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不起美国农民,来看看一个12岁的美国农场孩子能做什么?
美国大选今天即将揭晓,国内观众看今年的美国大选辩论,总免不了一阵幸灾乐祸,他们眼中美国政治被白人至上主义绑架,一大帮大老粗的农民选出了疯疯癫癫的特朗普,如今自食其果,导致社会更加动荡。
然而,自从我一个美国寄宿学校教书并且当舍监以后,常常跟偏远地区的农场主的孩子们打交道,我发觉自己往往处于一种井底之蛙之感,美国农场孩子的能力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今天值班,12岁的小亨利拿来了一包新鲜芦笋给我,顺便聊起了各种话题。小亨利是一个身型瘦弱的孩子,160公分的身高才45公斤左右。从外形上看,他看起来毫不起眼,但眼神坚定,性格沉稳。
小亨利家的农场有4000英亩,相当于16平方公里(北京一个崇文区的面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中等水平,离我所在的城市开车都要五个小时,离最近的城镇也需一个小时,算是典型的普通农场。
他家农场有畜牧业和蔬菜园,小亨利是家里的长子,后面有三个弟妹。他平时学习一般,大多成绩在B左右,排名中间,但只要他一开口说起他的农场,我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
小亨利四岁开始开车,你没有看错,四岁……..而且是手动挡。
八岁开始开大型农业机械车……
九岁能使用车床,熟练掌握焊接技术……
十岁能独立管理农场的灌溉系统,检查机器设备……
十二岁疫情期间,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给自己买了一个破卡车架子,然后到处收集汽车零件开始组装自己的卡车……
今年最大的计划是学会填税单,然后就开始问自家老爹要工资和加班工资,报税……
整整两个小时,小亨利像一个成熟的商人,滔滔不绝的跟我介绍他家农场里的各种流程,各种机器,而且还学到了如何区分新鲜蔬果,如何使用各种农业机械,我相当于上了一堂扎实的大型农场扫盲课。
我一边看着他源源不断找出来的视频和照片,一边就想这个问题,这个孩子已经掌握了多少技能和知识?
首先,非常全面的与农业相关的知识。根据农场的地形,周围环境,气候,小亨利已经能系统性解释一些影响草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因素,还有各种牲畜蔬果的生长特性,这就涉及非常多自然地理知识点。他用了十五分钟跟我解释他家打井抽取地下水,然后一整套灌溉系统的设计理念。
其次,零散的大型农场的商业管理知识。四千公顷的土地,50个雇员,每一年的工作流程,不同蔬果和牛羊的管理方法,还有应付天灾人祸的应急方案,他都能如数家珍。
他还跟我分享了不少跟中间商打交道的技巧,如何从新闻中判断市场走向,如何看懂客户订单中的陷阱,如果遭到恶意退货时补救措施。
最让我叹为观止的就是他居然了解如何利用政府今年在疫情期间提供的贷款补助和其他福利为自己农场争取更多利益,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上网给父亲找了一款太阳能机器车协助草场维护,正好在政府补助贷款项目中,最后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了,并给家里节省了16%的人力成本,而这些计算也是他自己完成的。
还有,特别成熟的机械知识和动手能力。很少有12岁的城市学生会使用危险系数较高的工具,例如焊接、切割等,而对小亨利来说,从小就在家里的厂房里长大。为了节省成本,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都自己完成,这也就是一次复杂拆卸和组装的过程。
小亨利说他一点也不喜欢玩乐高,因为组装乐高玩具,完全没有组装一辆汽车来的更加刺激。他尤其对各种铁皮铁锈极为着迷,沉迷于清洗各类铁锈,这个怪癖也只会发生在农场孩子身上吧。
最后,极其突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像小亨利这样的农场孩子,父母成天在农场忙碌,因此小孩就在农地里长大。每一天都面临各种问题,牛羊不好管理,天灾时有发生,机械容易出故障,而农作物不等人,自顾自野蛮生长。
因此,他们生长的每一天都在观察模仿大人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一天的工作。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驾驶,独自面对牛群,给小羊接生等。而且美国农村地广人稀,网络通讯并非必需品,所以他们更多的娱乐就是打橄榄球或者开越野摩托车,我经常听到12岁的农场孩子希望自己的生日礼物是一辆250排量的摩托车。
两个小时后,我由衷的称赞小亨利能力,他白皙的脸上有点泛红,讷讷的说:“我家还好啦,我会的别人也会,你看那边的安格斯,他家15000英亩(北京二环以内的全部面积)。”敢情农场主孩子的自信心都来自土地面积的大小吗?这也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面对具备这些知识技能的孩子们,完全打破了我对美国农民固有的“大老粗,傻大个”等等刻板的印象,反而我发现他们人生更加纯粹,集中精力学习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常常亲近自然,性格反而更加落落大方,单纯善良。
我们学校寄宿生较多,因此形成自己的群体,他们大多不喜欢书本知识的学习,数学往往只会基本算术,还要借助计算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不会上大学,因为对他们来说,大学知识可有可无。
他们不会写冠冕堂皇的文章,不会计算复杂数学题,因此也不喜欢公开演讲,或者参加辩论、奥数、STEM等活动,他们更倾向在球场中用身体来对话或者解决矛盾,或给自己造一辆卡车、一艘船当自己的毕业礼物。
最终,他们大部分人选择毕业后回到自家农场,开启他们平凡,朴素,但无忧无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