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

来源:未知 2020-11-09 59个人阅读

  本文转自: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作者:蝎子号

  Ophelia是传统教育竞争中的“赢家”,成为2个孩子的妈妈后,却选择让孩子们走一条跟她完全不一样的路。她在“叛逃”体制内教育路上的焦虑和纠结,却一点也不少……

  出生于70年代的Ophelia是个妥妥的“别人家孩子”,学习一路顺风顺水。小学就近入学,初中考到了铁岭中学重点班,杨浦区公办头牌初中。高中考上了控江中学,上海高中“八大金刚”之一,半只脚踏进重点大学。

  虽然Ophelia的成绩有点偏文科,但因为她的散文经常发表在《青年报》上,机缘之下,最终她拿到了保送北京大学的博物馆专业的名额,本科毕业后又直升进入考古专业。

  回到上海工作的十几年,Ophelia加入软件行业,做过HR、还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认证,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服务近1年。

  成为2个男孩的妈妈后,Ophelia对教育越发感兴趣,目前她是CoCode。酷逗编程的成长体系学术主任,负责整体课程教研管理与教学管理。

  走到了体制内金字塔顶尖的Ophelia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她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学习不如自己,会让学霸妈妈感到焦虑不安吗?

  下文是Ophelia的自述。

  仅仅以好好学习为目标,

  让我走了不少“弯路”

  我1997年入学,2001年本科毕业,毕业后20年,我们这群在应试教育竞争中的所谓“赢家”,最后是否都站上了传统意义的人生巅峰?好像并非如此。

  我的同学们普遍看淡物化的成功,赚多少钱或做到什么职位。他们更关注的是:你现在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你是否正做着你既擅长又喜欢的事情——同样是工作,被迫996的“社畜”和那些因为热爱没日没夜创业的“大佬”幸福感完全不同。

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

  随着我如今接触的应届生年龄越来越小,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当初的遗憾”都能在后来被发现,并得到弥补。很多年轻人宏观上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擅长什么,细节上也表现比较被动——如果领导不对他提要求,他对自己没有要求。

  追根溯源,他们从小被动长大,被安排做作业,参加课外班,去所谓的名校,他们只要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被动成长,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家长手上。

  因此我意识到,成人介入太多的教育,会让孩子的主动性被磨灭,他们很少会去想:我喜欢什么,我长大了要做什么?

  所以,我的大儿子7年级,我经常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并不认为他现在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小孩的想法时刻在变,但这样的提问依然是有意义的。首先要有目标,才能在人生的进程里不断去调整,最后找到自己的方向,要让他有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4年级的小儿子也经常被我如此提问,但问题更多集中在眼下的目标是什么,比如今天快点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儿。我目的是希望他能做好计划,发挥学习主动性。

  “鸡娃”有方:

  喂知识破坏了他们的学习力

  我进了北大后见识到了很多令人膜拜的“天才”,我有个师兄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他快速看完一本书,合起书本就能告诉你某一段话在书中的哪个章节,后来他去做了科研,这样的能人在北大并不少见。

  所以在我的同学圈,“鸡娃”的氛围并不浓郁,可能是大家也想明白了那些人工“鸡”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些真正能站到顶尖的人,都是靠“自鸡”而成,并发挥了天赋,不是靠喂养出来的。

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

  我儿子的数学和语文没有在外面上辅导班,是由我亲自辅导。我认为,搞清楚小朋友到底哪里不懂,辅导起来就能事半功倍。很多知识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把“宗”搞明白了,则遇百题而不慌,要达到这个效果,非VVVIP辅导不能见效。

  坦白说,7年级的数学有些难度了,有的知识点我早忘了,有些我甚至没学过。所以,我会让哥哥跟我先讲一遍概念和定义,我快速学习一遍,我教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顺便检查他是不是真弄明白概念和定义,而不是只会刷题。

  在辅导哥哥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的数学题看似复杂,但其实解题的思路很类似,但是7年级学生并不能把同类型的题高度提炼起来。中国人讲求的“悟性”,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大人帮孩子点拨一下。

  至于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怎么去归纳和整理自己的易错点,这些都是由我给他讲方法论,他自己去执行完成。

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择校方法论:平衡的艺术

  我的两个孩子都经历了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转学。大儿子是四升五转到了采用IB PYP课程的小学,初中升到了一所偏双轨制的国际化学校;小儿子是一升二转到跟哥哥同一所小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择校的理由,在给孩子择校时,我们考虑的是三个主要因素:

  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适合他的教育

  我的大儿子是个“适应型”儿童,无论环境如何,他都能调整自己去适应。所以他在公立学校学习4年,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但我的小儿子就是个令人操心的“自由型”儿童,积极、独立,并且不轻易屈从,公立学校的环境让他有些格格不入,他就会表达“不想去学校”的意思。所以IB学校要求学生创新、积极分享,鼓励好奇心,开放的氛围让弟弟如鱼得水。

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学费贵,学校环境好,活动多的学校,哥哥表现出了向往,于是在经过和他详谈,并再三确认他的决定后,四升五那年,哥哥也转进了弟弟的学校。

  哥哥转学后的表现也令我们吃惊。他在公立学校时,老师和亲戚们都说他是个稳重、拘谨、寡言的孩子。但到了新学校,他竟然是班上比较活跃的学生之一。可见“适应型”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调节能力 。也可以看到,不同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改造”是巨大的!

  查缺补漏,认清体制内外的利弊

  虽然我的孩子们现在都走了体制外,但我毕竟深受体制内教育的影响,我很清楚体制内教育的优势。

  哥哥4年级转学和弟弟1年级转学,俩人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转学后,哥哥能轻松hold住学科学习,弟弟就会让我花更多时间课后帮助他巩固基础。

  坦白说,我也常有焦虑的时刻,身处大环境,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哥哥小学时,我们也跟风报过奥数班,非常不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老师上课,父母记笔记,回家辅导孩子大量刷题,这样的“成品”不是我想要的。

  出于尝试兼取体制内外教学模式长处的考虑,哥哥初中转到了双轨制的学校。今年疫情爆发后,全世界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说实话我们也还没想清楚8年级后到底走哪条路,这并不是迷茫,而是时变之应,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没有绝对的不焦虑,我相信阶段性的平衡,无论是给孩子择校,还是我在工作和家庭上所投入的精力。

  我也相信,只要父母用心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唤醒孩子他们的学习潜能,孩子就未来可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id: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80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END-

  不管是体制内教育还是体制外教育,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择校时你有碰到那些疑惑呢?来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北京站),国际教育大咖亲自为你解答疑问!

  12月5日,新浪教育频道主办的“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巡展(北京站最终场)”将在北京长城饭店举办,帮助万千家庭解决升学择校难题。与专家老师一对一交流,面对面咨询探讨心仪学校。

  新浪2020年国际学校秋冬季择校巡展

  北京12月05日 北京长城饭店

  (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0号)

  家长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报名

  扫码报名(全程免费)

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 扫码添加小助手,进入专属群组

  编辑:尹菲 实习编辑:韩欣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