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经说过:“就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他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纯真无邪的孩子当然更是天生的艺术家。
青外的艺术课程就是这样一种关于美的课程,通过艺术教育,引领学生学会审美、积累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品位。
青浦世外的艺术课程构架可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学校还有更多元的艺术活动,为孩子们营造感知美、创造美的艺术世界。
艺术基础课程:音乐形体与表演融会贯通
艺术基础课程包括音乐、形体、戏剧等,双语部小学一、二年级为试点实施“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课程,将音乐、形体、表演等元素融会贯通。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与沪教版音乐(唱游)教材结合是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学生对音乐、戏剧表演、形体舞蹈课程的理解,将“体态律动”的概念与音乐表现进行结合,引导学生用肢体说话,用律动表达对音乐的感知;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视唱练耳”模式,将音乐元素“具体化”、“可视化”,进而对全体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优化、培养。本课程研究课题还被青浦区教育科研项目审定委员会确定为青浦区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目前我校与华师大达尔克罗兹研究中心合作,被授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实践基地”的称号。
艺术拓展课程:社团校队百花齐放
拓展课程指的是青浦世外的校队社团,经过约五年的发展,至今,拓展课程构架已经发展为拥有20支校队,35个社团的课程矩阵。校队发掘学生特长,追逐专业,纵向提升孩子的专业能力;社团则百花齐放,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横向引导孩子发现自己。
多元艺术活动:感知美创造美
每周日上午9点,是青娃简听固定的美丽时刻。从2020年7月起,我们利用新媒体为青娃们打造了“移动的音乐厅”。当然,“简听”包含也不仅不含音乐,从音乐、心理到未来的无限可能,我们希望教育能够紧跟潮流,开创新模式,让孩子更自在的学习。
艺术熏陶融入新生入学营
六岁、三天、一台大戏?这三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可能吗?在青外,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这是每一位初入青外的小青娃的必经之“路”。
将艺术熏陶和日常行为操练在入学营融会贯通;在排练中彼此协作、培养友谊;在包括戏剧、音乐在内的适应性课程中,了解学校,找到身为青外小主人的自豪感受。青外入学营,让小青娃在成长中收获自我认同感,让初入校园的懵懂小青娃迅速进入校园主人的角色,真可谓先入为主,步步为营。
综合艺术项目
九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宏愿,阐述了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欣赏美、创造美的作用。今天,我们在青外普及各类艺术,润物无声地让孩子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滋养,成长。
在青外,有这样一个传奇——《歌舞青外》。它曾经在青外的舞台上以百人大戏的形式展现,而后这部歌舞剧被智慧的青外人搬至荧屏上用微电影来演绎。系列化的《歌舞青外》1、2已于2019、2021年暑期完成拍摄完成,并且在各大视频网站、东航、上航客机自主媒体平台上映。
运镜、调度、演技统统在线的《歌舞青外》,其实是由青外师生自主打造,并没有引用专业资源。小青娃们直接化身为小演员,一举一动,一说一唱,自带光环;音乐老师们则化身为导演、编剧、音乐制作,十八般技艺样样皆强;青外的美术老师、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各科老师都参与其中,当这群平时在三尺讲台前游刃有余的老师们来到镜头前,他们的形体身段、一颦一笑与职业演员不相上下。
微电影让青外的孩子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正的演员生活,拍摄中所涵盖的戏剧、舞蹈、声乐、音乐制作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小青娃们不仅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启迪了心智,反映了校园中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自2019年的国庆开始,我校师生连续三年自编自导自演的《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灯火里的中国》的MV荣登“学习强国”等各大平台,MV由校长、各科老师和同学们演唱并倾情演绎,凝聚了青外师生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之情。
感恩主题艺术节
我校小学部的艺术节和戏剧节从2016年开始,作为学校的品牌项目,艺术节与戏剧节为青外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更丰富了我校艺术课程的素材。每年的艺术节与戏剧节分别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各种文艺表演和综合体验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艺术实践和表演的舞台。
在这样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校园里,在青外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被评为2019-2021年度艺术特色学校及艺术特色团队。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不遗余力地搭建各种舞台,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滋养与成长,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