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纳入教师考核”,你觉得怎么样?

来源:网络投稿 2020-10-19 59个人阅读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01记得几十年前,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老师发现孩子在教育过程出现了异常,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就会主动去学生家里,和家长进行沟通。那时候,老师在晚饭后敲开学生的家门,和学生家长聊聊孩子、拉拉家常,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但近年来,老师主动去学生家进行家访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一方面,现在通讯手段发达,电话、短信、QQ、微信等大大方便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以前很多需要去学生家里才能搞明白说清楚的事情,现在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解决了。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工作节奏更快,居住更加分散,家校间的关系也更加微妙,家访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变得更大。02近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其中明确规定要“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没想到,在老师和家长群体,都听到了比较明显的反对的声音。“家访纳入教师考核”,你觉得怎么样?“家访纳入教师考核”,你觉得怎么样?网友提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现在通讯手段方便,用手机联系就行了,没有必要家访;老师和家长都很忙,家访会增加双方的时间成本;老师来家里家长还需要接待,甚至可能需要准备礼物;有些家庭比较贫寒,家长担心家访会暴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可能让老师看不起。……03笔者认为,现代通信技术水平再先进,也难以完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比如开会,现在完全可以做到远程实时互动,事实上,电视电话会议乃至网络多媒体会议已经普及。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最重要的会议都是选择传统的方式进行。其实传统的家访,也有着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一是可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另一面。打个比方说,一个学生经常上学迟到、上课打瞌睡,老师可能会认为他学习态度有问题。但如果去他家看一看,可能会发现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每天要伺候卧病在床的爷爷奶奶,此时,老师就会做出另一种判断。老师不通过家访,难以得到第一手资料,当然也就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二是可以交流得更充分。我们打电话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挂断了才发现想说的话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微信交流也是如此,不论怎样选择措词,总是感觉词不达意。因为很多时候,人与人交流不仅仅是简单声音信息的传递,更有表情、肢体语言、情绪等复杂地结合,表达出一些语言之外的含义。这显然是现代通信手段的弱项。极端一点说,在手机上,在微信群里,你根本不知道屏幕后面接收和发送信息的那个人是不是家长本人。所以,现代通信手段可以代替大部分家访,但并不能代替全部。老师敲开学生的家门,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仍然非常有必要。04至于将家访纳入教师的考核,这其实也是有利有弊。考核的好处是能够治“懒”。有考核压着,规定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否则就不合格。这时候,老师就算再不想家访,也是非访不可。但考核的坏处是容易滋生“假”。有些事情不想做或不必做,却必须要达到考核的指标,只好去造假。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多了,不举例也罢。将家访纳入考核后,会不会有人从未家访,却凭空弄出厚厚的一本家访记录来?或者,会不会有的学生本不需要进行家访,而老师却为了家访而家访,打扰了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和休息?这都不是没有可能。05所以,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按需家访”。对于那些需要上门家访的学生,老师应该不辞辛苦,这是职责所在,家长也应该配合,这是教育所需。同时,对教师家访的考核可以有,但一定要考核家访的质,而不是考核家访的量,避免形式主义和造假。切不可搞规定次数,要求定计划写总结那一套。否则,很可能让家访变成一种负担,也收不到想要的效果。你觉得呢?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