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路远,做充满中国自信的国际教育——朝阳凯文学校校长徐涛专访
课程和教学总监,负责多所耀中国际学校和耀华国际学校的课程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很多国际会议上,你都可以听到徐校长精彩的教育分享。从对国际教育下的中文教育的解读,到引领国际学校的学习社区的变革,到运用大数据管理学校,她的热忱和专业塑造了她在中国国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的形象。
走进徐校长的办公室,你一定会被办公室的一面墙所吸引。满满一墙的卡片、照片,每一段话,每一个定格的镜头,都是一个故事。
你可以看到岁月在一个充满爱心的教育者的身上所留下的美丽的记忆。徐校长笑称这是一面“勇气墙”,每当她工作上遇到挑战,只要站在这面墙前,读读这些卡片,看看这些照片,她就会收获满满的能量。
我们很好奇,是什么让徐校长选择了朝阳凯文,凯文教育又如何吸引了她?以下是我们对徐校长的独家采访。
从一所享有盛誉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到新兴的本地国际化的朝阳凯文学校,您有怎样的教育追求?
作为一个国际教育者,凯文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理念和办学方向。当今天我国很多家长选择国际教育时,一方面,是在致力于全人教育,均衡发展;而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将在公立学校中一味追逐排名和考试成绩的文化带到了国际教育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凯文教育勇于追求卓越的艺术教育、科学创新教育(STEM STEAM),并且致力于将运动(Sports)与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课程和运动课程,这样的见识和勇气是国际教育的清流,我坚信也是未来中国国际教育的方向。
艺术教育、体育和科学创新教育恰恰是公立教育的短板,甚至是中国家长的教育误区——认为艺术和体育以及科创不是正规的学习,这样的理念和基础教育甚至会给未来的中国发展带来某种隐患,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花大力度去治理各种课后补习和培训的原因。
民办教育在有资金支持的背景下,应该为中国教育带来更多的探索和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扭转机械和扭曲的考试系统,带给孩子真正的全人发展和均衡教育,以及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选择凯文对我来说是坚信凯文教育的办学方向是未来中国国际教育的方向,那就是通过为中国的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创新教育、艺术教育、体育和运动,为孩子带来真正的全人教育、均衡教育,以及未来可能有的更多的成长和成功。
您在耀中教育机构任职时一直很重视母语教育,加入凯文以后也在倡导“根深路远,做充满中国自信的国际教育”,您所倡导的“根深路远”的内涵是什么呢?
我在国际教育领域工作了20年,深知无论国际教育和本土教育,都应该致力于学生的母语教育和根文化。一个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缺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孩子也不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公民。
我非常反对这几年蓬勃发展的民办国际化学校一味打国际牌,以提供英语教育和国际课程为卖点,甚至误导了很多家长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又进入疯狂补习英语,追求国际考试排名的“洋高考”。
教育是对未来的最好准备,教育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贯穿一生的过程。我们的孩子的未来该有更多的可能性,成功的定义也该更开放、更多元。
基于此,朝阳凯文的母语教育和根文化会体现我倡导的“根深路远”的三层内涵:
传承的中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所以,在朝阳凯文的课程中,中国文化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传承。新的学年,我们也将开设“城市课堂”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以丰富孩子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发展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何以强大?我们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是如何支撑和支持今天的中国的发展的?这是根深路远的第二个内涵,让孩子们走进发展中的中国,理解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故事。我们本年度的历史课程和研习课程,将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今日中国故事,让学生们理解中国的发展。
未来的中国: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未来的一部分,孩子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的课程中缺失了对未来中国的参与,我们也无法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所以,根深路远的第三个内涵是让我们的根(传承的中国)和今日中国(发展的中国)去引领孩子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因为根深,所以路远,孩子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在一起。朝阳凯文的科学创新课程一直是我们的骄傲,孩子们在刚刚过去的暑假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上频频获奖,创新是我们未来中国的方向,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改变世界。
在朝阳凯文学校,为什么我常常提母语教育,而非母语教学或者说语文学科教学呢?因为相对于公众印象里的传统的语文学科来说,“语文”在一所国际化学校里,其实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它所教授的不仅是一门语言的使用,更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相应的,它不止需要基于文本的学习,还需要帮助学生借助文本进入对文化的理解,进入到深度的思考。我们期待的是课文的文本作为载体的同时也成为导体,引发学生更多的延展阅读和思考。
我期待朝阳凯文的“根深路远”的理念能引领中国的国际教育的方向,让我们的国际教育充满中国自信,矫正大家对中文母语教育和根文化认识的误区。进入国外的大学不是终点,学习英语不是国际教育的全部,真正支撑一所国际学校的是它的理念,是它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度认知,是它对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的开放的理解,是一所学校为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所搭建的无限的可能性。
您为家长们开设的“凯文幸福课”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校内外家长关注和学习,作为一个校长,您为什么会想到打造这样一个的系列课程呢?
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段时间,但是父母的影响力却是终身的。培育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如今,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更致力于深度的陪伴孩子的成长,希望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特别是对于国际化的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教养和习惯等方面时对家长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我看到爸爸妈妈们身上所承载的压力,以及渴望学习的开放心态。这触发我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校长去重新定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对立的,它是合作的,是彼此支持的,是互相成就的。家庭和父母是学校最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因为我们有同样的目标:致力于孩子的成长,致力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才有了我为爸爸妈妈们献上的幸福课,一门致力于引领父母成长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