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各地为完成指标,加快推进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转型。部分“退场”的营利性民办园,面临前期投入无法收回的困局;部分转为普惠性的民办园则因补偿不到位,靠降低教师工资、兴趣班收费等方式维持办学质量。意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民生举措,在个别地方出现家长、办园者、教师和开发商都不满意的困境。
【短评】 民办园“转公转普”,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既定战略、大势所趋。但部分地方采取强制方式,从实践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营利性民办园“转公转普”要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维护学前教育从业者的积极性。事实上,目前关于小区配套幼儿园转为公办园或普惠园,国家提倡坚持“一园一策”“一园一案”。各地在推进相关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实力、公办及民办幼儿园整体发展状况、家长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宜“转”则“转”,求真务实,力争取得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经济日报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