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分享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来源: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2023-03-10 59个人阅读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分享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战争了,只记得从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这种激烈的冲突就反复出现。不管谈什么话题,也不管之前做了多少心理准备,最后都会以大闹一场收场。这样的场景,或许不少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都经历过。许多父母不禁会问:为什么孩子就是容易情绪激动呢?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两个“分不开”,一个“听不到”。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篇同济大学心理学博士刘亮的一篇文章,来探讨下家庭理性沟通的问题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分享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1:为何沟通时总会被过激的情绪控制?

01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分不开”

家庭就像个有机的系统,生活在这个系统里的每一位成员的情绪、想法和行为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其他人。如果某一个家庭成员出现了焦虑或愤怒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是很难不被其他家人感受到的。家人彼此间的这种情绪联结其实是有用的,它能让某位家人在脆弱和需要帮助时被其他人及时看到并得到帮助。

然而,过犹不及,如果家人对彼此的情绪过度敏感,这种过度紧密的情感联结就会变成束缚和导火线。在这样的家庭中,任何人的一丝焦虑、愤怒或悲伤都极易被其他成员过度关注,引发其他人同样甚至更加剧烈的情绪连带体验。而其他人在这种情绪连带体验的控制下,很可能会以更加激烈的情绪回应这位成员。如此一来,原本某一个成员的不安情绪便在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下被无限放大,最后大家都分不清哪些感受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你的愤怒变成了我的愤怒,我的不安也变成了你的不安。

02情绪和理智“分不开”

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容易把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混为一谈的人称之为低分化的个体,其特点表现为较低的心理成熟度。低分化个体的另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无法将自己的理智和情绪分开。这样的人往往习惯跟着感觉走,只要情绪上来了,不管正在面对的现实情况如何,都会让情绪立刻接管自己的行动。所谓有样学样,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状况、弄不明白自己在想什么,分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情绪的低分化父母,也容易培养出低分化的孩子。这样来,低分化的父母和低分化的孩子撞到一起,自然如同火星撞地球一般。低分化的人大多喜欢滥用“感恩”、“感受”、“亲情”、“爱”等词语。在他们看来,凡事重在感受,理智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自己感觉好,怎么都行。

03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

许多孩子之所以容易对父母情绪激动,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没有被父母听到和接纳。许多孩子的表面情绪是愤怒,背后的深层情绪实则是委屈、不安或悲伤。对许多孩子而言,“我的想法不被父母理解”这件事或许不是最精糕的,最精糕、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父母看上去好像根本就没有兴趣倾听和理解自己。

 

列举一些父母用来回应孩子情绪的典型话语,这些话语往往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敷衍:“就这么大点事儿,你至于吗?”“好啦,不要多想了,你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就行!”“别想那么多了,眼光要往前看,要看积极的地方!”这样的回应方式一般会让孩子觉得更窝火。因为父母这样说,相当于在告诉孩子:“你这些情绪在我看来并不重要,所以没必要讲了。”我们往往认为,要让一个情绪激动的人安静下来,最好的方式是劝说他别激动。但实际上,让一个愤怒的人平静下来,最好的方式是承认和接纳他的愤怒,进而回应其愤怒背后真正的情绪和需要。情绪就像受惊的马儿一样,只有被耐心地抚慰,才会平静下来。

2如何避免情绪失控或安抚失控的情绪

 01提高区分情绪和理智的能力

父母要想安抚孩子的情绪、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谈话更有效,首先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把情绪和理智区分开。这个过程包括我们对自身感受的觉察和合理表达两个部分。首先是觉察。觉察是指在出现不愉快的情绪时,我们首先要能够意识到,我们此刻有不愉快的感受,并且愿意耐心体会这种感受究竟是什么,它和既往发生过的或者当下正在发生的什么事情有关。

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家里某个显眼的位置放一个能让我们在情绪激动时一眼就看到的标志物(如玩偶)。当我们看到这个标志物时,要立即对自己喊暂停,觉察一下此刻在我们心中正在发生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后,大部分人都可以培养起自我觉察的习惯。如果许多类似的行为训练方式我们都尝试了却依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提示我们,可能有某些与之相关的、关于个人成长创伤的议题需要处理。此时,我们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其次是合理表达情绪。父母有情绪时要清楚、简单、就事论事地跟孩子表达,具体可以采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建议”的句式。例如,“看到……时,我感到很……”“刚才听你说……的时候,我觉得……”“我觉得这样我们可能真的很难谈下去,所以我们能不能试着换一种语气讲话?”说完后,可以先等待孩子的反应。如果他们能调整情绪,恢复到理智层面继续对话,那亲子谈话可以继续。如果发现一时间双方都难以平静下来,建议先暂停沟通,待双方都平静下来,愿意重启对话时再谈。

02 帮助孩子整理情绪,为亲子各自的情绪划清边界

当父母可以觉察并能理智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可以帮助孩子整理他们的情绪和期待。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父母缓和与孩子的冲突,也能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究竟需要什么,间接提高他们的心智化水平。当父母通过这样反复尝试,把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区分得越来越清楚后,自然就不容易将两者混为一团了。

这里有一个话术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亲子各自的情绪。例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好像注意到刚才当我说…… (我做……的时候,你好像有些不舒服,不知道我猜得对吗?你愿意多说一些吗?”如果孩子愿意反思,愿意更多地分享此刻的心情,父母可以等他们说完后,采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孩子。例如,可以跟孩子说:“虽然我对你说的有些地方不那么赞同,但我觉得你说得有一些东西也有道理。其实刚才听……的时候,我的感觉……”这样沟通的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尝试很多次,其目的不是要找到一个真理,也不是为了追究谁对谁错,而是为了让我们和孩子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什么叫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区分开来,然后好好就事论事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