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阴雨连绵,G2地理学生冒着丝缕寒凉的冬雨踏上了高中生涯的第一次地理实地考察旅行。记第一次深圳国际交流书院地理实地考察之旅~
当日下午,我们到达了五星京基大酒店。每个房间都面朝大海,打开阳台门就可以听见远远传来的鸟鸣,闻到迎面扑来大海的味道。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尝试周边各种美食,期待起明天一早的旅程……
第二天清早,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但是抵挡不住我们看海的激动心情。大家跟随地理老师来到附近的一片沙滩,幻想着能够欣赏美景的同时和学习地理知识,再时不时与朋友讲些闲话度过一个闲适安逸的美好上午。
可现实直接给我们当头一棒——沙滩地势测量,海浪频率和分析浪的类别攻得我们措手不及,在地理老师的催促下,我们像迷惑的群羊,匆忙中挽起裤腿、脱下鞋袜往海水里走去。
其中,最痛苦的部分莫过于对海浪类型的辨别。为了让测量仪器精准浸没在海水里,我们一步一个趔趄,顶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浪往深处走。还没固定好仪器,翻卷的浪花就一涌而上,打湿了我们的下半身,甚至衣角和袖子都在所难逃。几分钟后,甚至可以看到放弃抵抗大自然力量的学生,不顾一切地往更深处走去测量海浪。
啊,透心凉……
正当我们以为可以回酒店换一身干净衣服,冲热水澡的时候,老师发表了“爆炸性言论”: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到街道上调查土地使用和店铺!于是,在晨风中,欲哭无泪的我们穿着湿答答的衣服——有些甚至结起了薄薄的盐粒,踏上了街道调查的路。
当天下午,太阳久违地探出了头,十分吝啬地往大地上洒落一些珍贵的温暖。同学们都仔细整理妆容,因为即将进行的任务是:街头采访并收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数据。
经不同小组的描述,大家都遇到了几乎一样的问题——被误认为诈骗或推销人员从而惨遭拒绝(可见民众防范意识之高)。期间我们遇到了一些居民,大多是不远千里来到大梅沙打工的外乡人,在大梅沙定居多年,我们也从他们的叙述中了解到了不一样的大梅沙。比如,有些居民认为此处缺乏娱乐,由于是以风景主打的旅游胜地,大梅沙不免少了些能够提供给固定居民的娱乐设施;有些人为被疫情耽误的旅游业担忧,不禁感叹到近年经济不景气;也有些人称赞道这里环境整体很干净,海边的美景时常令人身心愉悦……
采访结束已是下午三四点,一得到解散许可,同学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作鸟兽散。
11月27日,这次旅程的最后一天,从早上睁眼起我和伙伴们就开始流露对此地的恋恋不舍,无论是美食,美景,还是无忧无虑的生活都令人留恋,更多的是不想面对充满考试的下一周。临别的心情和阴郁的天空一样,再一次布满乌云。
吃完早饭,我们开始了一场短暂的登山旅行。山重水复,我们在密不透风的林子里漫步。到了瞭望台,豁然开朗,“孤鹜与落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铺展在眼前,远处山水相间,若隐若现的群岚正映了一句“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我们停驻在此良久,用相机与笔记录下眼前的景象。复行数十步,踏上洁白的栈道,见到形态各异的大石被巨浪拍打,泛起层层白色的浪花,让我立马联想到《观沧海》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丽山河。
能历经此行此景,也不枉我被case study折磨这许久。恍惚中,我似乎也忆起了最初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此后的学习生活里,我相信这段记忆也将会被无数次翻出,历久弥新,在昏暗的夜里,冰冷的书桌前给予自己一丝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