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有个外甥女,家里条件很不错,父母跟她的关系也很好,孩子懂事,听话,但就有一个问题,孩子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劲,一提学习就烦躁。
为此,家里人什么招儿都用了,比如,如果考的好的话,就奖励多少钱,再比如,如果还是这样,就把她送回老家。
可是,我这外甥女就是纹丝不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俨然一个现实版刘胡兰。
不过,通过一些外部的干预,我外甥女最终还是彻底转变了,竟然一路读到博士,具体的做法,我们会在后面的案例中说明。
大概了解了下,类似我外甥女的孩子,真不在少数,如果他们对学习没兴趣,那么,无论你是来硬的,还是给软的,他们就是不愿意行动。
最多,就是在“压力”驱使下,蠕动一丁点儿,想要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简直比登天还难!
那问题就来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吗?难道他们就喜欢被人唠叨,被人批评指责吗?
我觉得不是,我认为他们都知道,都懂,他们只是没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它说的是,“填鸭式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它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想要点燃这把火,需要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我们说的内在驱动力。
我初中的时候也不爱学习,事实上,我就是老师眼中的渣渣,初三上学期,班主任直接跟我说:
反正你来了也不学,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不如这样,你从明天开始就不用来了,回头毕业证照样发给你。
当时我就怒了,我就这么遭人嫌弃吗,我难道就比别人差吗,于是我痛下决心,痛改前非,拼命学习,发愤读书......
没想到,我竟然考上了普高,虽然刚好够分数线。
回想起来,也许就是班主任的那番话,点燃了我心中的火,唤醒了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为什么要唤醒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内在驱动力,其次,内在驱动力有什么好处?
内在驱动力的定义: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通俗点说,就是我有什么东西缺失了,没有这个东西,我会很难受,这种缺失感会推动我做点事情。
比如,我现在很穷,我需要钱,为了得到钱,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去做事情,而这个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
有人说了,学习这件事算不算需要?
当然算!
但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吃穿都成问题,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你跟他谈学习是不是有点扯,因此,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对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试想,身处以下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是否有学习的需要:
夫妻整天吵架,家庭随时面临崩溃
亲子关系极差,孩子经常遭受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所以,当父母问起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我们会先问以上两个问题,因为,这是父母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胡萝卜加大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听话,那么我就奖励你,如果你不听话,那么我就惩罚你。奖励和惩罚其实也是一种驱动力,不过它们属于外部驱动力,相比较内驱力来说,外驱力有以下几个问题:不具有延续性,奖励和惩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它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行动,可是,一旦没有,孩子会立刻停止行动。
无法实现责任的转移,我们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孩子的责任,可是,奖励和惩罚很容易把这种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学,那么可想而知,他的投入度肯定不会高。
半衰期太短,通俗点说,如果父母把奖励和惩罚当成筹码,那么这个筹码很快就变无效了,你需要不断加大筹码,才能继续推动孩子学习,那问题就来了,你总有满足不了孩子的时候,而到那时,你又该怎么办。
相比较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参与度更高,孩子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会自觉自愿的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奖励和惩罚,他就是打心眼里想去做。行动更持久,由于孩子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
成就感更足,由于不需要奖励和惩罚的筹码,所以,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内心感觉会非常棒,他会更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樊登的父亲,是大学的数学教授,按樊登的说法,他父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做数学题,人们问他,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去放松,他父亲说,做数学题就是放松啊。
你看,当一个人把学习当成放松的方式时,他根本不觉得学习很苦,他认为学习就是放松,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就是典型的内部驱动。
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如何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再重复一遍,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当满足了这些后,我认为,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主要靠以下三点:
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什么叫自主权,就是在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自己打心眼里想做,对孩子而言,学习不是为了讨好父母,也不是为了逃避惩罚,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学。
我记得初三那一年,当我决定认真学习时,我根本不需要父母的催促,一到了学习的时间,我就自觉自动地走进了书房,而一到了我认为可以休息的时候,我也会主动放下手中的笔,按照自己的方式休息。
有的时候,父母还是忍不住说我两句,但我就回一句话: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心中有数,不需要你们不时地提醒。慢慢地,父母也就不过问我了。
实际上,当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其实也就释放出来了,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主”这件事毫无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说了算,他们内心会倍爽。
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唤醒他内驱力最基本的条件。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采取控制,我们最擅长的,就是过度干预,我们总觉得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辅助和监督,其实,这些做法,无形当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我总结如下:
陪写作业,要知道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当天的知识,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可我们迫于学校老师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焦虑,对孩子的写作业问题强加干涉,结果就造成了作业责任的转嫁,孩子会觉得,父母催,我就做,父母不催,我就一直拖着。
代选兴趣班,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课程,要知道,兴趣班之所以叫兴趣班,是因为它基于兴趣,孩子没有兴趣的事情,你非要强加给他,这不就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嘛。
生活上的大包大揽,当孩子上小学后,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可我们总是觉得孩子没长大,还不够成熟,因此,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大包大揽,渐渐地,孩子觉得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参与。
因为我们习惯于干涉,习惯于控制,所以,养成了孩子依赖别人的个性,他的自主意识会变得极差,他更倾向于看父母的眼光,他更喜欢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
小结一下: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责任转交给孩子,他可以决定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同时,在生活上,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经常给他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独立自主的完成。
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想要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胜任力,拿手机游戏来说,如果一款游戏难度很大,你相信吗,只要孩子尝试几次失败,他很快就放弃了,因为他无法胜任,他总是被虐,这种感觉是很痛苦的。对应到学习,其实也一样,如果当前的课程太难,孩子hold不住,那么他同样也会放弃。
及时反馈,还拿手机游戏举例,游戏生产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游戏中设置各种反馈,比如,打死一只小怪有奖励,干掉一个boss还有奖励,打游戏的过程,就是不断制造反馈的过程,对应到学习,孩子感受到的正面反馈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挫折,是卡壳。
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父母可以这么做:
暂时降低学习难度,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目前的学习难度调低,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比如,如果孩子初二的知识跟不上,那么是否可以先从初一补起,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让他觉得自己是可以hold住学习的,让他获得一些学习的成就感。
刻意制造反馈,看过《垫底辣妹》的人都知道,只要主人公有一丁点儿进步,补习班老师会玩命地欣赏,玩命地鼓励,其实这就是反馈,跟游戏一样,孩子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慢慢地,孩子会把这种反馈转移到学习本身,他会从做题过程中找到快感。
小结一下:没有人天生喜欢被虐,人们更喜欢干有好处的事情,想要孩子投入学习,爱上学习,那么,你得先让他感受到好处,先让他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要培养孩子内在的目标。
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没有,没有目标的事情,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对学习来说,道理也一样,它也需要有目标,你总得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吧。
试想,我都不知道学习要用来干嘛,你觉得我会努力学习吗,当然不会。
有人说了,学习的目标不是很清晰吗,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这些是目标吗?我说是!但是它们不是最好的目标,至少孩子不喜欢这些目标。
当我们跟孩子说,学习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可美好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孩子清楚吗,我觉得未必,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大多都不错,基本属于要啥给啥,他们觉得现在就挺好,既然如此,我何苦为了一个虚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
拿我的外甥女来说,她的家庭条件真可谓优越,父母是大老板,家里资产无数,你跟她说好好学习就会有好日子,你觉得她信吗,你这不是相当骗小孩嘛。所以说,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你需要帮孩子找到一个好目标,这个目标,是孩子可以看见的,是可以感受到的,是发自内心想要得到的。
我认为,可以走以下路径:
1. 跟自我实现相关的目标
实际上,你去看,但凡一个做大事的人,他都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他不是为了讨好谁,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他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干。
比如,马云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结果他成就了阿里巴巴。再比如,周恩来说,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你看看人家最后的成就。
还比如,乔布斯说,要改变世界,结果苹果真的做到了。我们的孩子,他们本来是有目标的,他们中间,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当宇航员,有的人想做大老板,其实这些都很好呀,只是,我们经常忘记提醒他,让他迷失了方向。
2. 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相关的目标
有个小女孩叫做凯瑟琳,七岁那年,她就做了一件事轰动世界。因为她的善心,救了超过百万个非洲小孩的生命。当时才五岁大的她,看到美国公共电视播的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小孩因为疟疾而死亡。
这给了她很大的震撼,她扳着自己的手指数着,一、二、三…… 三十,当她数到三十时,她很惊恐的对她妈妈说:“一个非洲小孩死掉了,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之后,小女孩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找来当年的名人富豪排行榜,“斗胆”给上面的大佬们一一写了信,其中就包括比尔盖茨......她的善举,坚持了12年,初心至今未变,她改变了现状,现在非洲孩子疟疾的死亡率已从每30秒延缓到每2分钟。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现“助人为乐”会上瘾,当你早上开车时为一个老人家让路,你会发现自己一天都很开心,当你捐赠完血液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人格一下子得到净化。
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如果能把学习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绑定起来,请放心,孩子会不顾一切的努力。
他会深刻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他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学习对他来说不再是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挑战。
3. 跟底层需要相关的目标
如果你觉得上面两个目标太虚,那么这一条,一定适合你,因为它更具有普遍性,拿我逆袭的外甥女举例:我们发现,外甥女生活的环境都不错,没有压力,没有烦恼,但就是不爱学习。于是,通过分析她的底层需求,我们发现,10几岁的她,迷恋帅气的男明星,对异性有些想法,这其实很正常,这是人类的底层需求,没想法才不正常。
然后,趁着假期,我们带她去东北的大学,通过刻意的安排,让她接触到一个个的东北长腿欧巴,这下外甥女大开眼界了,原来大学里这么多帅哥呀。之后,我们又带她去厦门大学,看到校园里的男男女女,在全中国最浪漫的校园沙滩散步,外甥女激动的不得了,一直说,一定要考到这里,然后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你看,人类的底层需要永远不会变,只要你能把它们联系到学习,那么孩子自然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诉,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主要依靠三点:
1:给孩子学习充分的自主权;
2: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3: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内在目标。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毕竟还不懂事。
内驱力是一种“推”的力量,而奖励和惩罚这种外驱力,是一种“拉”的力量,一个行进的车轮需要有多重的驱力,它才可以快速的前进。
因此,切莫一棒子打死,我们只需要重点突出,适度调用外部驱动力即可。
东外国际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