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高还是国际学校?后疫情时代如何选?

来源:Crystal小姨 2022-03-04 59个人阅读

在疫情时代,有人选择学校又有了纠结,究竟是上美高还是国际学校?在不定的形式中,该怎么选?下面简单来分析一下,仅供参考,以实际为主。
上美高还是国际学校?后疫情时代如何选?

1. 开门见山:美高适合性格开朗、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让强者更强。

首先,先撇开疫情,美国的安全问题,特别对于低龄留学生的身心灵问题不说,单单从“技术”层面,作为从事了美高国际教育9年的教育从业者来看,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选择美高。可能跟之前接触的学生群体有关系。当时我负责的美高的客户家庭群像,基本都是双高知的中上产家庭。总体而言,这样的父母有些共同特点:目标性强;家长双方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最后谁做决定,父母都会参与孩子的教育讨论会;比较关注性价比;自学能力强,有时候比较固执己见;相信专业,也更相信自己;追求资源整合后,所有提供给孩子的单项项目都是最好的。

所以,如果单单从申请名校,特别是美国名校的角度出发,目标性就极强,孩子4年美高下来,无论对于申请,还是英语实力,都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

早年间,在美国大学里面做admission的工作,就发现美国大学是非常认可美国本土的高中教育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admission pool的问题:比如,你在美国读4年的高中,虽然是国际学生,需要划入学校多元化生源的招生范围,学费也是国际学生的价格,但admission pool却是domestic admission pool,因为你是受美国本土的教育,成绩和所做的活动都是属于美国大学100%认可的一个体系。而且,4年完整美高读下来,在申请美本的时候,是免去语言考试成绩的。的确,很多美高学生还会回国补习考托福,是为了上名校冲高分。TOP美本之路是非常内卷的。

如果是申请藤校、名校,上述的“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一国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很占优势了。不是说国内的国际学校IBA-Level、美国或加拿大课程体系就不被美国大学认可,也认可,但还是有点接受度和信任度的区别,好比“亲儿子”和“养子”的区别。

还有人说,美国个别大学对当地在读学生和国内学生的申请条件就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如果你在美国高中读书超过3年(至少要有3年),有些大学可以免去你在申请时的语言成绩,也就是托福、雅思等。除了牛娃上美高,冲藤路上如学霸开挂。还有一些成绩一般的普娃,上美高,也就是为了更容易上个还不错的美本,毕竟语言还是有点优势的,有余力冲冲TOP50也好。

我偏向美高的另一个原因美高环境是真正的全英文教学。为什么说性格好的孩子才适合美高?所谓的“性格好”就是说“乐观”、“积极”、“开朗”、“正面”、“勇敢”。并不是内向、害羞、胆小的孩子就性格不好,只是选择美高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辛苦,甚至痛苦。我个人是很喜欢低调、稳重的孩子的,但从大多数反馈来讲,“社交牛b症”的孩子可能在美高初期更能适应环境。甚至有的孩子是“被迫”变得开朗乐观的,其实就是小留学生为在那个环境“生活”,还不是为了“学习”,不得不做出的改变。这是很多大人可以“理解”,不能“体会”的孩子们的成长“阵痛”,也是为什么留学生们彼此之间更能彼此理解的默契,多多少少都要有“外向”这个技能,本性可能不是这样,适当的时候使用而已。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脸皮厚”,在那个环境都能极大程度帮助孩子们提高英语听力,美高的学生基本到了海外英语国家的大学去上课都不那么吃力,提前适应了外国老师的授课方法,和他们的思维模式,特别像美国这种上课的时候思维发散、火花四射的交流,需要国际学生提前预习或research大量的资料,才能加入到讨论中。这种看似上课“瞎吹牛”,实际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要想真的融入,课后自学的功课却很多的形式,非常非常适合某类自主性强的孩子,是不是学霸都是其次。

另外,美高的学习模式和美本很像,小组学习制。teamwork,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浑水摸鱼,当然也可以“资源整合”地浑水摸鱼一下。但大家想一想成人世界的大多数工作,是不是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特别重要。“情商”,从来不是天生的。与人相处的哲学,是需要学习的,父母教好过社会教,但是很多口头教授,不如学校学习中实践来得记忆深刻。虽然国内很多学校也效仿这种让学生团队协作的方式教学,但学分如何分配?不同的个人考核制度,决定相对停于表面。国内的成绩考核,相对适合“独行侠”。虽然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包括学分制度都西化,但良莠不齐,有的虽然是国际学校,实则中不中、西不西。我个人对家长选择国内国际学校的建议就是——更要有鉴别能力,甚至比选择美高还要有科研调查精神。特别是在北京某知名国际学校工作后,发现其中课程“水份”过多,教学管理混乱,高层争斗不断,运营集团化、资本化,和小而美的私立寄宿美高还是很大差距,我真心对家长们提出的参考建议,因为这行水比留学申请的水更深,家长自以为自己在考察,其实行外人是看不清中国国际学校的门道的,也几乎不可能提前避免bug。

最后,美国高中不仅注重于学生的标化成绩,同时也强调学生的课外实践及动手能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并没有做到,反而全人教育用“钱”为孩子们堆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土壤。为什么说只是“土壤”?因为“德”,这点的教育和培养,真的涉及到的面很综合。不是有“智”,有“能”,就一定有“德”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意见,对于性格开朗,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创新,喜欢探索新事物的学生来说,美高是可以扬长避短,使强者更强的一个平台。最近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奥运冠军——谷爱凌,典型的适合美高的学生,典型的美本名校特长生。

2. 国际现状如何,如何选择?

疫情以来,美高一夜回到6年前。大批我认识的家长把孩子们接回了国内,只能选择国际学校。国家也不鼓励低龄留学生出国读书,涉及到孩子们的安全,这的确是第一位的大事。

不论是主动选择国内国际学校,还是别无他法,对于家长们来说,我国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还是超一线城市:北、上、深、广)的择校实在不易。

简单来说就是参差不齐。国际学校硬件都是五星,但是软件(管理、师资、文化)上不同,很多双语国际学校做成了“洋高考”,或者“四不像”,基本上属于“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而非全球认可的国际教育。

从中国国际学校4.0或5.0的成绩单是看不出来,即便是各种花样的课外活动,甚至现在从高中内卷到初中的科研项目、论文项目,最后只要不参加国内“高考”,最终都要落地到国际认可的标准化考试上面,这是基础。你学校的GPA和其他国际性的考试得在逻辑上说得过去,否则还存在诚信问题。至于花样百出的活动和项目,如果孩子所从事的时间长度、所取得的成绩或结果,并不能证明这个活动孩子感兴趣,甚至热爱(花了很长时间坚持,并取得了某种成绩,还会继续深入探索),那么也只是家长的心理安慰剂而已。

当然,有一种声音是:不想让孩子太功利地参加活动,孩子试错就好,开心就好。让孩子去国际学校就是不想孩子学习太辛苦。不赞同海淀鸡娃的家长。

我个人觉得没问题,不同家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需求,过不同的生活。现实就是任何“向上”的动作,都是辛苦的,甚至痛苦的。阶层固化这个命题,应该这么看:向上可能越来越难,甚至有些固化;但向下的大门一直敞开的。现在的经济大环境和教育大环境,最忧虑的无疑是“海淀妈妈”们,可以理解。可以“不进”,至少咱“不退”也是成功。

“出世”的高人,“入世”的能人,和阳光、快乐、正常的普通人,都是成功。

3. 后疫情时期,美高和国际学校该如何选择?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将来考很好的美国大学)——美高最佳,但也要看孩子的性格。

如果以成长为导向(亲子培养,自信,健康)——好好考虑,慎重选择。

风险越大的收获也越大,但是摔下来也越疼。

还有一点,就是选择美高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偏向美本的,走美国教育体系,考AP,也就是目标受教育国家是美国,其他欧洲或者澳洲国家是爬藤出意外后的备选。而选择国内国际高中,就涉及到先选国家和体系问题,再看学校—— IB, A-Level, AP(AP不是体系,泛指美国课程体系)如何选择的问题,又是一个大命题。

国内的很多国际高中为了得到国际上的认可,采取的是IB课程(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标准的教学体系和评分标准),对于没有想好未来去哪个国家的同学有利,但能上IB的国际学校按比例来算,并不算多,特别好的IB体系国际学校更少。我之前就建议过:如果孩子不是学霸兼全能型选手,不要轻易选择IB——学霸的天堂,普娃的地狱。

美国教育体制采用传统课程加AP课程,(美国大学已经普遍把学生在AP考试中的表现作为衡量其是否能够胜任大学学习的依据),在大多数美国高中,学生在胜任正常课程至于可根据自己的学校要求或者是学习的兴趣去规划自己的AP课程学习和考试规划。这样的课程体系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以及与美本大一的学习做一个很好铺垫和衔接。基本上偏科但性格开朗,有主见、有个性的学生会是好选择。

至于A-level,普娃的天堂,大多数中国的国际娃都适合。但既然本篇是针对在比较美高和国际学校选择的家长,英国体系的AL几乎不是他们的关注范围。

现在普遍的国际高中依然存在着国内常见的应试教育,但与普高不同的是他们应对的考试不同。在普高教育中,学生应对的是高考;在国际学校里,学生应对的则是雅思,托福,A-level,AP, SAT 等等国外考试。如果择校不慎,可能会选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国际学校,它们该应试时,跟你讲素质教育;该素质时,跟你讲应试教育。

至于,哪些国内的国际学校好呢?无论是外籍子女国际学校,私立双语国际学校,难进的那几家,是有难进的道理的……至于北京的那些有名的公立国际部,进如登天。

如果选择,看自身条件,资源和目标。其实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家庭的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