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华二国际课程班学生申请塔夫茨大学经验分享。
Basic Profile
ED1:Tufts
申请专业:Psychology
标化:托福108(27-27-26-28)
SAT 1530 (申请时并未提交)
GPA:3.85
AP:物理1,微观经济(语言与写作、宏观、微积分bc、心理、统计都因为疫情的原因没能考成)
我的申请季三大关键词:
清晰的自我认知、Match高匹配度、明确的申请思路。
关于GPA/托福/SAT:
这部分其实是我整个申请季最struggle的地方了。
• GPA:
大家其实也可以在我的profile当中看到,我的gpa并不高。但所幸是呈上升趋势的。
对于GPA的提升,首先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喜欢电子笔记纸质笔记还是复习时更喜欢哪种方法都是值得探索的);其次是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标化、活动和课内内容的平衡是确保GPA的很关键的一环,可以通过罗列时间轴或者每日计划使自己的任务可视化);除此之外,有适合自己的选课组合也会很重要(在确保自己的成绩单上没有过于偏科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自己相对擅长的学科);最后就是要敢于和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二附中的老师都很nice,所以在一些安排上他们也会尽可能的为学生服务,进行友情调整~)
• 托福:
之前在很多分享中,学长学姐们都会提到要尽早结束托福的战斗。很可惜,我还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我其实也会像之前的那些学长学姐那样建议尽早搞定托福(尽可能是在高一和高二上这样学业压力不算非常非常大的时候解决),否则拖到申请季,你就会同时被文书、推荐信、commonapp填写、sat考试同时困扰,这样就会有一些措手不及了。
• SAT:
我的sat分数并没有赶上提交给tufts,但是还是想分享一下备考的经验~
阅读:
- 考前每周至少一次整套模考
- 练习时提前5min完成所有答题
- 对于某种特定文章的专项练习
- 单词的积累
- 错题分析注重错误选项为什么错,正确选项为什么对,复盘自己的思路,向sat考试出题思路靠近
语法:
- 对知识点的区分和思路
- 注重答题技巧和文章理解的结合
- 计时练习
数学:
- 以满分为目标
- 知识点梳理
- 将答题步骤全部写出
关于活动:
我的活动主线其实比较清晰,更多的还是围绕community service入手,这里就只罗列几个我最最重要的活动:
1. John Locke 心理 high recommendation
2. 云窍虹霓(在云贵地区的志愿者和文化交流的组织)
3. 英语支教+mentorship/pen pal项目
4. 课题:Urban-Rural Comparison: Teenager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5. Safe Space Group
6. Brown Summer School (写作+心理课程)
7. 心理实习(与从业工作者的交流)
在这里就不多提活动的细节了,但是想分享一下做活动的思路:
1. 在明确了自己的特点、性格、特长等等所总结出的人设之后,可以从这个人设为起点开始活动的规划,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活动是有整体性的,而非散落杂乱。
2. 可以尽量给自己的活动理出一个逻辑(这一步可以放到申请季的时候再完成)e.g. 我是从我的各类志愿者活动中发现城乡地区心理资源与意识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我做了我的课题。
关于选校:
主要匹配第二个申请季关键词:
【match 高匹配】
在做school research的时候,我主要从四个维度入手。
1. 学校vibe的把握:
大多数情况下,在调研完一个学校的之后,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对学校的整体感觉(可以通过niche,社交媒体,学校官网,校园文化等等的方式去感知学校)。要注意的是,在概括学校关键词的时候,尽量避免一些比较general的词,比如:这个学校很推崇critical thinking,学校很支持学生的creativity这种,其实每个学校都会喜欢学生有这样的特质,那这类总结其实是无效的。
在有了对学校风格的感知后,学校和你是否match以及你是否喜欢这个学校就会变得比较清晰了。我当时在做tufts school research的时候看到了这两句话:
If we are to survive and thrive, we must commit ourselves to building a future not about “us” versus “them”, but “we”.
The world’s problem are not divided neatly into categories--- and we believe your education shouldn’t be either.
这两句话当时给了我很深的触动。第一句和我community service为主的背景很贴切,也和我主文书表达出的中心主旨100% 匹配。第二句更多的是tufts对于自己为什么这么注重跨学科教育的内核的解释,让我感受到这个学校是真的希望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改变社会。
2. 师生比:
师生比其实是我很看重的一个指标。我之前也因为师生比而在大u和文理学院之中纠结。师生比高的学校整体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和教授之间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沟通,给初到美国学习的我更强的归属感。我希望可以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时,尽可能减少环境给我带来的情绪和生活上的负面影响,帮助我更加专注于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和生活方式。后期发现tufts是大u中的文理学院之后,就果断选择了tufts这样把两者融合的很好的学校。
3. 地理位置:
很多人在最初择校的时候可能并不会把地理位置看的太过重要。但是当我们给一个学校交学费的时候,我们其实也为了一些隐形条件买单了。比如对于tufts来说,Boston是全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也就意味着学校周围的环境会更加安全一点;用学生卡也可以免费参观很多Boston的美术馆。
4. 排名:
排名其实会是很多人最看中的一个指标,而我把它放在最后来讲,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排名只能为你圈画出一个大概的范围。比如我自认为就我自己的标化和GPA而言,我ed会选择20-30名这个区间的学校。那么在这个区间内20名还是30名对我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会更加注重学校是否适合我。
关于文书写作:
主要匹配第三个申请季关键词:
【明确的申请思路】
我的文书写作之旅其实是从推荐信开始的。我选择了语文、心理、数学和counselor老师作为我的推荐信老师。个人总结下来,推荐信写作的4个要点:
1. 和老师的面对面沟通,总结出自己在某学科的一些特点
2. 细节/具体活动的添加,更能体现出老师对你的了解
3. 区分不同老师推荐信的入手点,不要出现大方向的重复
4. 推荐信的逻辑要和你的申请人设相互印证。
比如我的语文推荐信就从学术能力入手,着重于能力的体现;心理则是以我申请的major入手,体现我在学科上的insight;数学则是用来强调成长,怎么解决高一数学成绩不理想的问题;counselor的推荐信则突出服务精神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四封推荐信更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构建出你的完整形象。
• 如何理清申请逻辑以帮助文书写作?
1. 通过自己擅长的事情、性格、活动类型来确认自己的人设(反之亦然)
2. 从人设出发:用一句话形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3. 列出自己最重要的几个主线活动
4. 从细节中发掘内在逻辑
5. 按照逻辑排序你的common app活动列表
6. 确保你的推荐信、小文书、主文书内在逻辑一致,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
以上是我在复盘整个申请季之后总结出的一个思路,可以帮助自己有更清晰的逻辑,也能作为复查时的一个工具。
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在暑假的时候提前准备一些常见文书话题,比如why major,significant education experience等等,减轻申请季写文书的压力。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素材在后面真实应用到小文书中还是要做到school specific,不能完全直接套用,或者避免为了强行和学校扯上关系而明显脱节(全篇都没有体现学校特点/最后很生硬的加一段话提到学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