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李亦澜获丘成桐生物全国一等奖及优胜奖!
祝贺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李亦澜同学获得2022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生物中国内地赛区 一等奖,全球总决赛 优胜奖。
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引导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运用,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帮助学生发展适应时代、面向未来、探索领域前沿的能力。道尔顿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在科研平台、尖端人才、优质课程方面的强大资源优势,全力支持道尔顿学院学生在专业科研道路上深耕细作,笃行致远,努力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领军人才”。
李亦澜同学自从进入道尔顿学院,就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道尔顿学院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中,汲取营养、发挥个性,发展出优秀的个人综合素质。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积极带动课堂氛围,与老师就科学问题深入探讨。在与生物老师就课堂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后,形成了通过提高光合细菌光合作用效率产能,从而开发潜在新能源的想法,并最终确定“TiO₂提升蓝细菌产电率”这一研究主题。李亦澜同学的获奖,体现了道尔顿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的培养。
感谢李亦澜项目的指导教师——道尔顿学院生物教师唐灵芳老师的辛勤付出!
唐灵芳 老师
北京大学博士,高级教师,道尔顿学院生物教师。主持北京市青年专项课题,在教育、科研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北京市教科研一等奖。开设跨学科科学课程,擅长指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指导多名学生获得美国、英国等奥林匹克竞赛奖项;指导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指导学生在丘成桐科学奖、iGEM等国际竞赛获奖。
李亦澜访谈
李亦澜同学的获奖研究项目为:
Titanium dioxide (TiO₂) enhances the photocurrent generation of cyanobacteria《TiO₂增强蓝细菌光电流的产生》
Q: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了这个研究项目,并参加丘成桐中学奖呢?
A: 在高一的时候,我在唐灵芳老师教授的生物课中学习了光合作用,了解到光合作用是由光反应和暗反应组成的,其中的光反应过程中会产生高能电子,这些电子如果能够输出到外电路,就能够产生光电流。然而,由于光合生物具有近乎绝缘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天然光合生物的光电流一般非常弱。怎样才能提高光合生物的光电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唐老师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朱华伟博士指导下开展研究,最终发现二氧化钛这一纳米材料可以显著提升蓝藻的光电流,然后就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报名参加了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生物奖的角逐。
Q: 在研究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吗?如何解决的呢?
A: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在测量光系统的光化学活性以及光合放氧速率时,仪器测量结果与设想的不一致。经过与指导老师的讨论,以及进一步分析实验材料特性,我最终针对目前得到的结果提出了一个假设。将来,我希望能有时间去补充实验,来证实或证伪这个假设,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相关机理的认识。
从报名参加丘奖到总决赛结束,差不多有5个月的时间,一共经历了5轮评审,赛程是比较长的,但我的心态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波动。在做研究时,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做实验、收集数据、撰写论文等,最关注的其实是能不能解决自己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准备半决赛和总决赛时,主要是不断优化答辩PPT,争取将展示做到最好。能够走到最后,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指导老师!
Q:可不可以给其他想参加丘奖的同学一些建议?
A: 丘成桐先生设立中学科学奖的初衷,是希望我们去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探索并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在观看了颁奖典礼后,我发现那些获得更高奖项的同学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选题更具有现实意义,更有同学已经做出了可视化成果。所以我觉得,研究的选题非常重要,Practical Implication(实际意义)是设计选题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点,这是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此外,丘奖的整个比赛过程时间线比较长,一定要记住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千万要记住按时提交材料。预祝学弟学妹们在明年的丘奖角逐中取得好成绩!
道尔顿学院一直倡导并切实将课堂所学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对身边的问题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行动,以自己力量为社会做出积极改变。近年来,道尔顿学院学生在丘成桐科学奖中屡获佳绩!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丘成桐中学生科学奖(以下简称丘奖)是以“科研学术论文”和“专业学术答辩”为评价主体的,面向全球9-12年级华人中学生的世界级顶尖学术赛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含金量。丘奖被誉为“华人青少年的诺贝尔奖”。在过往获奖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二被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清华、北大等中外知名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