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今年,出国留学这条路好像已经走不通了,连带着,国际化教育也快歇菜了。
“退潮”、“撤离”、“转轨”……我们听到太多描述行业“负面”的形容词。
高考路线,有一点是肯定的,坚定选择一条路走到底的更容易成功,墙头草最容易受伤。笔者就认识三位在目前的形势下,仍然坚定准备出国的学生——11年级的Sissi和Nova,以及12年级的Kenny。他们都来自帝都的双语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
他们三个人神奇的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路径:
Sissi从小一路国际化学校,正从一所强调学术的英式学校转到专业的国际高中音乐班,打算出国走音乐专业院校的路径。
开放日活动▽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参加活动
12年级的Kenny
“过去我觉得体制内学校不适合我的地方一直都在,不会因疫情改变”
12年级的Kenny是朝阳凯文的明星学生,他是学生会主席,组织了各种学校活动;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做全英文演讲;参加Botball国际机器人大赛获得一等奖;还参加戏剧表演,吉他也弹得很好……
△戏剧表演的Kenny
Kenny说,今年的疫情并没有让他撤离原本的赛道,一方面因为自己已经12年级,另一方面即使在低年级,他也不会转轨回到高考赛道,“我从体制内学校出来,那些过去让我觉得不适合的地方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疫情改变。”
目前,Kenny已经完成了多邻国的标化考试(可替代托福成绩)和部分AP考试,并且已经准备了60-70%的申请资料,他的目标是美国的大学,因为重视综合能力的美国学校比英国更适合自己。
△右边第二位是Sissi
尽管疫情多了很多不确定性,但对于Sissi来说,上国际化学校、将来出国学音乐这条路,从来没有变过。
“我很明确自己想要做音乐剧,如果走体制内学校,几乎没法满足我这种个性化的需求。而且,从音乐剧的角度来说,美国、英国有更好的文化氛围,所以我没什么好动摇的。”
IB体系,相比较AP和A Level,更能支持我申请全球各个地方的学校,选择的余地更大。”02 。
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不会因为外部环境而变化
一片“去全球化”的担忧中,为何仍有那么多人选择国际化路线?笔者把问题抛给已经在国际教育行业深耕20多年的徐涛校长。
长久来看,“中国家庭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会因为外部环境而发生变化。”徐校长十分有信心。
她表示,教育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家庭对于未来开放程度的理解。
“有很多家庭坚信,开放的未来是必然的趋势,中国是世界舞台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的根文化+全球化的教育,已成为一种文化标配,是丰富孩子人生经验的必要路径。”
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孩子的规划和期待。“尽管短期内有不确定性,但教育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大部分家长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初心,除了知识和学科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孩子真实的成长,包括幸福感的获得、持续的学习能力,沟通、协作、创造、领导等各种软技能,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等等。”
△朝阳凯文学校
03 。
用多元教育打破“教育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