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我看到一则新闻:12岁小男孩,晚期肺癌!
一时间难以置信,肺癌发病年龄平均为60岁,发病者常见的都是长期大量吸烟的男性。
但小家(化名)不过是才上初一的学生,也没有吸烟史,怎么会患上癌症呢?
小家的母亲29岁时怀上孩子,对于家里的独苗,父母对他都是宠爱有加。
这几年,父母一起在外地打工,把小家带在身边。
平日忙于工作,或许疏于陪伴。说起患癌的致病原因尚未确认,这位母亲泣不成声:
“儿子没怎么吃过早餐,中晚餐也是我们追着喂才吃上半碗饭菜。白开水基本不喝,渴了就喝碳酸饮料、果汁。”
据医生说,像小家这样的病例自开科以来也是屈指可数。
一般而言,肺癌患病的诱因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遗传易感因素等有关。
对父母来说,孩子患上肺癌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之后的治疗费用预计还要二、三十万元一年。
虽然患癌的致病原因还未确认,但饮食作息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已经在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
12岁的孩子天天熬夜能做什么呢?母亲崩溃地说:“玩手机游戏!”
有时,他深夜趁着父母睡着,偷偷拿着手机打游戏,导致经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
“肥宅快乐水”
严重透支着孩子的身体
前段时间,表姐她们小区,有个孩子得了肾衰竭,就是因为疫情期间在家不喝水,只喝饮料。
偶尔喝饮料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但如果长期把饮料代替水,会发生什么你根本预测不到!
长期把碳酸饮料当水喝,这些碳酸会对身体的骨骼和牙齿造成腐蚀。
边吃肉边喝碳酸饮料更是容易致骨质疏松,你以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
错!碳酸饮料也是这方面的隐藏杀手。
吃肉时过量地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加重钙的流失。
从小到大爱喝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小朋友不计其数,如果再加上不爱运动,长时间发展为小胖墩,那么危险很快就来临了。
有一个16岁的男孩,不爱运动又爱喝饮料的他竟然痛风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谁能想到青少年也会出现痛风的症状,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饮料!
饮料中含有大量糖分,过度引用不仅会引起肥胖,还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糖升高。
长此以往,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越来越少,胰岛素的含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带来高血糖糖尿病的风险。
年龄小的孩子自律性不够,家长一定要合理监督孩子的日常习惯。
“电子毒品”把孩子变成了傀儡
当下这个电子时代,游戏已经成为主流的娱乐项目。
多少孩子沉溺网络游戏,赢一把就喜不自胜,输了就骂骂咧咧。
终日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游戏,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游戏。
交的朋友也都是游戏里的网友,再也不参加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
他们用游戏的语言“威胁”父母,脾气越发暴躁,严重的不写作业、厌学逃课......
关于如何改善孩子沉迷游戏,在这一篇《13岁男孩儿沉迷游戏坠亡!如何把孩子的心从屏幕前拉回来?》中,我们也给过解答,可以点击查看。
这种“电子毒品”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在快乐的体验中,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身体和意志。
他们把日夜过得颠倒,
身体也越来越差
去年,广东一名男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之后,事发当天,同学发现无法叫醒他,而且一直在抽搐,赶紧叫了救护车。
但为时已晚,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这名男生是一位不爱运动的“宅男”,平常睡觉时间都在凌晨1点至2点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孩子,为了游戏、为了娱乐,甚至什么都不干也要熬到凌晨再睡。
他们说:“白天那么多事情,到了晚上早早地睡了,好像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还有喜欢熬夜学习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了还要看书到凌晨,不然就无法安然入睡,总觉得比其他同学少学了一部分时间。
大脑消除疲劳,得到放松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而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高会加速大脑细胞的老化,降低脑神经的活性。
使人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懒于动脑。
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对于这些孩子,你一定要给他们看看这些知乎上真实长期熬夜人的留言:
看完这些真实的案例,还能让孩子长期熬夜吗?
这熬的不是夜,而是命啊!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
为人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再也不要不当回事了!
儿童癌症早期如何发现?
癌症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以认识一些早期疾病线索非常重要,家长应对儿童出现的以下症状保持高度警惕:
1.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特别是经抗病毒或抗菌素治疗无效的发热。
2.非营养不良或寄生虫所致的逐渐加重的贫血,面色苍白。
3.不明原因的出血,包括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4.较长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头痛、腹痛、关节痛等)。
5.某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呕吐、走路不稳、面神经麻痹、抽搐等。
6.视力障碍(斜视、眼球外凸等)。
7.肝、脾肿大。
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过高或过低或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改善低龄肺癌患者的预后,要从提高年轻人健康意识,重视常规体检着手。也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学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