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2022年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举办优秀论文交流专场活动,16名园长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提升教师课程创生力、亲自然体验式课程、幼儿园浸润式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课程开发、幼儿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等多方面课题。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燕教授,上海教育出版社幼编室主任、《看图说话》杂志副主编王爱军分别作点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园长们的研修成果。
1户外表演游戏中提高大班幼儿自主性的实践研究
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但现实中却存在重“表演”轻“游戏”的现象。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挖掘了推动大班幼儿自主性的教师支持策略,梳理、提炼了户外表演游戏中凸显大班幼儿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的多元评价要素,最大程度的满足大班幼儿表达与表现的需要,提高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大班幼儿的主体性。
2建构主义视域下种植活动促进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立足园本实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以“生命来源、生命成长、生命死亡”的生命发展历程为主线,来诠释幼儿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维度。研究过程以种植活动为载体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设计,从丰富幼儿成长体验的角度全面梳理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组织形式、增进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并形成相关的经验: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生命观、教师观;2.适时捕捉,创造多样化生命教育机会;3.敏锐洞察,提供促进生命教育的教学支架。
3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的“小新月览会”特色活动构建的研究
幼儿园在内化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改革精神、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改革方案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构建本园的特色活动课程,进一步致力于 探索“小新月览会”活动为主的实践探索,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 渗透,强调阅读活动与生活的联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经历学习”的机会,充 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进一步构建园本特色课程体系,深化幼儿园课程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4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皆需讲究礼仪规范,遵守礼仪行为准则。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现状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从调查研究出发,基于真实体验、幼儿为本、寓教于乐、情境优化等原则,对体验式学习的礼仪教育活动内容与情境、特点及环节等方面开展了实践研究,形成活动方案和有效实施方法和策略,促幼儿所习礼仪知识内化,并将礼仪知识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5基于四角模型理论的幼儿园足球课程开发研究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为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专门发出文件通知,本园作为首批足球特色的幼儿园,针对现实的三大需求:国家对足球振兴的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足球课程的缺失,开展基于四角模型理论的幼儿园足球课程开发研究。本研究研发四角模型的本土优化模型,探索四角模型与基础课程融合;本土化融合四角模型理论,确立幼儿园足球课程目标体系;打造“四四十六”足球课程框架,形成“足球样板课程”实践范式。使得足球课程走入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方式、路径与策略。
6生态启蒙视域下幼儿劳动活动的实践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幼儿园以往关于生态教育活动的方案文本和影像资料;第二,教师、家长关于生态启蒙和幼儿劳动教育相关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第三,构建生态启蒙下幼儿劳动活动实践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基本框架;第四,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优势开发适宜幼儿发展的劳动活动项目方案;第五,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生态启蒙下劳动活动的实践研究;第六,总结和探讨生态启蒙教育幼儿劳动活动的推广。
7基于幼儿学习需求提升教师课程创生力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是当今课程改革应当追求的理想实施状态,同时,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挑战。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不同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创生能力则是基于幼儿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本研究聚焦“幼儿学习需求”和“教师课程创生力”两大关键要素,对课程实施及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对“幼儿学习需求”和“教师课程创生力”的内涵进行细化与剖析;同时开展对实践的深入探讨,包括从教师解读幼儿学习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保障五方面总结了基于幼儿学习需求提升教师课程创生力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共性的、可操作的具体行动策略,并积累了鲜活、生动的课程创生案例,持续提升教师地课程创生力。
8家园协同开展互联网+“家庭互助苑”的实践研究
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家长所肩负的家庭教育责任不断重视的基础上,家园协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互助苑”作为家校合作共育的一种途径和形式,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实现家长的育儿观和育儿行为的成长。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家庭互助苑”的内涵概念,立足于家园协同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家庭互助苑”活动开展的形式、步骤及保障要点。详细阐述了“家庭互助苑”组建到活动开展的四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关键操作点,为家园协同开展各类活动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提供借鉴。
专家点评
点评嘉宾:李燕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发表CSSCI 及SSCI论文近50篇。
李燕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幼儿园园长们的实践研究选题,认为选题都很有特色,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课题论文撰写的结构完整,科学规范较好。在内涵把握上,应关注概念的厘清,提高理论框架与实践研究的匹配度。
1 3-6岁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徐汇区梅陇幼儿园依托2022年度上海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积极探索3-6岁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践。培育目标为引导幼儿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正确认知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认同,为形成相对应的话语体系与行为自觉奠定基础;围绕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安排3-6岁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内容;生活化、互动性、整合性为3-6岁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原则;注重浸润式教育、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实践体验是3-6岁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要路径。
徐汇区梅陇幼儿园 龚娇娇
2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中的亲自然体验式课程实践研究
本文基于“亲自然体验式课程”,以幼儿园“亲自然”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抓手,管中窥豹,探讨幼儿在参与“亲自然”主题活动中,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为基础,目的是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设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机会,支持幼儿在大自然中自己探索发现、自己找到游戏的乐趣、自己解决问题,丰富生活体验,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幼儿热爱自然的天性,开展亲自然活动,有利于在师幼合作中增强学习品质,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自然常识,完成实践研究成为本研究的经验和物质基础,提出教师层面要加强生态素养,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关注环境联系,促进幼儿动态成长的建议。
3“以美育人”理念下幼儿园浸润式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美育人”理念下幼儿园浸润式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基于本园美育特色课程的建设轨迹,将“以美育人”的内核精神贯穿并渗透到幼儿园启蒙教育的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将审美手段、审美目的与教育教学内容等机制与审美场相结合,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审美的过程。启蒙3-6岁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美的形态、美的行为、美的心灵。
4 基于情境体验开展趣味数活动的实践研究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本论文聚焦园内不同阶段的幼儿群体,根据他们的数能力现状和上一轮课题关于情境创设的研究基础,从趣味数活动这一维度入手,深入客观研究了基于情境体验在园内开展各类趣味数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原则及策略等相关内容。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肯定了本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在前期调研中明确了研究的具体目标和主要架构;同时,在实践中经过分析和主题提炼,并从素材点甄选、活动组织原则、丰富的实践形式、课题实践策略、研究分层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推进基于情境体验的趣味数活动,并以此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提供思路建议。
5 从兴趣出发实践幼儿园“情境式自主建构”活动
为发展幼儿自主性,促进教师关注幼儿建构活动过程,本研究从兴趣出发探索园本特色的“情境式自主建构”活动。首先帮助教师结合自身实践来理解儿童的兴趣,体会儿童立场。随即通过支持自发情境、关联生活情境、增加合作情境,发展儿童的兴趣。再来评估儿童的兴趣,平衡预设与生成,力求通过“兴趣”这座桥梁,满足幼儿不同的成长需求。
本研究探究并尝试回答“好的”情境和角色具备哪些特质、情境和角色从何而来又如何发展等问题。从兴趣出发,尽其可能地将儿童眼前的事物、现象与可能建构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的,围绕着可能的价值来组织环境、资源,构建适宜的课程的空间。以情境和角色作为游戏的载体,生发出每个孩子不同的故事。
6 基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游戏观察与评价研究
该课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以运动游戏为主阵地,在基于运动核心经验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内容维度、发展维度、功能维度提出幼儿运动游戏的育人价值,让实践者全面进行评价、参考、借鉴。另一方面结合幼儿园教师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梳理基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游戏观察与评价要素开展实践研究,提炼出四个策略:在理念上坚持“儿童发展优先”,定位观察与评价的教育功能性;在操作上明晰“幼儿运动核心经验”要素,增强观察与评价的操作性;在记录上注重“幼儿运动游戏过程”,还原观察与评价的客观性 ;在行为上落实“多角度观察、多元化评价”, 提高观察与评价的有效性。
7 智能运动手环赋能幼儿园运动组织评价的实践研究
针对教师在运动组织评价中判断幼儿运动负荷方法简单、存在主观臆断的现状,通过引入智能运动手环,在实现幼儿运动时生理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上,围绕智能运动手环赋能幼儿园运动组织评价的主线开展实践研究。探索了智能运动手环赋能下幼儿园运动组织评价的“四种特征”,分别是幼儿运动情况的数据性、教师观察的测量性、运动负荷的监控性和完善科学评价的评价性,以及其环赋能幼儿园运动组织评价的三个方面和作用,包括数读幼儿、数析方案、数评实施。研究积累了智能运动手环在幼儿园运动组织评价中的应用经验,提升了教师在智能运动手环赋能下科学评价幼儿园运动的能力,优化和完善了评价方式,进而促进了幼儿科学运动和健康发展。
8 高瞻课程模式下农村幼儿园 “科学实验站”创建的实践研究
在高瞻课程模式背景下,本论文聚焦农村幼儿园中大班幼儿,从农村幼儿园科学实验站如何创建入手,深入客观地研究了构建高瞻课程模式下农村幼儿园“科学实验站”目标和系列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实施的一般流程、指导策略等,完善“科学实验站”保障机制。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分析和主题提炼,发现髙瞻课程模式下的“科学实验站”式下的“科学实验站”的发展优势,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或者体验以获得相应的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提出教师科学实施科学活动的策略,进一步的深化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提供思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