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rt.1回到现场
2022年6月23日下午,再次步入石头汤读者俱乐部,刷脸打卡、一角的书籍、大粉熊玩偶、沙沙软软的靠垫——这一切,对于了解和参与华南师大附中首届“阅读马拉松”的大家来说,已经显得如此亲切。
此次活动从暮春开始,但某种程度上,这一场特别的“马拉松”并不标志着阅读的开始、也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盛夏的闭幕只是一个节点,站在节点上,我们回望过往、观察当下、展望未来。
回望过往,两个月以来,大家齐聚专注力挑战读书会、撰写读书笔记和书评,收获不少。观察当下,或许我们在读的不仅是有字之书,更有无字之书。展望未来,我们一同在闭幕式两位嘉宾的分享中收获建议、展开思考。
- 李芸老师与同学们 -
李芸老师,如远山芙蓉,浅浅微笑着走上台谈“未必万里路,也读千卷书——让我们一起看看脚下的土地”。在讲授“走进国学——采撷一片绚丽彩霞”选修课时,她发现:
“许多孩子似乎从未意识到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乃至曾经延续他们血脉的那个故乡,蕴含着多少美好的文字,多少锦绣人物,多少神奇故事。”
因此,这一次,她由书本里的广州开始,延伸到真实的广州,分享了花城里部分的文化与名人:康乐村与康乐公谢灵运,光孝寺与六祖慧能的风动幡动,经行六榕寺的苏轼、王勃,旧南海县街区里的文学故事……
在李芸老师一小时分享里,大家仿佛置身于广州古城,不断行走,使大家回味无穷。原来身边的事物就是最好的切入点,我们觉得后悔、惭惜之余,产生了实地考察、把书读到生活中、真正贴近“人”这一元素的愿望,有“点醒书中人”之妙。
- 孙可嘉学姐与大家 -
紧接着,蛾眉曼睩,巧笑倩兮的孙可嘉学姐眨着灵动的眼睛,开始了她的分享。
在分享的第一部分,从《逃离》和《八月的星期天》切入,分享了书籍对其成长的影响,以亲身经历强调,对于处在青春阶段的我们来说,阅读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在第二部分,她则以《阿尔及尔之夏》——这篇加缪的散文为切入,分享她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保持阅读的经验和心得,提供了切实有用的建议:在生活的夹缝中塞进书籍,在书籍的夹缝中寻找生活,比如把自己喜欢的小说打印成英语字帖临摹。
- 郑海梓同学与大家 -
而后,“阅马”成员郑海梓同学娓娓道来,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其流畅地分享了她的阅读感受。先是从“孩童视角”出发分享了《人生海海》与《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相同点,孩童的观察视角、不断变化动摇且尚未形成的价值判断,都有利于塑造悬念、拿捏叙事节奏,虽有“对面不相见”的痛苦,但也不乏读书的快感、收获。
最后海梓以一句诗,形容了她在书与现实间穿梭时的感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场内的我们也深有感触,读书时的狂热不正如诗中的姑娘在河边搜寻每艘船、以期找到自己的爱人吗?在无数船里找人,往往没有找到就天黑了,于是姑娘形单影只地离去、心里的感情却逐渐漫溢。我们离开沉浸的书,不也是如此一般,看似毫无变化,实则在无形中收获满满吗?
闭馆铃声渐响,沉浸于闭幕式分享的我们依依不舍地要离开了。由于活动时长有限,孙可嘉学姐的高中阅读经历分享和另外两位“阅马”成员心得分享都没来得及尽情展开,现在不妨一起来读读他们的文字讲稿吧。
2Part.2未尽的分享
可嘉想说
2022届高中 孙可嘉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阅读与夹缝。
我想给大家看一看这两张图,这是我初中时候的借书证。我第一次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它还没有升级改造。门口仍旧是两排茂盛的芒果树,聚雅书屋有一个向外开放的窗口。我从书架上随便拿了几本书,一本是门罗的《公开的秘密》,一本是莫迪亚诺的《八月的星期天》。第一次读《八月的星期天》时,对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在那个八月的星期天,我们和周围的人一模一样,没有任何不同。”。当时我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只有一种朦胧的被击中的感觉,就好比在生活中你遇到一个瞬间,尚且没有体验它的意义,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会是你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这就是阅读通过我们的夹缝进入我们的方式。卡夫卡说,阅读是砍向你内心深处冰封大海的斧头。他的意思是阅读产生夹缝,但其实我觉得产生夹缝的不一定是阅读——砍向你内心深处冰封大海的东西可以有很多,比如生活本身,或者高考数学。但在你的中学时代,这些夹缝产生之后,会留下很多让阅读进入的缝隙,透过这些缝隙,阅读和我们成长在了一起。
那阅读是怎么和我成长在一起的呢?以这两本书为例,我在中学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阅读这两本书,从中文版到英文版,我用生活的经历去理解它们的同时,也因为它们我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写作,也比如自身。
我上次给图书馆写毕业生推荐书目的时候才发现,我最喜欢的三本书都是关于撞击。从村上春树的《舞!舞!舞!》到莫迪亚诺《八月的星期天》再到门罗《逃离》里的《激情》。这三本书就像一个三角,构成了我理解世界和理解写作的方式——关于写作是关注那些撞击前的前奏,撞击后的余波,撞击在我们的生活里留下的空洞以及我们如何度过这些空洞,等等。
我第二个想讲的是在夹缝里放进书。这部分是比较实际的内容,因为我相信在座很多同学都要面临升上高三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高三的缝隙里保持阅读的习惯。我在ppt里放了一张图片,这是一个我自己制作的字帖。因为高三英语会有练字的要求,我自己又比较懒,不愿意连衡水体,最后想到了一个妥协的折中方法:我从苹果图书里面下载了加缪的《阿尔及尔之夏》的英文版,完整地印刷了两次。在高三每次考完历史等待考英语的间隙,我都会写一点字帖,在书写的时候,你的节奏会放慢,你对字和词之间的理解会更深刻,对它们如何组织在一起也会有全新的感受,我花了很多时间和这篇散文相处,它让我的高三生活变得平和很多。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一种苦中作乐式的对生活妥协和谐谑的方式,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意识。刚刚在台下听李芸老师讲话的时候,我想起《星际穿越》的结尾,马修麦康纳饰演的主角在四维空间里,透过书架上书的缝隙看见他的女儿。
我认为这就是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正如布罗茨基在《小于一》里面所写的:“不管什么人发明多么精巧的结构来捕捉自己的尾巴,他最终只会得到满网的鱼但没有水。这使他的船慢下来并开始打转。而这足以引起晕眩或使他诉诸挽歌的音调。或把鱼扔回水里。”而阅读就是我们回忆的水,就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编排的时间,就是星际穿越里,你推动这些书的时候,从缝隙里看见年轻的自己,隔着一张又一张的纸,你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理解时间的方式,你穿过时间,改变时间,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袁宇想说
2024届高中 袁宇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2班的袁宇。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强风吹拂》。在分享开始前,我想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的一本书,会让你喜欢上它呢?
我认为有两类:一类是作品的文笔或者思想内涵给你洗礼,令你为其折服;另一类则是作品本身不一定特别优秀,但它能引起你的强烈共鸣。《强风吹拂》对于我而言正属于后者。
提到《强风吹拂》,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大背景“强风吹拂”了。它是日本历史最悠久也最负盛名的长跑接力比赛:20支来自日本关东地区的大学生队伍,需要在2天时间内完成东京与箱根之间往复共217公里的长跑接力。对于日本人来说,在新年时看箱根驿传就好比我们看春晚一样,已经成了传统习俗。驿传的传统已然延续百年,厚植着日本浓厚的长跑氛围。《强风吹拂》正是在此发生。它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日本宽政大学10名大学生组成的杂牌长跑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的魔鬼训练下向“箱根驿传”迈进的一整年。
不同于传统日本运动小说或动漫里的“主角光环”或“超能力”,《强风吹拂》里的十人实在是名副其实的“杂牌长跑队”:混杂着二次元宅男、重度烟瘾患者、电视猜谜王……但正是这样一支队伍,走上了他们的追梦之旅。
毫无疑问,这条路无比艰难。想要参加箱根驿传,必须达到5公里16分30秒或10公里34分钟的“及格线”,还要参加各种选拔赛。对于竹青庄内的一些成员来说,这几近噩梦——以王子为例,第一次五千米的成绩是33分钟,比一般人还要慢上许多。
队员们被迫放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按魔鬼计划进行训练,体会着外人无法理解的辛苦,经受着外界的嘲笑。然而,就在每天的坚持训练中,竹青庄的成员们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也激发出最深的热血与能量。在团队的互助努力下,他们最终获得了箱根驿传的参赛资格,也在箱根驿传当中得到了全日本国的褒奖。故事到此就进入了尾声,但他们都还是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不惧强风的他们必将有光明的未来。
说完了《强风吹拂》,我想谈谈我与跑步的故事。
如果大家时常在操场阳光长跑,应当会经常见到我的身影。我与跑步的故事除了体育中考,应该要算是2021年10月的田径运动会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兴许也有同学的怂恿,连续参加了1500米和3000米的比赛,并且都收获到奖牌。当时,我感觉到了无比的自豪,于是就坚持每天长跑,想要跑得越来越快,获得更好的成绩。但当我重新测试时,却发现自己跑得不如校运会,我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感到努力似乎都是白费力气,也不知跑步意义何在,甚至有段时间停下了脚步。
《强风吹拂》就在这个时候进入我的阅读世界当中。作为一个相对算是有跑步经验的人,我从《强风吹拂》中主要看到的并不是热血,而更多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迷茫者的探索。《强风吹拂》中的那经典的一句话至今还刻在我的心中——“跑步不是为了更快,而是为了更强”。驿传中的藏原走以极快的速度破了九区纪录,固然很强;但神童冒着高烧跑完山路,又何尝不是一种强大呢?我通过跑步,强健了自己原本羸弱不堪的身体,磨炼出坚持奔跑下去的意志,更享受着跑步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感觉。就像书中所说,追求快,那倒不如坐上火车或飞机,那比跑步要快得多——但强并不是通过快就能得到的,它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才得以提升的。这正是跑步的真谛。通过跑步,我正走向更远、更深、更美丽的未来。
当然,正像我起初所说的,很多喜欢都是在共鸣之中产生的,兴许跑步带给你更多的是痛苦,但那并不重要。我从《强风吹拂》所看到的也远不止跑步——我想引用我特别喜欢的作家卡尔维诺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分享:
“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和,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涵子想说
2023届高中 张涵子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二11班的张涵子,很荣幸能在阅读马拉松活动的闭幕式上,向大家分享我读完“阅马”的六本指定书目后的心得体会。
一开始参加本次“阅马”活动,我不否认我是被奖品吸引来的(毕竟奖品真的很丰厚),但当我翻开一页页书后,我牢牢被书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他是《强风吹拂》中,从未放弃过对奔跑的渴望的藏原走,风声从他耳边呼啸,他从不轻言放弃;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低语“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会输,但仍然坚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宣扬平等与勇气的阿迪克斯;是《曾国藩传》中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锱铢积累,艰难前行的曾国藩;是《活着》中的福贵,生活赠与他苦难,他仍然平和的接纳;他也是《读库2202期》中的洛淑景,认为青春虽鸡飞狗跳,却令人怀念万分;是《看不见的城市》中对城市化和后工业社会中异化城市状态产生哲思的卡尔维诺。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些人,这些话语不断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不断冲击着我,重塑着我,让我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再满怀斗志重新出发。
偶然间在b站上看到罗翔老师谈读书,看完后我收获颇深,现在也将其分享给大家。他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这一生一定会遭遇挫折,一定会遭遇苦难,人为妇人所生,多有忧患。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留存。每个人这一生一定会遭遇苦难,当苦难来临时,你是否依然有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我们需要阅读,去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渺小,培育我们的谦卑。我们因无知而去阅读,但越阅读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无知。”每当读自此处,我回望参与阅读马拉松的这几个月,我的心境早已和原来大不相同。我体味着书中人物的经历,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成功失败,仿佛与他们同行。他们愿为之生而为之死的信念深深感动着我,由此,我变得平和,谦虚与温暖了一些。
今天是阅读马拉松活动的最后一天,但我相信阅读带给我的收获会让我受益终身,它不仅仅会让我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它带给我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将会丰盈我的整个人生。在最后,我想将卡夫卡的一句话送给自己和在座的所有同学,“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劈开了我们冰封的内心”。所以,您准备好了吗?或许您已早早地开始了,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他们的话语融化,温暖,丰盈你的内心!
3Part.3获奖情况
根据“阅马”活动方案的相关规则,经评选,获奖同学名单如下,让我们向他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1、积分排名奖励前15名:
金奖:
高二12班 龙腾格,高二13班 李欣烨,
高二6班 李彦杰,高二11班 张涵子,
高一12班 袁宇,高二12班 詹雯莉,
高二11班 郑海梓,高一13班 陈俐洁
银奖:
高二6班 赵桐,高二7班 黄洳悦,
高一5班 咸有,初一12班 沈壹心,
初一12班 沈壹意,高一6班 罗昊贤,
高二7班 陈映而
金奖的奖品:
讯飞扫描词典笔(价值1099元)
2、完赛称号奖励:
“全马”阅读达人:
高二11班 张涵子,高二6班 李彦杰,
高二13班 李欣烨,高一12班 袁宇
“半马”阅读达人:
高二11班 郑海梓,高二12班 龙腾格,
高二12班 詹雯莉,高一13班 陈俐洁,
高二6班 赵桐,高二7班 黄洳悦,
高一5班 咸有,初一12班 沈壹心,
初一12班 沈壹意,高一6班 罗昊贤,
高二7班 陈映而
“微马”阅读达人:
高中:
高二2班 戴瑨、董卓钰、黄灏楠、章文巧,高二4班 张艺瑾、王俐、徐梓涵、陈秋岳、张新颖,高二6班 张怡澄、刘一冉,高二7班 李若溪,高二9班 应智宇、周天赐,高二11班 郭彦麟,高二12班 李熙涵、邓智超、曾舒蕊、王婧怡、王思瑶,高二13班 沈夏宁、叶静怡、陈昕,高一1班 黄子严,高一2班 郭旭蕾、余泳恩,高一2班 陈志华,高一4班 谢佳慧、陈乐怡,高一5班 黄子棋、风静初,高一6班 赖浩君,高一7班 覃兰淇,高一12班 骆柔茜,高一13班 朱晓缘
初中:
初一9班 林鑫、周勃帆、张子健、邹逸轩、戴泽霖、牛张弛、齐成铖、刘涵铭、罗浩琛、郭宸语、周子奥、黄秭萌、何茗梓、姚雅菲,初一10班 梁栋、靳一帆、韩承霖、熊楚越、沈家宝、许安蕾、吴芷茵、袁静雯、王静怡、单泓皓、潘智斌、余帅霖、朱华悦、秦沐曈、彭勤轩,初二9班 杨欣玥
都说“恰逢人间四月天,正是书海徜徉时”,在四月开始的这场“阅读马拉松”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响应,累计参加“阅马”系列读书活动达200人次。
本次活动不仅有益于沉潜自我、积淀智慧,也是好书共读、共渡不孤独的难忘时光。小图希望,大家能够始终排除功利心的干扰,把读书当做每日平常的洗漱,该在哪里,就在哪里,该读书,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