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以信息化赋能“双减”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建校133年,学校遵循“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理念,形成“敢为人先,追求一流,崇尚卓越”的华附精神,不断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方向。
近年来,华附持续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技术赋能“双减”工作。
01 夯实校园信息化基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在此背景下,华附紧抓校园信息化建设并取得诸多成效:
2019年,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授课实验室落地华附,在这里老师不仅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程序,使机器人“能听会说、能看会认”;
2020年,学校构建“华附学习”全连接平台,运用“互联网+”手段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集团范围内应用共享;
2021年,华附图书馆被评为“最美阅读空间”,其中的智慧学习空间涵盖了多元的智能化教与学环境,配备多个分组的智慧教学互动系统以及高清录播设备,适用于开展多种类型的创新教学或教研活动,极具交流性与互动性。
同学们在华附图书馆的智慧学习空间学习
02 积极探索“5G+智慧教育”
2019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把“5G+智慧教育”作为八大重点领域5G应用示范试点之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负责统筹实施“5G+智慧教育”专题项目,研发以教学服务和教研服务为核心的5G高清互动直播智慧课堂,研究不同的5G+VR/MR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基于实时人脸识别、文本识别、情感识别、行为识别、语音识别的5G+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的路径与方法。
华附作为“5G+高清直播互动课堂”应用场景的研发基地学校,积极参与应用场景的创新探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020年,学校建立“华附学习”全连接平台,实现了线上“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整个教学活动形成闭环,保障了学校有序、高质量地开展“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华附学习”全连接平台
“5G+高清直播互动课堂”应用场景项目组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连接教学、连接教研、连接师范院校、连接德育、连接家庭、连接党建、连接课后服务等七种应用模式。
03 技术赋能“双减”增实效
华附初中部是2018年学校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精神而复办。华附初中部的“双减”工作围绕“以‘双优’赋能‘双减’,实施自华教育”理念开展,从“两化”“双优”“多元”“高能”等方面形成了华附的工作特色。“两化”即制度化、信息化;“双优”即优质课堂、优化作业;“多元”即多元的课程,包括校本选修、课后服务、阶梯课程、拓展课程等,以及多样化的辅导;“高能”即数据赋能、教研赋能、团队赋能、协作赋能等。
2021年,“5G+高清直播互动课堂”应用场景项目组在华附初中部开展技术赋能“双减”探索,将信息技术与作业、教学和教研环节紧密结合,开展智能化的“双减”工作,形成了“新作业”“新教学”“新教研”的创新工作模式。
在“新作业”方面,华附初中部常态化使用智慧纸笔应用并采集相关数据,为教师提供学生作业情况反馈,使课堂教学、答疑更有针对性。
在“新教学”方面,依托智慧纸笔应用,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智能化,增添了“新课导入”“新知讲授”“测验检测”“总结归纳”等环节,还能实现不同学科的录课。
在“新教研”方面,华附初中部形成了“慕课研讨”“数据赋能”两大教研新模式,聚焦“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等主题,依据典型课堂教学片段、课堂教学报告、作业报告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提升教学优化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依托智能化平台、智能感应终端与智能技术,华附初中部实现了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全场景、全流程、伴随式数据采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近年来,华附扎实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师教研等各个环节更精准、更高效。未来,教育信息化将继续成为华附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