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教师在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中斩获佳绩

来源:深圳中学 2022-01-22 59个人阅读

深圳中学教师在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1年12月31日,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评选成绩揭晓。此次微课大赛经过多轮严密评审,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深中教师代表凭借新颖的授课课件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大赛中斩获佳绩。深中新锐教师代表崭露头角,精彩亮相。

一等奖

江雯祺

《Meeting the Greek & Roman Goddesses-古希腊罗马女神视角下的英语词汇》

陈晓燕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等奖

王燕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

的影响因素》

林泽豪

《基于手持技术探究沉淀

溶解平衡》

陈晓燕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唐小茜

《速度》

 

  三等奖

邓妍方

《“改造文章”手法探究——以 为例》

孔铭

《How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context?》

王磊

《自我设障-我给我设障碍》

微课大赛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参赛教师各自提交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并结合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为补充,综合展示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大赛不仅进一步推动深圳市教育教学资源多元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也展现各级教师的授课理念和教学面貌。感谢各科组和信息技术处的支持。

获奖教师简介及感言  

江雯祺  ///

个人简介

江雯祺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21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现担任高二(37)班及高二(38)班的英语老师,并开设有校本课程《西方艺术史概论》。

获奖感言

本次微课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日常的教学。我在英语课以及西方艺术史课堂上和学生互动时,感受到他们对英语单词的文化底蕴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对现代英语词汇的深远影响,于是便有了微课的初步构思。微课制作过程离不开科组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和鼓励,我也和一同参赛的老师反复探讨,一起打磨完成作品。参赛考验的不仅是教学能力,更是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合作的过程。我很幸运能和学生们共同成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向他们学习怎样呈现精彩的课堂;我更幸运能加入深中优秀且温暖的教师队伍,在相互交流中持续汲取营养,和大家共同进步。

陈晓燕  ///

个人简介

陈晓燕,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入职深中至今,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钻研与思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及活动,论文以及教学案例分别获得过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二等奖,深圳市一等奖、二等奖等诸多奖项,发表多篇论文。

获奖感言

作为始终“在初三等你“的化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极备考之外,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提升化学学科素养,这是每一名初中化学老师的不懈追求。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每一堂课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侧重。微课《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以下侧重点:首先是化学史的引入,引导学生像化学家一样思考;其次是对实验的优化和改进,源于生活、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这些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最后是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直面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模型的构建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修正模型,最后能用模型解决陌生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这是微课《装置气密性检查》所侧重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钻研、认真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求证,这是我们需要始终坚持的。一次小小的实验改进,一次对教材的分析与重组,一次学生的错题分析等等,抓住教学中的这许多点滴,它们就不再仅仅是一闪而过的灵感,而会渐渐累积成满满的收获。微课制作的过程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整理和反思这些收获,微课简短的篇幅中高效承载的知识片段,也能帮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是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王燕  ///

个人简介

王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读博期间曾赴位于德国的欧洲电子加速器研究中心访学。博士期间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第一作者国际会议论文5篇。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2021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现任深圳中学高二年级物理老师。

获奖感言

入职深中已近半年,于我而言,这也是飞速成长的半年。这次有幸在微课比赛中获奖,首先要感谢深中这个优秀的平台,这里有最优秀的前辈导师、有纯粹的学习氛围、有宽松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心无旁骛、专心钻研教育教学;要感谢科组的各位前辈,他们无私地开放课堂,推门即可听课,在日常的工作及这次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另外还要感谢与我同期入职的小伙伴们,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一路升级打怪,在成长为一名好老师的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最后要感谢我优秀的、可爱的学生们,教学相长,也正是有了他们,我才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让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林泽豪  ///

个人简介

林泽豪,浙江大学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纤维素物质结构仿生的复合材料。曾获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特等奖。2021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现任高二化学教师,高二13班班主任。

获奖感言

本次微课比赛,我选择了“沉淀溶解平衡”作为教学主题,把博士期间积累的科研经验与高中知识相结合,把我擅长的“手持技术”作为解决教学难点的工具,完成了一节有创新、有亮点的微课教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仅仅10分钟的微课教学,让我完整地体验了如何上好一堂优秀的化学课。同时,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日常教学中知识的引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以及学科前沿与高中知识的巧妙融合。通过本次比赛,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深中给予我的强大力量和支撑。感谢学校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感谢化学科组和信息技术中心的老师们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也感谢可爱的13班和E-7班孩子们与我教学相长。我将不负众望,继续锤炼教学能力,站稳讲台,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唐小茜  ///

个人简介

唐小茜,本科与硕士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保送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20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艺术科组,担任高一和高二年级的音乐老师,并开设校本课程《流行歌曲编创》。

获奖感言

在入职之初,第一次上课时,有学生曾经问我:“老师,音乐课上教什么?”言谈之间,即透露出对音乐的感兴趣,又透露出对音乐课的不感兴趣。这个问题不光学生会问我,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曾问过我,就连我,其实也问过自己很多次。

在我看来,高中音乐课从不是上课唱唱歌娱乐一下就够了,更不能变成音乐文学的讲解,使音乐成为死记硬背的符号。音乐作为一种文化,音乐作品背后涵盖了很多历史背景、人文情怀和政治立场,这种学科之间的互通,往往只需要给出引导,学生们自己就能够理清思路,然后再增加学生们对音乐的体验与表现,提高对音乐的审美与认识,激发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理解。

所以音乐课上教什么?当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听课、研讨、学习、总结反思、输入与输出后,我觉得,音乐课不是为了单纯教会某个技能或者背熟某个知识点,而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音乐课上,体验美,认识美,创造美,然后热爱生活。

邓妍方  ///

个人简介

邓妍方,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在读期间曾获得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2020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现任高二(31)班班主任。曾开设校本选修课《新闻学导论》《用产品思维看新闻》。

获奖感言

准备微课比赛时,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内容,其次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同于平时课堂,微课要求10分钟内用完整的教学流程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还需要设计课后练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时间紧张,我选择的是曾教授过的《短歌行》,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分析用典这一手法,并选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诗词用典手法的对比练习。形式上,所有设计要符合内容,要“好看”。自认为技术不怎么样,短时间内也无法速成,于是在PPT基础上加入介绍背景的视频,PPT用动图串联,使视觉效果不那么单一。非常感谢刘艳平老师和学科研究室里的其他同事,感谢他们的督促。

孔铭  ///

个人简介

孔铭,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2020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现为高二(28)班班主任,开设校本选修课《乡村音乐中的语言和文化》。

获奖感言

此次微课比赛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尝试,从选题到制作视频,每一步对我来说都充满新鲜感,同时我也需要想办法解决各种困难;感谢英语组的老师们在这一过程中对我的鼓励和指点,让我能够不断提升作品,突破自我。我也会从这次的经验中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王磊  ///

个人简介

王磊,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一年级开设生涯课程,并开设校本选修课程《电影中的精神障碍》。

获奖感言

入职一年半,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从学生变成心理老师。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于学生现在和未来幸福的工作。可以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我想我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参与本次微课比赛,我收获良多。我在比赛过程中学习了大量关于微课的相关内容,对微课和心理健康课程的结合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尝试利用这一种形式,帮助学生在非课堂环境下有效地学习心理健康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