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
但我一直纳闷的是,为什么花荣这样的人物,居然做了宋江的死忠粉,甘愿放弃现实的一切,追随宋江造反,甚至宋江死后还以身相殉。有人说,花荣是怀才不遇,因不受朝廷的重用而不满。这其实讲不通。在任何时代,都不见得本事大官就大,一个武将如果没有特别的战功,只能论资排辈慢慢熬。比如鲁达功夫了得,跟过老种经略相公,又到小种经略相公帐下帮忙,人到中年也只不过做了个小小的提辖。花荣当时还是少年,应该还不满20岁,就已经做了清风寨的知寨,20来岁就当上了乡镇主要领导,起点也不算低,算不得埋没人才。其实花荣对宋江死心踏地,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曾经被宋江洗脑,对宋江盲目崇拜。我们看宋江到了清风寨,花荣纳头便拜,道:“自从别了兄长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此时花荣还是“少年军官”,可以想象花荣和宋江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年纪尚幼,也就十多岁。我们不知道他们何时在何地见面,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显然,花荣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时期,曾经和宋江这样的江湖老油条在一起厮混,并受到了极大影响。从那以后,花荣对宋江这个人,也崇拜之极,视若神明。虽然花荣是正经八百的政府官员,但在他脑子里占上风的,早已经不是国家法律,而是江湖规则。所以,当他听说宋江杀了人,既没有像一个守法的官员一样劝他投案自首,也没有像升斗小民一样避之不及,而是写了十数封书信,请宋江来自己的地盘清风寨。花荣可不像柴进,家里有祖上留下的丹书铁券护持,皇帝老儿都得给几分面子,花荣敢容留宋江,纯粹就是不计后果的义气,是在拿自己的身家性命玩票。
宋江果然来了。在花荣这里,宋江享受的是偶像加亲人般的待遇。花荣先是把宋江请到后堂,让老婆出来拜见了伯伯,又让妹子出来拜见了哥哥,然后沐浴更衣,安排筵席为宋江接风洗尘。和江湖人士交往,一般人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家眷卷入的。花荣第一时间让老婆、妹子拜见宋江,可见他对宋江是完全坦诚相待,把他当成了亲兄长。在喝酒聊天的过程中,宋江喜滋滋地告诉花荣,自己救了花荣的同僚刘知寨的老婆。花荣一听,后悔得直拍大腿:好哥哥,你救她干嘛!我和刘知寨关系差得很,恨不得杀了他。这个刘知寨是个贪官,他老婆则是个“贪内助”,天天挑拨刘知寨干坏事,这样的人,让她受一番羞辱也好。结果,宋江给花荣来了一大碗心灵鸡汤:“贤弟差矣!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结’。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贤弟,休如此浅见。”话说得真好听。宋江的这套言语,让人想起郭德纲的一段妙论:“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显然,花荣不会穿越到现代来听郭德纲的相声,在他的脑子里,宋江的话就是对的,都是金玉良言:“兄长见得极明……”英明神武的少年英雄,到宋江这儿就变成了小学生,变成了下属,变成了白痴,变成了无脑粉丝。当然,郭德纲说得没错,宋江转眼就挨“雷劈”了,花荣也果然受到了连累。宋江在元宵节出去看灯,被刘高的老婆发现,让人抓了。花荣前去要人未果,只好硬抢,怎奈刘高计高一招,最后连花荣也抓了,押送青州。要不是清风山的头领在半路把他们救了,恐怕哥俩儿这辈子也就糊里糊涂地完了。
有意思的是,宋江被救上山,面对已经沦为阶下囚、被脱得赤条条的刘高,却没有像当年劝花荣时一样,本着“冤仇可解不可结”原则放刘高一马。宋江把刘高大骂一通,任由花荣一刀把刘高的心剜了出来。而且,就算花荣把刘高的那颗还冒着热气的心献在面前,宋江还是不满意,说:“今日虽杀了这厮滥污匹夫,只有那个淫妇不曾杀得,出那口怨气。”后来去打清风寨,宋江的号令说得非常明确:休要害一个百姓,休伤一个寨兵;先打入南寨,把刘高一家老小,尽都杀了。有仇必报,才是宋江的做人准则。可见,有时候高调只是在唱给别人听的,到了自己头上,根本就不会那么做。宋江本是杀人犯,不在乎手上再多一条刘高的人命,也不在乎再杀了刘高的老小。但花荣本是朝廷命官,这一下变成了造反的山贼,一家人宁静而安稳的生活被彻底打破,只能把自己的生命和前途紧紧地捆绑在了宋江的身上。从此,花荣就跟定了宋江。这一跟,就是一辈子。他成了宋江最铁杆的粉丝,最忠心的左膀右臂,至死不渝。
花荣的结局特别让人伤感,招安后被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总算是又回归了正途,让自己和家人又过上了安稳日子。但宋江被毒死之后,托梦给花荣和吴用,这两个最得力的心腹,竟然双双自缢于宋江的墓前。一方面,花荣是死于对宋江的忠义,另一方面,也是死于对未来的恐惧。他怕有朝一日,也会落得同样下场。花荣一世英雄,没有战死杀场,却自己吊死在了树上,令人不胜唏嘘。如果花荣没有认识宋江,他的人生该是另一种样子。若世道太平,花荣会老老实实当他的知寨,慢慢地论资排辈升迁。但有战争,以他的本事,很快就能出人头地,建功立业。至少,他不会死得这么憋屈,这么不值。每个人最初都是一张白纸,认识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观念,对一生的影响甚大。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一旦形成,一辈子的路也就定了。而且,往往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瞬间。让年轻人远离江湖气,多染书墨香,他们的人生才能走对方向。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