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听到大学里有孩子结束自己生命的事件,家长群里都是一片悲哀、唏嘘。孩子啊,是怎样的悲痛能让你义无反顾地离开人间?是怎样的负担让你承受不起?孩子啊,愿你一路走好,愿天堂里不再有孤独,不再有悲伤!
本篇来自湖北留学家长群的一位家长所写。她说:这是GT10年来发生的第一次中国留学生的悲惨事件。当时很多家长在群里讨论,一致指向抑郁症,我认为,这类事件不一定都是抑郁症引发,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很大,激情自杀的更多。无论是一时冲动做了傻事,还是因抑郁症苦不欲生寻求解脱,都是由不良情绪引发。区别在于一个个是焦虑、沮丧、不知所措情绪的暂时来临的爆发,一个是这种情绪经久积蓄积郁成疾而患上抑郁症(抑郁症需要看医生和进行药物治疗)。写了这篇文字,就是为了提醒家长重视沟通,积极防范。
这是儿子昨日发的朋友圈,为一个不幸离世的从未谋面的学弟所作。黑色背景的映衬下,深切的痛心惋惜与感同身受的同情显得别样的森肃与戚然。
因白天在GT家长群得知一位中国学子一个人悄然离世的消息,心痛心堵了一整天,想等到晚上也是儿子中午休息的时间,找儿子聊聊,看看他知不知道这件事情,如果知道,会不会多知道一些细节。
其实我迫切地想进一步了解的动因是,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可不可以不发生? 就在打开儿子微信的时候,看看时间,估摸着他还有一会儿才结束上午的工作,就信手点开他的朋友圈,不料在这里悲戚相撞,瞬间泪落。
随后与儿子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孩子是独自在宿舍离去,几天之后才被寻到。
19岁正值怒放的青春就这么猝然凋零,怎么不叫人痛心扼腕? 儿子是从众多留言中得知这是个人人夸赞、特别腼腆纯善的孩子,他言语不多乐于助人,更是让我伤心难过。
具体是什么原因,儿子也不得而知。只是说,应该是情绪情感问题的积郁导致。
他说,异国他乡文化差异的冲突和远隔重洋的亲情支持的无力会让人倍感孤独;从过去在群体中由于出类拔萃备受关注,到这个天外有天的优秀群体中被淹没甚至是拼尽全力都行进艰难,跌落感和沮丧情绪会充斥弥漫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要找到自我,重新定位自己,稳定心绪,从适应到应对自如,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但也是必须经历的脱壳般的成长过程。这个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过程需要艰苦的忍耐和磨砺,自身的力量也是来自于以往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历练,与父母的培养教育息息相关,同时来自于父母的即时的关心支持也尤为重要。
听着这些,眼前不断出现他那诗行里那句“影子重叠了这个校园里每个奋力活过的生命”,心疼和愧疚涌上心头。
我是一个比较大条妈妈,在他读大学的阶段,一直当他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孩子,跟我说起的困惑和烦恼我都当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几句云淡风轻的安慰就放下了。
后来他说过,有一次,都到了抑郁症的边缘,焦虑沮丧到了极点,幸亏有信仰和教会朋友的帮助,才慢慢走出来。
当然,这是事后和我说的。那件事情我是知道的,就是大二时满怀热情和希望进到一个美国军方出资科研项目,干了不到两个月,项目负责人来到学校,在组里看到他,当即就说这是军方项目,外籍人不得参与,当场就让他离开了。
儿子跟我说这事时,我根本就不拿它当回事。只是说安慰他说,不是因为你个人能力和品行的原因,不要放在心上,要怪只能怪我,没能把你生在美国。我以为他也不会太介意,没想到他却为此痛苦沮丧了好几个月,竟然为此在大三时换了专业。
其他令他难受苦恼的事情,我都没介意,没有很深的印象,从诗中的这句话可见,应该是也有的,而且当时还狠狠地苦恼过。
当然,交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最后,他说,其实抑郁是一点点的坏情绪积累起来的,如果遇心情不好能及时化解,没那么容易得抑郁症的。当然,更多的孩子是因一时糊涂失去生命,而不是是因为抑郁症。
这个年龄的孩子情绪非常不稳,有时就是因某件事情,即时心情,而做出过激甚至极端的事情,过程中就后悔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及时的关爱沟通至关重要。
话说到此,我突然明白,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奋斗不带伤!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想法多,情绪波动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被寄予厚望,怀揣梦想只身留学海外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学习过程是一件看起来荣耀实则十分艰苦的经历。
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更有差异悬殊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还面临恋爱方面的情感波澜,不是能以他们过去的经历经验能够马上适应的。
远离故土远离父母的孤单,处于这个年龄段的迷茫和困惑尤为深重,顶着“优秀”的虚荣,聚焦着艳羡和仇恨,担着繁重的学业,面对实实在在的难关困扰还不能轻易言说。
所以,他们需要更多更强更有效的来自父母亲人的关怀、安慰、支持、理解。而这些支持是需要良好的沟通来实现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的沟通才是良好沟通呢?
以我有限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生活上的关心是必要的。也是大多数父母都能做到的,难的是平等的朋友似的交流。
既不能高高在上,完全以自己的经验来说事,更不能事无巨细全方位掌控,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关上心门,他会认为你根本懂不了他,然后只会和你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他看重的让他愁结满腹的事情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他认为说了也不会被理解,这些话不仅会给父母平添烦恼和担忧,也会因不会有用而让自己徒生懊恼和沮丧,所以干脆不说。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毕其一生的积累供孩子留学见世面,已经尽心尽力了,认为无论如何现在孩子的条件、处境都远远胜过自己的曾经,还有什么难得过自己当年呢?于是除了吃喝,其他的都不会太关心,心想那么多孩子在国外,人家能怎样,你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样的家长的心态会导致只有交谈,没有沟通,孩子的孤独无助感还是无处诉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名校的孩子,过去的履历写满了优异卓尔不群。有的家长自己一辈子克己努力也有些成就,因而对孩子的寄望是非常高的,他们的心思孩子心知肚明,压力山大却不敢说出苦和难,不敢表露丝毫的消极的情绪。
以上种种与孩子的交流模式,对于为孩子减压来说基本是无效沟通。
那么怎样的沟通能帮助孩子疏解情绪、缓解压力呢?
首先是亲和近,与孩子平等对话,任何时候都是“我在,我正听着”的姿态,让他感觉什么话都可以说都愿意说。
第二,就是设身处地,站到他的角度。如果他说了一些难处和困惑,可以说我知道不容易,但是别怕,挺一挺会回去的,这些烦恼现在看起来很难很重,将来回过头来看,也许会觉得当初为之苦恼不堪的事根本不值一提,完全是小题大做了。当然,不能凡事都是这样处理,这只是个稳定军心的态度。更要切实地和他一起分析、讨论,对于具体的困难还是要拿出方案的,比方切换专业、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
第三,家长温和而坚定的姿态非常重要,既不能凡事都不当回事地指点训诫,也不能他急你也急他焦虑你也跟着焦虑,恨不能想要事事去包揽。既要把他的事很当回事,用心倾听,共情同理;又要把他的事不太当回事,多数情况,他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
总结起来,达成良好的沟通,就是要给孩子情感上的拥抱,做精神上的后盾,敞开宣泄情绪的通道。
还必须提一提的是,当时看到这个孩子不幸离世的消息时,没人知道他父母的情况。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果他的父母在我们GT家长群里,也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GT家长群,是个非常有爱有智慧的群体,本着关爱孩子过好自己的初衷,既抱团取暖,又相互交流学习。从12年建群到现在,既交流解答入学程序、机票旅程、专业选取、宿舍饮食等实际问题,又探讨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什么样的困难、困惑,都可以在群里寻到有效答案。经过不断的交流、碰撞,关于对应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沟通处理方法态度,已经达成行之有效的认同。
还有,咱们对孩子一致的关爱之心,有张有弛的态度既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注,又让孩子感觉身心自由。家长因长期线上线下的交流接触结成了深厚友情,经常相互走动,结伴旅游。
家长之间的亲密友好,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往来和友谊,这些良性信息在孩子那里汇成了一股强大有力的能量团,成为他们的精神堡垒。
本来孩子让我入家长群,是希望他去国外后,不让我寂寞、失落,没想到这个群体滋养的还有他自己。他说过,看到我和其他同学的爸妈在一起就感到得意和开心。如果,如果有如果,当初我一定要找到这对父母,让他们进到这个群里。
除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进行适宜的运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朋友交流互动。这些都有益于排解压力舒缓情绪。
留学的道路艰难辛苦,但是风雨过后的彩虹还是鲜美靓丽的。据我所知,在儿子前后毕业的孩子,无论是继续深造的还是进入职场的,无论是留在美国的还是回国发展的,都是很顺利很出色的。那些在留学生涯中克服重重艰难的过程,磨砺出他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敦养出宽厚大气的气魄胸怀。
尽管人生道路阻且长,相信并祝福他们将来无论职场和生活都通达顺畅。
希望还行进在留学道路中的孩子,如遇困惑、迷惘,都能得到一盏永远为他点亮的火烛,那是来自父母的温暖、光明和力量!
最后,我以在儿子朋友圈的留言作为结尾: 学弟一路走好,愿天堂里有鸟语花香,有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