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王府学校郑真:孩子与学校不是商品和工厂,“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

来源:网络转载 2021-12-23 59个人阅读

  2021年12月3日,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召开。“教育无界 变局启新”是本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国际教育专场的主题,本次国际教育论坛邀请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国际学校的校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数字化时代下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同时,新华网还联合INSIGHT视界重磅发布了《2021新华网国际教育指数报告》。

  以下是在会议间隙,主办方对北京王府学校学术督导、法政国际教育副总经理郑真女士的专访。

专访北京王府学校郑真:孩子与学校不是商品和工厂,“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

  育见视界:您认为“双减”政策给国际化教育尤其是国际化学校带来了哪些影响?您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向行业传达什么信号?贵校是如何拥抱政策变化,帮助学生适应双减之后的“新局面”的?

  郑真:“双减”政策的落地向行业传达的信号是:我们应该,也必须以教育的逻辑和规律办学,让教育回到它原有的样子,才有可能为我国培养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双减”政策颁布以前,市场逻辑和规律过多的介入了教育领域。市场逻辑和规律把孩子视为商品,将学校视为加工厂。学校、培训机构的目的是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高的分数。

  家长和学校以效率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以博弈论的心态迫使孩子参加大量机械式的学习,孩子原本高涨的好奇心、求知欲被不断打压。

  相较于公立学校,国际化学校面临着招生压力,这种压力除了生源质量,还有生源数量这一基础性要求。这就导致了部分国际化学校会主动迎合市场、大众需求,以企业竞争的逻辑——多快好省,而非教育逻辑——厚积薄发、个性多元,宣传、发展自己的学校。

  “双减”政策的颁布一方面改善了社会环境中部分对于教育生态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另一方面则能够引导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多的以教育规律发展学校。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北京王府是一所K12学校,对于我们来说,双减意味着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堂提质增效,二是提供丰富的校内课后服务,包括对学生差异化学习的支持、以及为孩子提供多元的素质类课程

专访北京王府学校郑真:孩子与学校不是商品和工厂,“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

专访北京王府学校郑真:孩子与学校不是商品和工厂,“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

  新政的出台对学校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契机。

  北京王府学校一直以来注重精细化、个性化的学生课程管理,重视“向45分钟要质量”,素质类课程十分丰富。学校有近40个学生社团,涵盖“学术”、“艺术”、“体育”、“人文”等多个领域。

  今年6月,还引进了国际国内顶级的艺术家,在王府成立了首都少年艺术团,和首都少儿打击乐课程研究中心,可以说走在了政策的前面。

  新政出台后,针对课堂提质增效,我们从课程实施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对前期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我们有很多实践多年的成熟经验,比如分层走班教学、学段衔接的研究、艺体教育和实践课程的落实等。

  “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一直以来,王府致力于通过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和富有弹性的学校组织,搭建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

  “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多的关注如何让学生能够获得终身成长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一直在探讨,面对未来多元而复杂的社会,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

  今年是北京王府学校建校25周年,二十多年的实践里,我们一直努力按照“教育的逻辑和规律”办学。“双减”倡导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本质和初心,在王府,我们一直这样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个性张扬,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学校课程特色多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的良好人格、性格得以形成,好奇心、创造力得以保护,高阶能力品质得以发展。

  育见视界:“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您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关键是什么?

  郑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我喜欢从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反思家庭教育的价值,以及家校合作的策略。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就是家长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通过合理的策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满足孩子的安全、社交、尊重三个需求,为孩子未来能够自我实现打下良好的人格、性格基础。

专访北京王府学校郑真:孩子与学校不是商品和工厂,“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

  所谓“人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安全、社交、尊重需求的满足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则是成“才”。

  而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长只能够认识到孩子的“生理”和“自我实现”两个需求。最常见的现象是,家长拼命工作赚钱,一方面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希望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花费重金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希望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家长对于孩子“安全、社交、尊重”的需求,以及这些需求的满足对孩子日后长远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基本认知。如此一来,过度保护的生活环境和高压的学习环境,造成越来越多孩子的“娇惯的心灵”。

  因此,我认为家校合作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水平,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还有安全、社交、尊重的需求需要满足,而且这三个需求是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关键。第二个目的就是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安全、社交、尊重需求的满足,需要家长自身的行为发生改变,进而才有可能影响孩子。

  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家长只要提供物质资源就可以了。而安全、社交、尊重需求的满足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这要求家长自己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你想让孩子学会社交,你就先要学会和孩子社交。你想让孩子尊重别人,你首先要尊重孩子。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育见视界: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学校把STEAM编程、无人机、航模等课程加入课表,如何看待这类科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塑造?在STEAM课程方面,您是否有一些创新案例可以与大家分享?

  郑真:无论哪种教育教学模式,如果学校和教师不加以内化和再生产,都无法对学生的培养产生真正的影响。

  以无人机为例,无人机属于研究的前沿领域,是目前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但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灌输有关无人机的知识,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个无人机模型,一个说明书,让学生按照说明书组装。那么,无人机课程对于孩子高阶能力水平的发展毫无价值。

  所以,让无人机或STEAM模式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变量,是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及设计能力,而不纯粹是某种教学模式或教学资源本身。我以北京王府学校的两门校本课程为例,做一个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无人机设计。这门课趣味性强,能够把编程设计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非常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如果实施层面不做好顶层规划和精心设计,基础不够扎实的孩子,很难在课程中成为学习主体。最终整个编程环节由教师完成,创新课变成手工课。

  因此,在北京王府学校,这一类课程中的不同环节,我们都从顶层设计加入了传统课程的支持。

专访北京王府学校郑真:孩子与学校不是商品和工厂,“双减”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

  比如飞行原理和空气动力学需要高一物理单独开设一个教学单元;机械结构知识需要单独的一门校本课或者是通用技术单独开一个教学单元;把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为支架,支持学生在无人机项目中更灵活的运用编程语言;建立在这几门课基础之上的无人机设计课程才能给学生提供继续深入学习的可能。

  另一个例子是太空城市大赛。太空城市大赛是一个结合了物理学、建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商业开发的比赛。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星球的特殊环境,查找资料,完成一个特殊条件下的太空飞船设计方案,并且使用3D建模软件绘制设计图。

  和传统教学相比,特殊情景下的应用设计趣味性强,能够训练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整个过程需要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每一个人的想象力,一起完成一项非常规的设计工作。对学生的团队合作,信息整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非常好的训练。

  我们在开发STEAM课程的时候,第一目标通常不是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发掘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王府每年都为学生举办“科学节”,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以及他们展示的作品时,我们感觉,这样的评价方式,相较于纸笔考试,能够同时满足评价的诊断性和激励性功能。

  王府一直以来坚信,重视过程和发展,推行综合而多元的评价,育人而不是育分,是科技素养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更多北京国际学校资讯,可以到本网站查看!

北京王府学校 · 预约看校

男 女 请选择申请年级 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十年级十一年级十二年级 提交信息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派专人与您联系!咨询电话:400-87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