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实以来,国际校家长还在抱紧校外培训的“大腿”

来源:未知 2021-09-17 59个人阅读

  2021年对于教育圈最大的事情就是落实“双减”政策,“双减”顾名思义就是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上严格限制校外学科类培训,校内增加课后服务,减轻课业压力,明确家、校、社协同共育理念。

  北京“双减”细则落地后,支持的家长占大多数。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的此次调整,对国际学校的家庭和孩子有哪些影响?

  校外培训被严打 国际校家长义无反顾“往上冲”

  “双减”此次主要举措中对于学科培训的严打,让很多国际学校的家长翻来覆去焦虑。为了孩子的未来,这些家庭的课外班、教育投入减少了吗?90.4%的国际学校家长不会降低教育投入,九成家庭不会减少课外班,但确实有更多家庭会选择体育活动、营地以及素质类课程中去。

  在国际学校家长群中,有一位顺义妈妈反馈:

  “开学半个月,我家娃现在是在国际校读小学三年级,学校虽然在成绩单和家长面谈时不会刻意地将成绩摆在明面上。

  但是这让我压力更大了,毕竟三年级是个转折点。而且国际校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比较弱,之前一直在学的数学培训班已经停了。我只能在家硬着头皮教孩子,没办法哎,落下一点将来就会越差越多,越来越差!

  从家长的实际情况来看,此次“双减”的落实并不是对国际学校学生没有任何影响。想要削尖脑袋往上挤的家长还是大有人在,依然“内卷”不停。

  除了学科之外,还有素质教育。自从上周政策下达,明令禁止隐形变异学科培训之外,国际校的家长把矛头转向了素质教育的行列中。一是让孩子可以努力在休闲中培养音乐才能、美术才能以及体育才能等。二是将来走国际教育路线,特长技能也是不可缺少的。

  “双减”后陷入焦虑 来国际教育“躲一躲”?

  家长A:成绩不好还不能补课,孩子将来只能被“分流”了……

  家长B:考虑一下国际方向?成绩可不是衡量孩子将来成就的唯一标准!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际教育”主要是国际学校和国际化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通常采用海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融合性国际化课程,相比于课本国际学校更倾向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发展上。

  在公立和国际之间纠结的家长,除了经济原因考虑外,还是会考虑到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在“双减”政策下的具体举措中,发挥校内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校长教师轮岗,强化教研部门的培训效果等,覆盖公立和民办。这些目的就在于让二者保持平衡,不同体制下学习也能够缩短孩子之间的教育差异。

  实际上家长应该焦虑什么,焦虑的是孩子本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校外培训,没有独立的学习时间,只是穿梭在各类补课班之间,不只是身心疲惫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雅思托福可参与校外培训 义务教育阶段的国际课程不允许

  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在意愿留学群体中,有73.8%的家庭坚定出国留学,疫情、中美关系紧张的当下,准备走国际化教育道路的家庭不减反增。仅有1.8%的家庭放弃出国留学。

“双减”落实以来,国际校家长还在抱紧校外培训的“大腿”10年来留学人数并未停止增长

  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几乎所有留学生在申请之前都要拿到超过合格线的成绩。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留言互动中,市教委明确“成人英语不属于双减范畴”。

  所以说想要走国际方向的学生,是可以在校外补习雅思和托福的。

  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国际学校涉及的IBAPA-Level等在内的国际课程的校外培训,是受到了“双减”政策的严格控制。

  很多人认为,学习国际课程的孩子,以出国留学为目标,并不参加高考,不应该受到“双减”的影响。但在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明确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等不得替代国家课程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如果是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校提供的是纯国际课程,基本不会受相关政策影响。且民办国际化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是融合性课程/双语课程,保留义务教育课程,属于该政策范围内。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选择公立还是国际教育,核心区别在于升学赛道的选择上。家长们不要因此而焦虑,减少课业负担是要求作业布置的更加高效而合理。暂停学科培训是给孩子留有更多独立钻研的空间,增强孩子的自驱力和竞争力。

  所以家长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深层次地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仅是拿成绩说话而已。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未来升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