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王璇老师
信麟是13班的班长,能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氛围下主动担任班长,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很强的责任意识,非常感谢他这一年的付出。他在班级的威信很高,记得那年高三,班级的自习纪律我几乎没有操心过,因为同学们都会听班长的。印象最深的是网课返校之后,中午需要轮流错峰吃饭,每次轮到我们班排在后面时,错峰的十几分钟全班都在安安静静自习,没有人会提前开溜,班长说放学了大家才会走。当然,能建立起威信,一方面是他平时就热心班级事务,关键时刻维护班级荣誉;另一方面,我相信也与他自律的品质有关,同学们在很多方面会以他为榜样。比如生活上非常有规划,学习习惯好,坚持体育锻炼。虽然在网课期间学业上有过短暂的消沉,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时寻求帮助,主动寻找突破,最终拿到了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非常坚定地投身于医学领域的学习。
祝福李信麟一切顺利,也祝13班的孩子们幸福快乐!
2021年4月3日,我在图书馆收到了班主任发来的消息:“在开深一模表彰大会,级长在用你的例子鼓励学生。”配了一张图,大屏幕上的表格里列着:“李信麟,深一模总分631,校排名178,高考总分684,省排名300。”
那是清明节假期的第一个下午。清明节后,我就要迎来有机化学的期中考试。官能团、共振式、旋光性、同分异构……所有的一切让我头昏脑胀。我放下手机,盯着PPT和课本上的各种结构式,思绪却又回到了一年多以前那个老旧破烂的西校区,那间纱窗全是破洞、偶尔还能捉到壁虎的教室,回到了那段时而枯燥、时而热血的时光。
01相遇
第一次进入西校区是在分班考那天,罗湖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朋友两人刚到宿舍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几张老旧的课桌七扭八歪地放在过道上;床的支架已经生锈,床板坐上去就吱呀吱呀响;空调已经变成了纯黄色,阳台上的外机还一个劲地滴水。“有点寒酸”,这是我对这个地方的第一印象。
我在一楼14班的教室考试。考试成绩很一般,排在年级200多名,和我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成果基本相符,没有任何进A班的机会。我的好朋友分到了5班,而我继续留在一楼,到了考场的隔壁——13班。高二期末时,一个老师说,如果分班时突然超常发挥进了A班,但自己实力不太够的话,高三这一年有可能会过得很艰难。这么一想,我心里也没有了遗憾,甚至对自己到了应到的地方而感到高兴。
就这样,我的高三开始了。
02班级
新班主任王璇老师告诉我们,高三的同学感情会很好,因为大家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奋斗,我于是开始期待这一年的生活。事实证明,我真的遇到了最好的集体。
在一楼的最大优势就是和隔壁班共用一个大广场。在别的班只能在教室后排的小地方踢毽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跑到外边围成一个大圈。起初是班里踢毽子最厉害的麦子和大胡带着他们原来高一高二的同学一起踢。不久后,许多人都加入了进来,踢毽子的活动也从课间延伸到了下午甚至晚自习放学后。再到最后一两个月,课间时教室里几乎不剩几个人了,大家要么参与到圈中,要么在阴凉处看着同学踢。楼上的许多人也一到下课就趴在栏杆上看我们班和隔壁班的表演,时常发出一阵阵惊叹。
一楼还有个特点——各种小动物特别多。各种颜色的蚊子是大家早已司空见惯的。在教室窗户上偶尔能看到壁虎,我还曾经盯着一只吃蚊子的小壁虎过了一整节晚自习。晚上能听到那只大黄猫的叫声,许多同学都喜欢和慵懒的它打一声招呼。还有一次暴雨过后,一只青蛙从一把伞中跳了出来,把大家吓得尖叫。到了高三下学期返校后,来到我们的教室里做客的动物又增加了一只小鸟:它在一节物理课前突然飞进来,听完了这45分钟,把原本的一节习题课变成了欢乐的观鸟节目。
班里的学习氛围很不错。在一次阶段考结束、物理互助小组成立之后,讨论题目的同学多了起来。理科最好的陈特经常会给他的组员找课外的题目做,于是各组长也纷纷效仿。那时候“内卷”一词还没火遍大江南北,同学之间也没有竞争的火药味,大家都在互相答疑解惑,没有恶性竞争。也正是这样的氛围,让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从分班考时的总分倒数进步到了B班前两名,常常和隔壁的14班不分上下;而物理更是从我们最弱的科目变成了最大的优势,平均分甚至偶尔能和A班齐平。到高考那天,我们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整齐划一地喊出我们特别的口号“先吃肉,再啃骨头”,昂着头排着队离开了备考室。
高考后,我们班成为了这一届里最强的B班。璇姐把录取名单交给我,让我给我们班做个喜报,我一边编辑着那份列满大江南北的名校的表格,一边回忆着这一年和大家在一起的点滴。
03恩师
我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在深中遇见了很多尽职尽责又各具特色的好老师。
高三的班主任是生物老师王璇,同学们都叫她璇璇、璇姐。自从开学以来,她就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每个人——陪我们上晚自习,找我们聊学习状态,帮我们分析考试结果。只要我们有任何需要,她都会温柔、耐心地提供帮助。生物的学习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她常常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重点,一遍又一遍。在网课期间,她告诉我们,自己还曾经为了我们班的作业问题失眠,这让大家都非常感动。璇璇也是我们班能够如此团结的最大原因之一,她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亦师亦友”这个词,我们也期待着用行动回报她。
物理老师郭小玲老师,是我高一高二的班主任,也是隔壁高三14班的班主任。她是个很年轻的老师,注重基础和练习的教学方式完美适应了我们班的情况。第一学期里,郭老师除了年级统一的练习册以外,还每天额外布置几道题目,让我们常常在晚自习都写不完作业,苦不堪言;但当到了第二学期开始二轮复习、理综合卷时,我们才意识到题海战术的正确性。我们班的物理能从倒数逆袭到B班前2,郭老师自然有着最大的功劳。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张玉文老师,也是高一高二带我的老师,她让我们叫她Missy。由于高一高二就当了她的科代表,Missy对我有着偏爱,对我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虽然她是我们6位老师里年纪最大的(也许快退休了),但她仍然保持着童心,因此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她常常给我们发各种“小奖品”,还喜欢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我们,但我们都明白这是她对学生最淳朴的爱。
余祖良老师是我们班最喜欢的老师之一。他有着许多“名言”,但我上大学后近一年没学数学,有许多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高考时我们喊的口号“先吃肉,再啃骨头”就出自他的数学课。他的上课风格就是做题和讲题,几乎不讲知识点,想到什么讲什么。我起初花了许多时间才适应这样的课堂,但一旦走入正轨,我的数学成绩就开始上坡。对我来说,数学就是高三最难啃的科目,而他以练代学的思路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化学老师是梅强老师,他从进入深中以来一直在高三,刚过30岁已经带了很多届毕业生了。他总能准确地找到我们不懂的地方,同时又幽默风趣,常常能让我们在课上开怀大笑。在课下,他还经常会和男生们一起踢足球、打篮球,和我们打成一片。对我而言,上梅老板的化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是杜晓童老师。每次语文考试过后,她都会花很多很多的时间给我们单独分析作文。她最精彩的课堂是作文课,常常能写满整个黑板的思路分析,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遗憾的是,我的高考语文并没有能考出一个像样的成绩,也算是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
当然不仅是高三,我在高一高二也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对我的教导也如春雨汲汲滋润着我的心田,只是高三那一年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感谢所有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在黑暗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04疫情
12月初,舍友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则热搜:武汉出现8例不明原因肺炎,也有消息说是非典。那天下午生物课下课后,我就去问了璇姐肺炎的事情,她想了想,说:“应该没什么大事吧?”
谁知道,一个多月后,武汉封城。留校自习的同学们戴上了口罩,我的复习计划被完全打乱,提前离开深圳回了老家。那个除夕夜,是我经历过的最压抑的一个除夕。房间里的几个人没有一个在看春晚,都在刷着新冠肺炎的消息。回到了深圳后,学校发公告称将延迟返校。不久,2月初,学校宣布开始网上教学。
到了4月中旬,返校的通知终于来了。当我们正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时,却被告之迎接我们的将会是换宿舍和大联考。换宿舍需要适应新的室友;华大联考的成绩更是给我当头一棒,似乎把我这两个月网课期间的“罪状”一一列举在面前。
网课是一次无奈而宝贵的经历,除了让我了解到自己自律性有多差、在教室上课有多么舒服以外,还让我坚定了学医的想法。这也许是我学生生涯中最特别的两个月。余祖良老师在每次网课前都给我们放那首《坚信爱会赢》的MV,我也跟着看了一遍又一遍。如果今后还有这样的天灾,我会很愿意成为白衣战士中的一员。
05考试
“高三就是无尽的考试,永远考不完。”当一周内第五次交上答题卡后,精疲力竭的我回到宿舍,一个人对着空气大声抱怨。
但是,作为一个在意考试结果胜过学习过程的人,我也喜欢这样纯粹的生活,虽然它让我一周6天内有超过4天都在提心吊胆地等着分数。分数高了,心情就愉悦;分数低了,心情就低落。至于为什么会有高低,除了大考以外,我常常是懒得去分析的。
高三一年下来,我的成绩高低起伏。第一次考试就从200多名冲到了前100,第二次又进步了一点,到前80。但从四校联考开始,几乎每次考试都成了我的噩梦:我先掉到了130名,后来又跌到了230多,甚至不如我高三分班时的成绩。那也是我高三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是什么让我调整回来了,我也说不清楚,有可能是父母和朋友的鼓励,也有可能是各科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在5月的深二模前后,我终于回到了正轨,把排名又一次拉回了170上下;经历了一个月的冲刺复习后,我在适应性考试中考出了超过660的高分。最终的高考,我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我是靠运气考好的吗?从过程来看,似乎是这样的。毫无疑问,运气在我的高考里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让我在考场里刚好避开空调的风口,让我蒙对了数学和化学的各一道选择题。
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我成绩跌落谷底时,我也经历了我人生中最努力的一段时光。我拿着卷子和成绩条找班主任谈话,对着惨不忍睹的理综试卷一遍又一遍地分析。桌上的便利贴写着每日的计划,晚自习放学前不完成就不离开教室,甚至能等到整栋楼熄灯;看到别人在做的课外卷子有很多好题,我也会马上借来舍友的手机下单,然后迎头赶上他们的进度。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我最后两周自主复习时的那张计划表,写满了每天的任务,到考试前一天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几次考试,我的座位被分配到了楼上的A班。他们在黑板上方贴着一句: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s——去摘那些遥不可及的星。这句话惊艳到了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实深中给我的东西有很多,但最宝贵的也许就是这样的精神: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拼尽全力,哪怕看起来似乎永远无法实现。可万一呢?
高考完的那天下午,我们高高兴兴地把所有复习资料丢掉,收拾好各自的行李,离开了西校区,第二天一大早就又来到这里拍毕业照。那也许是我们班和6位老师最后一次完整的聚会。有些人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有些人还能经常见,我只希望后者能多一些。
如今,西校梦工厂已经成为了深圳小学的地盘。我在寒假曾回去过一次,教室已经全部清空,那只大黄猫也不见踪影,只剩宿舍楼里还留着我们的痕迹。我很荣幸能成为西校区的最后一届毕业生。
西校很小,没有球场,没有花园,只容得下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西校很大,有最好的朋辈,最好的师长,能容得下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梦想。梅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像高三这么努力,那么天空才是他们的极限。也许我还做不到触碰天空,但我也许可以站在某个山顶上,仰视那些星星。
深圳中学
公众号 : szzxgfwx
官网:www.shenzho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