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汪健:
与陈柯言说话,他得坐着,因为个子太高,190,在文科班很突出。白白净净,总是笑眯眯的,样子温和,态度谦逊;性格不急不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绪,也没有大喜大悲的表现,像溪水,静静地流淌。高三下学期,他也活跃起来,给自己定计划,讲求效率方法,上课时眼睛亮晶晶地跟着老师转。他越来越主动,越来越专注,更在意自己成绩的进退,懂得及时反省反思,但依旧安静而不张扬,少有彷徨与焦虑。高考时面对异常难的数学、不简单的历史,心态的稳定让他拿稳了自己应得的每一分,高考成绩惊艳众人。少年淡定安然,不失温暖温馨,祝福长腿少年一直阳光从容,充满活力!
我在深中的三年时光,就像一次充满波折的旅行,有挫折,有惊喜。如今高考结束,我的深中之旅迎来终点,在深中的三年回忆却永远清晰。
接受自己
高一时,还沉浸在考入深中的兴奋中的我挨了现实的当头一棒。面对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的冲击,我实在是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完成作业时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
我依稀记得在化学学习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章节后,我就开始感到吃力,每次物理考试总是得四五十分的分数;我还记得每次发小测成绩自己冲上讲台抽走卷子的窘迫。同时我还目睹了身边的“巨佬”们做到九科精通,无懈可击,在秦皇汉武和力学试验中无缝衔接。我深感深中学子peer pressure的威力。
物理成绩不佳还在选科上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说实话,高一的我并没有成为一名文科生的打算,我每天不断地纠结着一些关于文科生的刻板印象,感受一种成为“逃兵”的窘迫。我还担心身在深中这样一个以理科见长的学校,面对未来“科技强国”的大趋势,选择文科真的好吗?
但所幸,深中是一所足够包容的学校。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尊重。我选择历史方向的决定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这也给予了我巨大的勇气和信心。我想这才是深中所谓“自由”的真正内核,那便是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
少年事
在深中,我拥有了十分梦幻的经历,那便是“深中杯”篮球赛。虽然是校内比赛,但我为深中人的专注与凝聚力所震撼。每场比赛,场边站满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观众。在文体一的架空层中,进球后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让青绿色的塑胶地板为之颤抖。
高一刚刚通过单队试训的我,惊讶于学长训练的强度与投入程度。他们愿意牺牲每天中午宝贵的午休时间,踩着一点五十的上课铃回到教室,满身大汗地投入下午的课程,在下午下课后继续奔向球场。起初我不理解,不过是校内的比赛罢了,至于这么认真吗?后来我明白,那是一种对冠军的执着,是一种为单元争光的荣誉感,是对篮球这项运动的热爱,是十分纯粹而神圣的向往。
这一种纯粹的追求,也为我高三的拼搏注入能量。
关于高三,同行的人
在高三,身边的老师、同学格外重要。
深中的同学们是“学霸”,不仅在于他们自身学习素养过硬,更在于他们能够营造出色的学习氛围。在老校区的课间,讨论数学题目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黑板上不仅有老师的板书,更有班上“大神”详细的解答过程;每天下午放学时间,各个办公室总是挤满了等待答疑的学生......在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里,我得以快速地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备考。
深中的老师们总给我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在自主复习阶段,每日在午饭前答疑时间冲上四楼办公室,我总有种迫不及待的激动,因为心里明白,困扰我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我还记得某次大考后我被班主任汪健老师“请喝茶”,我抱怨自己压力多大、学习多苦,可还是不见成效。汪总却只是笑而不语,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假努力有多拙劣。结束思想工作前,汪老师还不忘夸上两句:“起码你的字还是进步了的。”在汪老师“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措施下,我总能心情复杂地走下四楼办公室,收获良多。
释放压力与学习方法
高三是充满压力、不安、彷徨的一年。对于深中的学生,高一高二两年的绚烂在进入高三教室的那一刻就要悉数藏之,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紧张感与焦虑。在学习压力下,我面对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的成绩坐立不安;在月考模拟前一天的晚自习上,我心烦意乱,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在大考前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因此,释放压力是高三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人具有独特的解压方法,可能是运动,可能是阅读,而我,则是音乐和一段独处的时间。
在高三远离手机后,我在mp3内前前后后导入了超过1000首歌曲,并把每天傍晚吃饭时间与晚自习课间定为“music time”。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歌曲声中,看看星星、月亮,穿梭在D栋漆黑的楼层间,望望远处摇曳的凤凰木,摇头晃脑,放空自己,享受一天的疲劳与压力从身体中抽离的过程。于我而言,这是最令我感到舒适和可行的放松方式。高三是一场持久战,唯有保持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养精蓄锐,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关于学习方法,我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高三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高三上半学期,同学们其实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在此我分享几点小建议:
1.面对现实,不做假努力。每一次测试,无论大小,都是一次自身复习成果的检验。因此无论分数的好坏,千万不能以粗心等借口糊弄过去,而应该认真分析失分点并记录下来。不妨将每次考试的成绩收集起来,观察自己的变化。这仿佛一个漫长的排雷过程,而在高考之前排除的“雷”越多,就越有利。
2. 多向外沟通,不要闭门造车。对于一个高三学子而言,陪伴ta努力拼搏的老师、同学们是最好的资源。当你感到复习效率低下,缺乏方法时,可以多留心身边同学的做法、学长学姐的分享、老师的建议,再进行“本土化”,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套复习体系。
3. 温故而知新。“大脑生锈”在紧张的高三是常有的事。每天高负荷运转的大脑时常会把复习过的知识悄悄地忘掉。因此,养成一个每日复习,回顾知识点的习惯十分必要。比如安排每日早晚自习前的诵读时间,就可以帮助你保持记忆的“新鲜度”。
高考与心态
高考我考出了高中三年的最好成绩,而我将其归于心态的胜利。我总认为,高三一年,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才是精髓,尽力而为,无问西东。
高考前有同学因紧张失眠,但我却感觉异常平静,甚至平静到稍微有些怀疑自己,仿佛高考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高考前夜,我一反此前月考必失眠的常态,安然入睡,第二天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如今回想,我认为这份平静来源于高三一年的努力所带给我的自信,同时还有对压力的提前适应。我对自己说:将每一次大考以及模拟测试都当作高考看待。虽然这造成我在备考的一年中多次体验失眠,心态爆炸,但从结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今年的高考数学出奇的难,以至于如今我回想数学考试的情景依旧倒吸一口凉气。数学是我的“眼中钉”,我想也是绝大多数选择历史方向学生的“大敌”。高三一年,每周六放学回家前的数学测试,可以为我的整个周末蒙上一层灰色。但正是每次数学测试时经历的挫折与那刻骨铭心的无力感,练就了我的冷静与快速调整的能力,使得最终在高考遭遇变数时得以保持平稳,将该拿的分拿到手,也为随后四科的良好发挥打下基础。所谓“千锤百炼”,我想便是这般不断磨炼自己的过程。
如今离开了校园,再次进入老校区已有一种莫名的生疏感。有时坐车经过泥岗,无法再回到那红砖之间的失落也会涌上心头。但每每回忆在深中的三年时光,我的嘴角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笑意。
这里有太多精彩,有太多温暖,有太多美丽的存在。泰戈尔写下“生如夏花”,希望每一个踏入深中,在此学习生活的人,都能创造如夏花般绚烂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