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鼎石学校三位理科学霸获剑桥牛津offer

来源:北京市鼎石学校 2022-04-01 59个人阅读

北京市鼎石学校三位理科学霸获剑桥牛津offer

“我想划赛艇去剑桥找常柏龙。”

在得到常柏龙被剑桥大学

录取的消息后,

张亦夫开玩笑说。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或许可以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有着186年传统的赛艇比赛中,

于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上,

在各自的队伍“深蓝”(牛津赛艇队)和“浅蓝”(剑桥赛艇队)中,

作为对手相遇。

对张亦夫来说,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

注定是难忘而雀跃的。

1月,张亦夫和刘今雨先后收到牛津大学

的录取通知书。

2月,常柏龙收到了剑桥大学

的录取通知书。

这意味着,在即将前往的陌生国度,

曾经互相支持、并肩而行的战友,

可以继续一同前行。

张亦夫、刘今雨和常柏龙的故事,只是2022届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在五六年的相处中,同学之间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他/她们互相关怀,彼此支持,几乎每个人都有紧密的联系。大家时有竞争,但更多的时候是互相激励,在自己精进的同时,不忘帮助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

在食堂吃晚饭,只能容纳10个人的桌子,经常挤着18个人。如今,站在毕业的节点,谈起即将面临的分离,每个人都是满满的不舍。

|在鼎石一起成长的岁月,让同学们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以张亦夫、刘今雨和常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在很多老师眼中,代表着中国未来青年最好的模样。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中成长,他/她们身上有诸多共同特质。

他/她们都坚持自我;享受学习;都较早确定了自己内心的热情并坚定地为之努力;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的人带去好的影响。他/她们身上的真诚、善意和向上的特质,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他/她们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属于自己最独特的故事。这或许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寻找、发现、点燃自己心中的火苗——成功无法复制,这火苗才是能照亮自己人生道路的明灯。

01张亦夫 

早上做数学题,下午背诗,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张亦夫

鼎石2022届毕业生

8年级加入鼎石

已被牛津大学的University学院录取

大学专业:数学

现在是下午5点,再过一个小时,张亦夫将登台表演双枪。此刻,他在做最后的排练。今天是鼎石活动项目(KAP)汇报演出的日子,也是张亦夫牛津大学第三次面试的日子。表演完,张亦夫将回到宿舍进行线上面试。

8年级转到鼎石后,张亦夫就十分喜欢武术课。他学过棍术、大刀、太极拳,11年级加入武术队开始练习双枪。枪是中国“十八般武器”之一,枪身长且两端都有尖锐的枪头。

双枪在张亦夫手里快速翻转,“唰”,一道白光闪过,一支枪尖划到张亦夫距离眼下仅一厘米的位置,鲜血流出。“需要缝针。”在医务室里,看到伤口后的校医说。紧急处理后,张亦夫坐上了去往医院的车。晚上的表演是没戏了,而这时,牛津大学线上面试的时间也到了,在车的后座,张亦夫不慌不忙地打开电脑,通过视频,他向面试的教授解释了今天突发的意外。后来,面试改期,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经知道,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他的录取结果。

这样沉稳、冷静的张亦夫,似乎和平日里的不太一样。在好朋友李雨萌的眼里,张亦夫更像个小孩儿——他会用小动物的拟声词作为自己的语气助词,他喜欢可爱的玩偶,他喝水的杯子形似巨大的冰块,“冰块”边上散落着两只形态可掬的企鹅。“张亦夫性情像小孩”,冯琼琼老师说,“但遇事沉稳,处事成熟,又不世故。”

张亦夫是人尽皆知的数学大神。时常有数学老师邀请他去不同年级班上给学生们讲数学课。已经上过很多次讲台的张亦夫,如今讲起课来游刃有余,知道如何把数学知识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他会用乐高的组成和如何在校园里寻找一条最短的路来给8年级学生解释根号的作用。张亦夫的课堂总是充满很多笑声,他希望能让那些数学如噩梦的学生,也和他一样爱上数学。

去年暑假,张亦夫作为鼎石夏校项目的助教,和数学教师沈畅老师一起撰写课程大纲,制作课件PPT,共同教授数论与高等数学。张亦夫已和沈老师培养出了很好的默契,从9年级开始,他就在沈老师的数学俱乐部里做助教。10年级,张亦夫开设了自己的数学俱乐部。第一年,只有4个学生报名,第二年,16个学生的名额全部报满。在这里,张亦夫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意向,教授大家想进一步拓展的知识,数论、实数分析、微积分……

他不看综艺、不刷剧、不上B站、不玩微博、不看微信朋友圈,他宁愿花三个小时坐在桌边玩填字游戏。他在破解难题、不断深入的探索中体会数学之美,也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上10年级的时候,张亦夫已经自行学完了高中数学的所有课程。10年级下半学期到11年级,张亦夫利用课余自学了斯坦福大学线上的数论和实数分析两门本科数学课程,并都得到了成绩A,获取了斯坦福大学6个数学学分。

2020年,张亦夫入选“先锋学者计划”项目,跟随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的Nuh Aydin教授,研究加密学和密码学,并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在所有学生中间排名前10%。张亦夫原本只需把这一亮眼的成绩写进自己的履历,为这次项目画上完满的句号,但他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思考着自己的课题还能如何精进——甚至连睡觉都在琢磨。

|张亦夫用函数绘制的帽子

一天半夜,张亦夫从睡梦中突然惊醒,对他研究的项目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张亦夫发现了一个新的算法:能够构造一种新的分组线性纠错码。Aydin教授认为这一研究非常有意义,推荐他去参加富有世界盛名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在经过三轮的论文答辩后,张亦夫进入决赛并获得了世界前十。

但比得到世界前十这个成绩更让张亦夫兴奋的是,来自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们对他的肯定和鼓舞。张亦夫说:

但是,你是否很难想象,在来鼎石之前,张亦夫一点儿也不喜欢数学,直到他8年级转到鼎石并遇见数学教师Jason Roy。

Jason Roy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会把数学和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同学们通过“虫子跳”来发现二项式定理与排列组合的关系;用掷骰子的游戏学习概率;带同学们运用软件构建函数来学习常数e……他还会把数学题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花盆下、桌脚边、书背面,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寻找并解答。

兴趣永远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正是在Jason Roy一点一点的引导下,张亦夫发现了数学里的别有洞天。9年级,张亦夫就确定要将数学作为自己奉献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将张亦夫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完全归功于天赋,或许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他。大学升学辅导老师刘宴妮说,每周五早上在食堂吃早饭的时候,她见到的第一个12年级学生几乎都是张亦夫。刚过7点,他就和常柏龙出现在食堂,吃完早饭再结伴去教学楼。

张亦夫也从不拖延。他会在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6个月以后需要完成的学习项目。也因为这份从容,张亦夫从来不熬夜,他是12年级少有的10点半准时睡觉的人。

但这并不是说,除了学习,张亦夫不参与任何娱乐。他喜欢玩桌游,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有一个桌游俱乐部,时常在一起讨论、分析桌游的策略。他也打手机游戏,“但最多玩半小时,玩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

|张亦夫和常柏龙一起,利用周末和暑假为同心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教授武术

“在张亦夫身上,有一种纯粹的、澄澈的对学习的热爱。”李雨萌曾这样分享。这样看来,一点也不假。

李雨萌和张亦夫相识于8年级在敦煌的体验式学习之旅。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让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话题,还和另外几个同学发展出了一个固定的文学学习小组。自己喜欢的书,张亦夫也会推荐给身边的人。 比起张爱玲,他更喜欢梁实秋、林语堂、汪曾祺平实而隽永的文风。梁实秋的一套小品文,他看了不下50遍。

因为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张亦夫9年级加入鼎石诗社,除了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作诗、交流,他还是负责为诗集《石语》评选诗歌的主编之一,这更加深了张亦夫与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理解、欣赏和连接。“如果说数学是我的左手,那文学就是我的右手。”张亦夫说。

谈到自己最难忘的一天,张亦夫想起了一个遥远的周六。那天早上他在鼎石图书馆做了一上午数学题,下午他和杜静卉老师以及几个同学去水长城背诗,玩飞花令。那一天风中的味道似乎还会时不时吹到面前。张亦夫说,这就是他心中向往的生活。

其实,来鼎石之前的张亦夫,是一个内向、封闭、用长满刺的外壳保护自己的人。刚来鼎石,他依然用自己的沉默隔绝别人,但身边总有老师和同学主动关心他。

数学课之外,张亦夫、常柏龙等好友和Jason老师会经常在一起聊天、吃饭、玩桌游,即使Jason只教了张亦夫两年,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又有点像亲人的关系;杜静卉老师知道张亦夫内向,就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多和别人交流;除了学业,冯琼琼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叮嘱他的生活;李雨萌主动和他做朋友,他们在文学中一起探索和成长;除了一起做题、参加比赛和项目,常柏龙、朱俊榕和白朗行更是那个经常开导他,带他出去玩的好朋友。

周围的温暖和热情,不仅软化了张亦夫身上的“尖刺”,也让他愿意用自己的温暖给身边的人帮助与关爱。除了学习上的支持,张亦夫更是用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他人。无论是小组项目还是课余活动,张亦夫都是那个能敏锐地发现周围同学情绪变化的人,他会给予他们温暖的安慰和耐心的陪伴。

牛津大学录取结果出来的那天,常柏龙和朱俊榕陪在他身边。第一时间得到好消息的Jason老师也冲下楼,飞奔进张亦夫的宿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祝福拥抱。这样的拥抱,在张亦夫获得丘成桐科学奖之后,也有过一次。每一个温暖的时刻,就像年龄,慢慢长在张亦夫心里。

“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我真的,真的,很舍不得离开他们。”张亦夫在微信上袒露心声。

过了好一会儿,张亦夫又发过来一个哭泣的表情。

02刘今雨

如果不去牛津,我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刘今雨

鼎石2022届毕业生

7年级加入鼎石

已被牛津大学的St Peter’s 学院录取

大学专业:生物

刘今雨想在鼎石建一座养鸡场。

那是在12年级以“校园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科学项目中,她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策划的方案。她们的设想是,养鸡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每日食堂的剩饭和厨余垃圾,鸡下的蛋又可以供给食堂,由此形成一个生态循环。这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项目,从养鸡的场地、照明、饲料配制、通风设计、粪便再利用等环节,刘今雨和小伙伴们有一个完整而详细的可行性方案。虽然目前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有些事,最困难的部分,是不敢去想。而刘今雨,就是那个敢想的人。

“她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她总是能跳出思维定势。”刘今雨的生物老师Sindhura Mahendran说,“她很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中,所以,她总是在思考人与动物、植物乃至世界万物的联系。”

不仅敢想,刘今雨还非常有行动力。网上看到有人说,不同长度的声波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给植物听音乐会使植物生长的更快。真的是这样吗?刘今雨查阅了文献资料,发现相关论文很少,于是,借个人设计项目的契机,刘今雨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明这一结论的权威性。

2019年暑假,刘今雨在家种了6组小麦。小麦分别被6个纸箱罩起来,5个纸箱里放有会播放不同波长声音的音响,一个纸箱里没有任何声音。为了免受外界干扰,刘今雨还买来隔音棉,将纸箱改造成隔音纸箱;为了保持温度,在纸箱里安装了灯;为了透气,每天晚上都开门通风……实验持续了一整个暑假,小麦从种子长成一株株小麦苗。实验过程比刘今雨想象的要艰难得多,而且,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并没有多少参照意义。但刘今雨并不觉得自己的实验没有价值,这个敢于尝试的过程本身就是突破,本身就具有意义。

不惧怕挑战,或许是刘今雨能够不断进步的另一个重要特质。

尽管高中学习的生物知识很有限,尽管她对合成生物学领域几乎一无所知,10年级的时候,在同学黄渤尊的邀请下,刘今雨还是组了一个由11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参加了生物学界一项顶级赛事——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

这是一个让学生团队自己去设计、构建、测试并分享他们的生物学项目、寻找机会去解决世界面临的一些日常问题的比赛。刘今雨和队友们一起设计出了一个能够自动降解塑料垃圾,并能产生香味的垃圾桶。她们的成果在高中组的1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作为队长的刘今雨,除了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她还要和每位队员对接,组织大家开会,协调进度,联络各方。”一同参与比赛的张颖珅分享道,“非常擅长画画的她,还承包了项目网站的设计,制作了与生物合成学相关的小游戏。”项目期间,刘今雨和队友们邀请了iGEM其他的大学和高中参赛队伍,在鼎石办了一个合成生物学的展览,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合成生物学领域,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环境保护的议题。

今年,刘今雨以学生指导的身份继续参与了新一届的iGEM比赛。刘今雨说,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鼎石学生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因为“这样的比赛能够拓宽视野,不断突破大家对知识的认知。”

对生物的热爱源于小时候住在郊区的家。在大自然中成长起来的刘今雨从小就对植物、动物有一种莫名的亲近和喜爱。而在鼎石,她的这份热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支持。无论课堂内外,鼎石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探索机会。

2017年,来自挪威的著名极地探险家、摄影师、作家Børge Ousland先生做客鼎石;

2018年,由鼎石学生主导、组织的首次针对全球性问题而开展的GIN峰会(Global Issues Network)在鼎石举办;

2019年,鼎石邀请到灵长类动物学家、人类学家、联合国和平使者珍·古道尔到访鼎石……

刘今雨还记得珍·古道尔让她倍感鼓舞的演讲。她希望自己未来也可以像珍一样,从事与动物相关的工作。

其实,刘今雨一直在和动物打交道。为了更多的人了解生活在东非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在9年级暑假跟随爸爸妈妈去坦桑尼亚旅行的刘今雨,创作了一本野生动物图鉴;

疫情期间,刘今雨和室友魏逸晨绘制了和野生动物相关的徽章和贴纸,在鼎石社区进行义卖,将所得善款捐赠给因为疫情影响面临严重偷猎问题的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为了保护四川栗子坪熊猫野化放归区域的自然环境,刘今雨加入张颖珅和刘奕辰发起的帮扶项目,她们计划帮助村民包装、售卖蜂蜜,希望好的销量能让更多的村民通过养蜜蜂获得经济收入,尽量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开垦。她们还号召社区的老师和学生为当地捐赠图书,帮助那里的小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从意识上提高大家对环境保护的认同。

社区里的每个人都彼此影响,好的想法和项目会吸引更多同学和老师的关注。11年级的陈雁之也是一个动物爱好者和动物保护的践行者。刘今雨和魏逸晨也参与到陈雁之发起的“我们身边的动物”项目之中,协助她制作了野生豹猫纪录片,期望更多的人关注到北京周边的野生动物。

今年,陈雁之聚集起社会各界的动物保护者,建立起一个名为“野生邻居”的更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平台,刘今雨也是参与者之一。她们将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野生动物的保护,也会组织一些相关的线下活动。最近,她们策划了一个关于野生动物的摄影展,希望继续扩大保护野生动物议题的影响。

对私人动物园的关注,也是刘今雨和陈雁之动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在探访中她们发现,有些私人动物园,因为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动物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离鼎石不远的郊区,就有这么一家私人动物园。在这个动物种类几乎齐全的动物园里,却没有足够的设施和专业的人员来支持动物们的生活。因为长时间被关在狭小的地方,加之单调的生活方式,刘今雨看到,很多动物都已经出现了刻板行为。比如,长时间的转圈,不断做重复的动作,“这说明动物的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刘今雨找到动物园的经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会号召同学为这里的动物无偿制作丰容玩具,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更健康、更快乐地生活。

可没过多久,这个动物园就关闭了。于是,刘今雨和同学制作了一个关于动物刻板行为和丰容玩具的科普视频上传到网站上,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动物园里动物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有一个固定的视频账号,以后还会制作更多的相关视频。刘今雨说:

其实,小时候的刘今雨就开始关注动物保护的问题,看到纪录片和新闻里虐待动物的案例,她都非常难过。“但那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刘今雨说,“鼎石社区会给大家很多机会去尝试,去行动。我们发起的动物保护项目也好,其他项目也好,从校长到老师都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让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刘今雨,也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感染着周围的同学。刘今雨的室友魏逸晨这样分享道:

不做则罢,一旦开始做,刘今雨一定会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好,无论是自己喜欢的生物,还是之前成绩并不那么好的数学和中文。“如果因为自己能力不足造成失败我能接受,但如果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表现不好,我没办法接受。我会努力学好自己不擅长的课程。”

在12年级中文课的评估中,需要学生自己选择两个文本分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口头阐述。刘今雨想分析的文本涉及到一个有关正义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深奥难懂。中文教师徐阳老师担心这个话题复杂不好阐述,建议刘今雨换一个话题,“但刘今雨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她很喜欢这个文本。”徐阳老师说,“于是,她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修改自己的大纲和创作,在修改了很多遍之后,最终呈现的成果非常精彩。”

考上牛津大学,刘今雨自己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她没有给自己设定过非常具体的目标。但在爸爸妈妈心里,刘今雨是最优秀的孩子。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又不给她任何压力的安全感,让刘今雨踏踏实实地走过自己的每一步。刘今雨说,考上牛津很好,如果没考上,她也不会感觉有任何遗憾,她说自己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03常柏龙

我希望成为一名教育者,为更多的人带去改变的力量

常柏龙

鼎石2022届毕业生

7年级加入鼎石

目前已被剑桥大学的Sidney Sussex学院录取

大学专业:自然科学(物理)

此刻,常柏龙的宿舍里围着十几个人。微信上还连着二十几个。不要担心,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这些同学都是来找常柏龙请教问题的人。

找常柏龙请教问题,不是什么新鲜事,大部分同年级的学生都向他求助过。在同届学生里,没有人不服气常柏龙,这不仅因为他拥有非常优秀而全面的学术成绩,也不仅因为他能清晰明确地解释清楚你想问的问题,更因为,常柏龙总能给人安全、信赖的力量。

从9年级开始,每一次数学统考之前,常柏龙都会给周围的同学发送一个数学复习文档。文档里有常柏龙梳理出的重要复习知识点,以及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题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从常柏龙的复习资料中受益,同为“学霸”的朱俊榕就是其中之一。

“数学课上他会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知识点,每周组织同学们一起完成习题集以准备最后的大考。有一次,在数学考试当天,常柏龙早上六点起床帮助班里几个不太擅长数学的同学补习数学。他是很温暖的人,真心希望周围的人都能很好。”史易可说。

这样的常柏龙,能在自己的个人设计项目里,为同学们创作一本电子版的《数学学习指南》似乎也就不足为奇。这本《数学学习指南》,梳理了10年级数学课的所有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里面,除了概念解释、重点词汇、例题讲解、复习资料等板块之外,常柏龙还整理了不同网站的讲解、参考资料。点进他整理的网站链接,就能进入到另一个广阔的数学世界。

美国学术十项全能比赛(USAD),是一项考察数十项科目、几乎涵盖所有学科知识的学术性比赛。2020年之前,鼎石还未有学生队伍参与过此项赛事。在常柏龙看来,这项比赛是一个扩宽知识面、打开眼界的好机会。所以,当时上10年级的常柏龙第一次组织了9位同学,共同参与了这项赛事。

在那一年的比赛中,常柏龙率领队友获得了第七名。第二年,继续组队参赛的常柏龙和队友不仅获得了小组赛第一,还进入国际赛并获得银牌——他们是唯一一支在此次国际赛中获奖的中国队伍,而USAD也被更多的鼎石学生熟知。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常柏龙开设了一个KAP(鼎石活动项目),决定不再组队参加比赛,而是作为学生教练,指导更多的同学在USAD中尝试与历练。他也希望,像这样的能帮助同学们成长的比赛在鼎石形成传统。

在这次比赛中,常柏龙的领导才能让朱俊榕印象深刻:

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对常柏龙领导力的看法,尽管从大学申请的简历上看,他并没有非常响亮的头衔——除了广播站站长。

8年级加入鼎石广播站做广播员,9年级,常柏龙就成为站长,和张雨格一起负责整个广播站的运营。从选广播员,到审稿、录音、剪辑、制作,常柏龙参与一系列的工作。除此之外,常柏龙还开设有一个广播站的KAP,不断为广播站培养新人。

就像常柏龙所说,广播站,并不是一个处在人群中心的组织,并不会时时被人看见。但它却是同学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陪伴。所以,常柏龙会尽力将广播站的工作做到最好。

这种陪伴,就像同学之间的感情。因为有常柏龙这样极具领导才能、又心怀他人、不计回报的人的带动,2022届的整个学术氛围是浓厚的,而且是积极的、正向的。同学之间是互相帮助、彼此支持的关系,而不存在任何不良竞争。

有人获得了好成绩、奖项,每个人都会发自内心地去祝福、去恭喜。张亦夫说,晚上在食堂吃晚饭,最多能容纳10个人的桌子,经常挤进去18个人甚至更多。大家就是愿意围坐在一起,彼此倾听与分享。在常柏龙还未拿到剑桥大学的录取结果,在等待哈佛大学的录取结果时,同学们甚至为常柏龙举行了一个“祈祷仪式”为他加油。

因为常柏龙的影响,很多同学都愿意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支持他人,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以前对学习不上心的陈冯旭,在常柏龙和张亦夫的影响下,从那个以前让老师很不省心的人变成追着老师学习的人。对陈冯旭而言,常柏龙和张亦夫是亲近的朋友,也是一直站在他面前的榜样。如今,陈冯旭也收到了北美两所顶尖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2022届的每一个老师也对此感同身受,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一届学生之间团结、凝聚的力量。

从7、8年级开始接触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中文教师冯琼琼老师几乎教过2022届的每一个学生。

课堂上,冯老师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冯老师制作了写着每个学生名字的卡片,配合不同的教学设计,课前,冯老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每个人都与所有同学在不同小组里合作过,每个人都有机会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因此他们也懂得如何与性格各异、能力多样的人合作,这无疑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彼此的情感和连接。冯老师和黄萤雪老师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名为“一颗种子计划”的KAP,帮助学生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生们探讨生命的意义。

“鼎石包容而开放的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展示去发光,这也让学生们懂得彼此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这种好能激发自身更多的美好,也能让学生们拥有共赢意识,而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冯琼琼老师说。

不仅在社区之内,常柏龙把自己的影响力也扩展到社区之外。因为自己是武术队的队员,从9年级开始,他和几位同学就利用周末和暑假,为当时的同心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教授武术课程。

在教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男孩表现出对武术极大的兴趣,不仅练习的时候很认真,还经常问常柏龙问题。见他很用心,有时候课程结束后,常柏龙会把他留下单独再教一会儿。后来疫情爆发,武术课停了一段时间。半年后的一天,同心学校的校长给常柏龙发过来一段视频,是那个小男孩。视频里,他一个人在操场上认真地练习着武术招式。

常柏龙内心翻腾了很久。看到自己小小的举动真正对别人产生了影响,这更加坚定了他以后想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做一名教育者,是常柏龙来鼎石后慢慢生发出来的理想。

“身边的老师们不仅仅在学术上指导我,还在人生方向上引导我,在生活中帮助我。一名好老师,能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我也收到了很多好的反馈。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但常柏龙并不是会给自己很多压力的“苦行者”,他直爽、乐观,总是能给身边的人带去笑声。作为有着“娱乐之都”之称的长沙人,常柏龙喜欢好玩的节目。每一天,他都会花一到两个小时干点儿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放松自己。周末和假期,他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综艺。对于常柏龙,爸爸妈妈也采取“放养”的方式,不过多干涉他的学习,支持他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这种极大的自由度让常柏龙由衷地感激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已经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常柏龙还在等待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选择去哪里对常柏龙来说已不是那么重要。

常柏龙之所以是常柏龙,是因为他坚定的内心,因为他心怀他人,因为他相信传递和教育的力量。

无论去哪里,常柏龙都是那个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   

“他们当然会改变世界。”谈起2022届学生,教过他们的老师都对这个群体发出赞叹。真诚、向上、心怀彼此的集体氛围让他们内心都充满着豁达、乐观和正向的能量。

这种在集体中积聚的能量,藏于身体的深处,保护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会被轻易击穿。他们践行着闵茂康校长所说的“非传统的教与学”,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向遇到的人学习,也自己当一名老师。”我们也期待,他们继续将自己升腾起的光亮传播到更辽阔的地方。

人们回顾过去时,必然带着当时所经历的一切。在中学时代,一个包容、开放、有安全感的环境,能够激发出学生不断探索、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相比于具体知识,明白学习的意义,拥有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自驱力,才是最重要的所得。无论是张亦夫、刘今雨,还是常柏龙,他们都是在这样的学习中找寻到了感知自我、与世界产生联系的最适合的方式。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挖掘出内心最真实、最深沉的能量,去接纳,去奉献,去继续生长。

文学剧场·第二季《烛烬》讲述全社区直播

活动方式:线上直播

活动时间:2022年2月25日(今晚)19: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