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由新浪教育主办,博辞教育联合主办的“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北京站首场在富力万丽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展会汇聚了60余所优质国际学校&国际班,11位国际教育大咖轮番登台,现场解疑答惑;知名学校校长及国际教育大咖亲临现场,定制个人升学择校规划;更有逛展集印章抽奖活动引爆全场;助力学生和家长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规划国际教育之路。
北京致知学校创始校长 张晔以下是北京致知学校创始校长 张晔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北京站的活动现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北京致知学校创始校长张晔,张校长您好,请您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
张晔:大家好,我是北京致知学校的创始校长张晔,非常高兴在新浪教育的平台上和各位家长交流。
主持人: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未来发展的定位。
张晔:北京致知学校是在2020年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可以说既有国际也有国内的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是北京的唯一一所新开学的国际化学校。致知学校能够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面世,我相信这与我们学校先进并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同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在致知创校团队研发办学理念的时候,我们就坚信,在当下以及未来,我们更加需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们创设了一个“中西文化和谐共生,中西的教育相得益彰”的学习者社区。
致知学校的特色就是致知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优势。首先是社会情感学习技能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kill,我们坚信所有的学习都是社会情感学习,它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是他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能力,从而找到自信。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未来面对社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都在SEL这个领域里,会让孩子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个特色是艺术审美素养Arts in Education。在致知学校,孩子们会使用艺术的思维来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具有足够好的艺术审美素养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品味及生命的品质都将得到最大的提升,这也是获得高品质幸福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个优势是学生的数字素养。当下的孩子们毫无疑问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本身就需要有非常强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才能在当今这样的数字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生存下去,他们需要能力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最终让这些信息成为他要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在致知学校,我们透过IB课程框架和中国国家课程的结合,为孩子们奠定整个全人教育的基础。最终在致知学校要达成的育人特色,我在这里隆重介绍致知学校会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第一所采取国际上最先进的模式来实施天赋儿童教育,期待可以为更多有共识的家长,一起携手为孩子开发他们的天赋,并一起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主持人:好的,作为一名国际学校的先驱者,在学校管理及培养适合新世纪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两个层面,有哪些心得体会?
张晔:谢谢主持人的提问,我算是中国国际教育行业里面的一个老兵了,我用了过去20年时间从事国际化教育。在这个历程当中,无论是从培养学生,还是培养老师的角度,我觉得体会最深刻的是:我们需要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校园文化和管理文化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支持,让他们能够非常安心地在这里做各种各样的探索。我们不必担心可能会犯错,要勇敢地去尝试、探究或者是创新。我觉得这是对于做一个国际化的学校来讲是非常核心的问题,作为校长,一定要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这样的支持。
在致知学校,我带领大家更多的是从“我们都是学习者”的角度来共同成长的。当我们去掉“教师”、“学生”、“校长”、“家长”这些社会角色的时候,我们统一都将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在同一种心态下彼此协助,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为自己获得的成长一同庆祝。同时,也会用平和的心态去接纳面对的各种问题。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即便是我们犯过的小小错误,都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大大的帮助。当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也会珍惜彼此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的收获。
主持人:好的,那为了更贴合国际学校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以及教师未来发展层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和规划?
张晔:作为学校过去经常讲是以学生是中心,其实我觉得学校应该以学生和老师为“双中心”。因为没有老师也就没有学生。我在创建致知学校这支教师队伍的时候,主要考察的维度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他们对教育的热忱以及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志同才能道合,所以致知学校的所有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都非常地认同。另外教师这个职业必须伴随着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进步。作为学校要给教师提供非常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致知在筹备阶段就有专业的教师PD计划。所以老师们在致知学校工作的同时,也能够非常愉悦地体会到在致知学校不仅仅只是付出努力去工作、去培养学生,同时自己也在着着实实在在地成长与进步。
主持人:好的,谢谢,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张校长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谢谢。
张晔:谢谢大家。
编辑:赵润琰 实习编辑:杨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