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去面对问题与接受挑战,去解决问题和习得新技能。在华师双语,有这样一些高中生,他们承担学生领袖的责任与使命,代表学生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并树立榜样影响同学、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他们就是我们的学生领袖(House Captains)。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思想独立、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并乐于沟通的年轻人,了解他们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HSSA)中都经历什么,有哪些收获与感悟?
HSSA成员初亮相
R House 江楚遥
大家好,我是R House 的captain 江楚遥,目前是DP1学生。我还在逐步适应居家学习的节奏,感谢好朋友给我的动力。
O House 解丛瑜
大家好,我是O House的captain 解丛瑜,目前在华师双语就读于11年级。我的成绩称不上优秀但是胜在喜欢与同学们相处,我喜爱我的同学、老师和华师双语这个社群。
S House 张菡育
大家好,我是S House的co-captain张菡育,目前在读十一年级。居家学习期间,我在努力与躺平之间做着“仰卧起坐”。
E House 冯成远
大家好,我是E House DP1 的冯成远,目前是E House的captain。除了担任House Captain之外,我还热爱戏剧,是戏剧社的一员。
小记者问: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在HSSA内主要负责的工作吗?
张菡育:我们会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的学生活动和相关会议。学校鼓励各扬所长、各展风采,所以我们都是挑选自己擅长的工作。比如,我擅长撰写报告、整理会议内容,在参与讨论的时,我也会灵感乍现,给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意见建议来。
解丛瑜:我们的团体尊重个体差异,分工和决策都比较民主。很多的金点子都是来自“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在HSSA,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发言、组织、策划,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沟通方式:平等而真诚。
HSSA会议实景
冯成远:学校出台一些重要政策前会组织会议,聆听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我们近期主要负责就政策的具体细节与学校交流和提出想法和意见。学校会认真聆听我们提出的建议:比如说晚自习安排、学生储物柜管理、作业管理制度。我们还会承担相关政策的翻译工作。另外,本学期我们主要负责的就是学院之夜(House Night)的筹备和策划工作。我擅长沟通,所以我在团队里发挥了协调和传达的积极作用:比如与老师阶段性沟通项目的实施进度,提出所需要的支持等等。这些工作是我擅长并热爱的。
小记者问:可以讲讲你和团队一般如何开展工作的吗?
张菡育:我们会通过线上线下的会议来确定分工。例如,针对House Night活动,我们首先确定的就是活动流程和主题,然后根据流程报告来明确分工,当遇到问题,我们会在HSSA的群里讨论,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
解丛瑜:我们是一个扁平化的组织,这有几点好处。1. 沟通高效且有条理。2.每个项目的每个细节都会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来监督、完成。我们会仔细记录每次会议内容。3.全体成员都非常积极,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冯成远:我们形成了“月度例会”的制度。除了讨论现存的问题,还要探讨之后的可能性。这个学期因为筹备学院之夜的需要,我们每周都会开会。我们一般会把计划列出来,然后一一寻找项目的负责人、对接人、执行人。
小记者问:作为一个团队,你们团队培养到的精神是什么?有什么团队目标/口号吗?
冯成远:我个人的目标是“绝不摆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记者问:上学期,学校的作业管理、晚自习政策的制定HSSA都有参与,你们的感触是什么?作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你们如何协调的?
解丛瑜:我对于这份职能的理解是:作为学生群体的代表,搭建校方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做的比较多的工作是在学校新政策颁布时及时的向同学们收集反馈,并根据我的观察与体验再与学校进行沟通。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自习政策的调整。从我成为House captain的第一天到现在,短短半年学校为了创造出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但是我所在的O House,大家晚自习氛围比较放松,会讨论题目、会聊天、会玩游戏。我也曾收集过同学们的意见和询问大家对这样的氛围的感受。O House也不乏学霸,因为隔壁还有一间安静的晚自习教室。我也非常喜欢那样的氛围,并且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在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考虑后,将晚自习拆分成班级制后又恢复成House制度,并且增加了指定教室,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当时在我细细收集O House内部的声音,并将合理的部分反馈给了老师,学校综合考虑后,决定采纳部分意见,我向同学们传达并做了不少解释工作。不久后老师又重新调整晚自习方案,这次的效果似乎不错。通过一次次的沟通,我不断学习和精进管理的艺术。
我无比热爱O House,同时享受着民主、自由又紧密的氛围,而这也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成长空间。
小记者问:HSSA有举办哪些大型的校级、院级活动?有什么感触?
冯成远:目前为止最大的活动就是学院之夜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当然是玩笑话),主要就是觉得策划活动真的需要投入很多很多的热情和努力,而且要有很多的沟通!!
小记者问:每次活动时,大家的分工是如何安排的?会不会每次工作安排都有变化?
解丛瑜:我们没有很固定,所以每次任务都是自愿认领。偶尔也会出现老师指派但这些任务通常比较简单的。更多的是大家积极地参与和讨论,也可以反映我们对学校的热情,对这份工作的热情。
小记者问:成为HSSA对你有什么影响?
冯成远:我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很爱出风头的人,所以我才会去想要作为House Captain去帮忙策划活动、负责项目。成为HSSA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正因为我够年轻,有足够的资本在试错的过程中慢慢成熟,我会有更多的信心或者想法去投入进活动。作为项目负责人去策划更大规模的活动,这也给我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勇于尝试,成就自我,这是我认为HSSA带给我的珍贵体验。
小记者问:每次工作后,有收获也有反思,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江楚遥:每次组织大型活动,我自己都会发现一个问题,越到后面,这个活动做得越详细,我就越想quit,即便放弃的成本越来越高了。这是因为什么呢?我后来认真反思过。我发现我的内耗太高了,这消耗了我大量的力气和精力,特别是当我需要跨出自己舒适圈时尤其明显。所以说也很感谢有一些积极的HSSA成员一直在“推着”我们走。而且我本身不太擅长同时处理很多很多个不同领域的工作任务,一旦任务多起来我就会想躺平。但是,作为HSSA一员的这两年,确实锻炼了我多任务处理能力(Multi-Task)。总之,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最终肯定会带来好处的。
HSSA成员线上沟通
冯成远:我得到的第一个反思就是关于“责任”的。作为HSSA的责任是什么,这里其实没有什么来自学校或者老师的硬性指标,更多的是要自己去体会什么是我们应该去完成的,或者我们应当去做的。第二个反思就是关于“沟通”,团队内及时有效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也曾有过讨论了两个小时结果什么都没有确认下来的尴尬时刻,也因此我们学会了:每一个会议都要制定一个需要完成的指标。
小记者问:在HSSA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张菡育: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改变了我对于HSSA的看法吧。其实在一开始,我对进入HSSA不太情愿。但是由于到了十一年级,在IB学习的过程中很需要服务类型(CAS)的经历,当时我是怀揣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展开了工作。
我还记得有一次学院的活动产生了一系列沟通上的问题,让我一下子备受打击,那一天真的很难过,我逃了一节课的时间躲在洗手间里和老妈打电话,说“我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了。”虽是这么想的,但出于“善始善终”的初心,我还是一直在努力工作。
真正带我走出这样一个死循环的,是一次黄校在中午给我们做的演讲,他和我们谈起华师双语的改变,学生改变和我们的人生目标,他也告诉我们了“担当”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简历,更是在丰富人生阅历。我曾无数次都用类似的心灵鸡汤去说服自己,无论如何也没能通过自己走出这片迷雾。但是当黄校把这些内容与学校,与他自己的经历融合在一起,我发现,他说服我了。
随着网课时代的再一次来临,我难免有些松懈。这时候也很感激身边(HSSA)有影响力极强的工作伙伴,能够带着我继续前进!
网课让我们暂时从集体回归家庭,但是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四大学院依然发挥着光和热。让我们一起期待和学院的伙伴再次相聚,欢笑畅谈;也期待重返校园时,每个人在舞台释放光芒。在我们自己心爱的校园中,打造理想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