做的事还是保护自己,合理安排学习,将每天的学习安排细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五)助人为乐,“帮”走压力

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要带动和引导学生尽可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帮助同学处理学习难题,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六)学会求助

如果学生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告诉学生不要害怕,更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寻求心理老师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的心理支持。

三、对家长的建议

(一)帮助居家学习的孩子养成作息规律

生活节奏的变化,可能会让部分孩子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应激性反应。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正常生活起居规律,同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准确把握孩子心路历程。

(二)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绪波动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发泄,再去共情他的情绪,温柔而又坚定地和孩子谈,避免一般情绪问题演变成情绪障碍问题。

对于封闭在校的学生,家长应主动加强与老师沟通,协同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利用与孩子电话、视频聊天等机会,关心其生活中的小事,尽量不要过多谈论学习,多鼓励、少埋怨、不责备,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

(三)避免信息过载导致心理负担

家长避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及时回应孩子担心的疑问。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疑问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尽量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

(四)科学认识疫情

教育孩子要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信谣传谣。

(五)父母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长辈)自身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四、心理支持途径

师生、家长如有需要,可寻求以下帮助:

(一)省市相关热线

广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自我的主人

(二)广州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

广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自我的主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