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陈志文一篇题为《开学了,让我们做个粗糙点的家长》的文章。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
“做一个粗糙的家长,做一个正常的家长,像‘养猪’一样养孩子,他不一定大富大贵,但他会健康!”
当然,作者并不是真的让家长像养猪一样,一天喂孩子两顿饭然后什么都不管,让孩子混吃等死。
作者的意思是,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度关心,应该让孩子经历自己应该经历的一切。
02
我觉得,作者的话很有道理。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从小到大,事无巨细,都是由自己代劳。
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爱孩子,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的人生设置障碍。
因为孩子的成长既要学知识,又要学经验,前者需要从家长和老师的传授中得来,后者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得来。
而家长的过度关心,往往会剥夺孩子获取经验的机会,使他们的人生经历变得不完整,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长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以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03
这一点,笔者就有深刻的感触。
儿子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每天早上他吃完饭,站在客厅由妈妈给他穿好外套,帮他系上鞋带,然后背上前一天晚上我们早已帮他整理好了的书包,由我们送他上学校。
在家里,儿子除了学习,几乎什么事情都不用做。
等他上了高中,老师向我们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自理能力太差、动手能力太差。
而这一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差,使得他在课堂上跟不上别人的步伐,经常老师已经开始讲题了,他还在找卷子;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理解不了。有时候做物理题,我们一看就知道答案,他却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在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后来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很多人都有同感,对孩子照顾得过多,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04
儿子上大学后,也是经常笨手笨脚,进实验室,弄洒了溶液、打碎了试管那是常事。
金工实习,做出来的产品也丑得不像样子。
后来,在假期里我们专门让他多做家务,甚至让他天天做饭。
一开始,他打个鸡蛋都哆里哆嗦,炝个锅就吓得跑出厨房。但随着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多,厨房里那点活慢慢也做得有模有样,可以从容地面对油盐酱醋。
据他自己说,在厨房里下的这番工夫,对他在实验里的操作确实有帮助。
试想,一个连鞋带都没有系过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在实验操作时手忙脚乱?而反过来,如果孩子连炒菜时面对那么多瓶瓶罐罐都游刃有余,又怎么可能拿试管时慌慌张张?
记得去年生物奥赛最后的实验题是解剖鲫鱼,虽然实验室解剖和厨房杀鱼不同,但有过厨房杀鱼经验的孩子,比第一次碰鱼的孩子,无疑要强很多倍。
05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多独立生活、独立做事、独立面对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是让他们成长的最佳方式。
比如陈志文在文章中就提到,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孔樊清,爱人是外交官,长期驻外,她也因为工作很忙顾不上管孩子。
迫不得已,她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孩子生活,对保姆的要求只有一条:饭要卫生,吃了不拉肚子就好。对于孩子,要求也很简单:诚实、不撒谎。
但结果证明,两个孩子长大后都特别优秀。
不知道这是不是特例,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算是一条教育上的真理。
如果能够选择,对孩子宁可“富人穷养”,也不要“穷人富养”,那样更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
其实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家长放手的过程,就是他们独自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
像“养猪”一样养孩子,话糙理不糙。对孩子适当放养,他们真的可以成熟得更快,成长得更好。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