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人大附中早培的天才,何不为了升学早打算?

来源:未知 2021-07-14 59个人阅读

  上周人大附中早培班发布了2021年的招生简章,每年很多家长都在关注,这源于近些年来人大附中早培班的卓越成绩。 

既然不是人大附中早培的天才,何不为了升学早打算?图片来源于人大附中官网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早期培养实验项目(简称“人大附中早培班”)是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在本次招生简章中强调了招生对象为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明显超出同龄人的五年级学生,且要具有北京市学籍(非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北京市户籍。

既然不是人大附中早培的天才,何不为了升学早打算?图片来源于人大附中官网

  除此之外,还要在本年度筛查活动前参与全真模拟活动,在全真模拟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安排若干次公益课活动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超常儿童的特质。

  如此多的条件和要求依旧让很多家庭挤破头,由此可见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可以进入优质的学府接受教育。10岁的孩子就要参加各种比赛拿奖,天才只是少数,想要孩子成材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

  选择公立还是国际校?

  成年人的竞争压力大,每个家庭自然都希望孩子可以在教育阶段领跑,在未来进入社会吃得开。如何为孩子规划合理的升学之路就成了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选择公立校还是国际学校?这是万千家庭在升学节点最先考虑的问题。这两个选择放长远来看就是孩子是走体制内中考、高考这条路还是留学。

  选择国际教育方向也不是说体制内的教育体系不好,而是家长们在不断搜寻一条更适合自家孩子发展的升学之路。在70后中产阶级父母的群体中,有很大比例会选择让孩子在研究生阶段再出国。一来觉得大学在国内,孩子还不成熟,最好在国内身心发育完全成熟后再去深造;二来在经济成本上也没那么大压力。

  但是如今出国学习的群体年龄在不断下沉,当今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高,接受国际教育理念的程度也高,社会的中坚力量中很多人也受到海外的教育。所以大部分人在孩子低幼阶段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升学做规划。在5月份结束的春季国际学校择校展上,就有很多孩子刚出生不久的家长,前来咨询专家的择校升学建议。

  家长们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对于升学改革和录取招生上,中高考志愿专家吕付国曾建议家长们:今年北京升学政策新变化,但无论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成绩依旧是第一位。针对准备升国际的家长和学生,应提前1-2年去了解,做好充分准备。

  在国际学校家长圈的社群内,一些家长会将别人家的成功经历复制到自家孩子身上。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为孩子考虑的时候更多的要先看清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

  根据专家给出的建议,家长们在面对升学节点时应该提前准备,为孩子做好合适自家情况的升学计划。不要盲目相信网上的不实言论,适当参考“别人家的建议”。

  国际学校的优势在哪里

  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国际化学校各方面也日益成熟。无论是从校园环境、教学活动、师资等方面,还是从课程设置、录取标准、升学结果上,都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认可。

  上周在我们的连麦直播中,有热心网友在直播间与专家交流,关于选择国际校的问题:

  热心家长:选择国际教育的优势有哪些?

  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运营校长姚宇堃:

  首先国际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否与学校一致,还会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国际学校对于孩子前期习惯养成、确定方向很重视,而不是让孩子只在成绩上争高下。国际学校的教学是围绕学生的自主成长进行的,而且还需要家长与学校建立联系,充分地沟通与了解。

既然不是人大附中早培的天才,何不为了升学早打算?

  在国际校中,大部分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思想开放且活跃,对很愿意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家长们并不是为了逃避应试教育而选择这里,而是希望将西方教育的精华和更适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给孩子,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学习,自由成长,开阔眼界,提升能力。

  一位北京的国际校家长在社群内与大家分享孩子就读国际校的感受:

  我家孩子是小学在公立念的,后来初中选择了国际学校。学校的办学形式更加开放,无论是老师的工作氛围,还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都特别融洽。

  开放式的教学对学校的要求很高,师资要求更高。老师必须有很广的知识面,灵活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学校里,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学会项目式计划,回家很主动和我分享所见所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学校

  其实公立校和国际校都各有优势,还要根据自家情况以及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来决定。那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呢?

  首先要从学校的办校历史来看,相对于来说国内的国际学校比较年轻,但是办校时间短不代表就弱。一般国际学校的校长都是具有丰富教学、办学、研究经验的专家,所以家长们在选校时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基因”。

  也就是学校的运营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

  中高考志愿专家吕付国老师给家长支招时说过,要看一下学校的“入口”和“出口”,即学校的招生标准和毕业生录取情况。招生的标准不只看分数线,而是看学校通过哪几个维度来判定学生的程度。如果家长想为孩子选择国际方向,就要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入学考试,让孩子提前准备很有必要。

  课程体系这部分,家长在选择时要先对孩子将来出国方向做一个计划。比如将来想要去加拿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习加方的课程,同理澳洲也一样;而Alevel课程对于将来要去英国和香港地区的申请优势更大。其次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也决定了学校的师资水平,课程开设是和学生数量成正比的,所以在选择时要考虑孩子感兴趣、有特长的课程是否学校本身有开设。

  运营模式上主要是看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是鼓励自主还是权威管制的,学校管理风格是重学术还是重兴趣,是本土化还是国际化或是两者兼顾的模式。

  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从在读生、毕业生群体中去获取一些真实的学校信息,比如学校的活动、资源是否与宣传上相同,教学上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否正规严格。

  最后就是家长关心的学费问题,现在国际学校的费用基本上说在10-20w范围内,也有个别学校价格更高一些。具体情况还要家长们结合家庭预算做出合适的选择。

  今天分享了一些关于公立和国际校选择的问题,也给家长们一些选校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升学准备要趁早,择校要理智。

  就像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副校长王实说的:“关于择校,家长应在了解的基础上做选择,而不是以分数衡量或将孩子归档到某一个领域,孩子以及他的未来不是用分数去定义的。不应只看学校环境、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看师资情况、学习的生态环境,这些塑造的不仅仅是学术,更重要是培养孩子未来进入大学的能力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