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00后闪耀赛场! 2004年出生的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获得银牌;2003年出生的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逆袭夺冠;2001年出生的李文龙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银牌…… 还有冬奥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中国北欧两项第一人赵嘉文(2001年出生),中国冰壶女队队长韩雨(2000年出生),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张楚桐(2003年)、张添翼(2004年)…… 在赛场上,为梦想拼搏、挑战人类极限的他们,活出了中国00后“最好的样子”。 最近,三位来自万科梅沙书院的同学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们有的会造无人机和卫星、同时也是LGBT社团社长的“工程大神”;有的在校园办杂志、做学生大使玩得风生水起的“国风美少女”;有的是艺术、足球、排球、赛艇、音乐剧、合唱、摄影、Vlog全能的“艺术女神”。他们分别在理工科、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赛场之外,00后活跃在各个领域,又拼又燃! 这三位梅沙00后究竟是如何成长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01造无人机、卫星的工程大神也是LGBT社团社长
方泓森就好像是万科梅沙的“何同学”,从小对工程感兴趣,动手能力极强,能把想法真的变成现实。
高中三年,他捣鼓了不少工程项目,比如“无人机海上救援系统”、“气象探测卫星”、“智能球辅助机器人”等等,参加过世界青少年无人机比赛、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获得各种奖项。
比如,“无人机海上救援系统”就是他在万科梅沙的海边,和一个救生员聊天时获得的灵感。
△位于深圳盐田大梅沙海边的万科梅沙书院
“救生员告诉我,海上有恶劣天气,救援人员如果离得比较远就很难实施救援。我因为一直参加航模社,做过无人机和水火箭,所以就设计了一个搭载在无人机上的装置,上面有一个红外摄像头,可以快速搜索海上人的位置,还有一个救援设施,能在空中向海里投放救生圈。”
这个装置的最大亮点在于,投放系统是可拆卸的,能安装在任何现有的无人机上,比较实用。方泓森还打算,未来进大学后,继续寻找更可靠的能源方案,来改进这个装置。在他看来,工程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所学真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抱持着这样的想法,他还做过一个小卫星,可以放到云层上监测气象数据;一个人工智能心理评估系统,可以通过学生聊天的语气,判断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有抑郁倾向,从而提供心理帮助……
这些项目都不简单,需要大量工程学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技能。而万科梅沙有200+门课程,不计成本给学生学习、探索的自由。即便是在“工程”这个细分领域,梅沙也有足够多的的课程。
△方泓森在电子工程课上设计的键盘在高三前,方泓森就上完了梅沙所有工程课和计算机课,包括编程与电子(等级3)、电子工程(等级4)、FRC(First Robotic Competition高中生机器人竞赛,等级4),以及JAVA、AP计算机等等。
我惊讶于这些听起来像是大学的课程居然在梅沙高中就已经有了,课程体系也太完善了吧!“不仅如此呢,”方泓森说,“如果没有我们需要的课程,只要梅沙的老师有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想上的学生够多,学校就会为学生新开课程。比如很多学生想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算法,正好我们有一位老师学过,大家一拍即合,明年梅沙就会开设AI相关课程。”
有个小细节是,方泓森向我介绍的课程,都会加上等级,这是梅沙独特的课程设计——每门课都有难度级别,分为2-6级,2级是高一的课,3级高二,4级高三,5级AP难度,6级是更偏向研究型课程。而方泓森选的三门工程课,一门是3级,两门是4级的难度。
“甚至,同级别下的课还会继续标明难度,比如4级的机器人课和4级的语文课,可能前者每周需要7-8小时额外时间,后者需要2-3小时。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结合课程难度、所需时间来选课,避免出现选的课都太困难或太容易。”
△万科梅沙的STEAM中心和木工坊,都是学生们创造的大本营,方泓森说,他项目中的很多硬部件,就是用梅沙的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制作的,节约了很多成本
梅沙的老师也都很好。“我高一高二的工程老师从国外毕业,在工程方面很有经验,带着我一步步,从发现问题、找到想法、设计草稿,到做样机、测试、修改、成品,经历了完整做项目的过程。高三的工程老师,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还让我成为助教,和他一起备课、讨论课程、项目,给了我很多机会。”
不仅在校内,身处深圳这个创新城市,梅沙也会推荐学生参加各种校外项目,方泓森就参加过腾讯青少年科技学院的活动等。
△75名“mini鹅”在腾讯总部前合影,其中有10位万科梅沙的同学
在方泓森身上,我看到了自驱力和学校资源的完美结合。
“来梅沙的时候,我就有很明确的方向,梅沙帮助我在我喜欢的领域持续深耕,让我更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身边一些此前没有方向的同学,也通过在梅沙大量的实践,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你以为关于方同学的故事就结束了吗?不!除了理工科,方泓森还是学校Prism社团的社长,这是一个专注于性别教育、LGBT平权的社团,致力于为少数群体发声。
“比如我们看到一些女孩子忘带卫生巾却羞于表达,就在学校的女厕所放了互助盒,提供卫生巾。我们还在校外举办过性教育、女权的展览。”
我十分惊讶于一个男生,能和我探讨卫生巾、性教育、LGBT这样私密的话题,方泓森对此很坦然,“很多人因为性教育的缺失,产生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我们就是希望改变‘谈性色变’的状况。”
这份坦然也和学校的支持分不开。“很多学校不敢开这样的社团,但梅沙非常鼓励多元化,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是一个合规的社团,学校就会允许,而且会给我们提供资金支持。”
△FRC科创社团
理工科“大神”还是LGBT社社长,我问方泓森,更喜欢怎么定义他自己。出乎我意料,方泓森说,他更喜欢称自己为“社区服务者”。
“无论我从事科技、工程,还是为少数群体的权益发声,都是希望让我所在的社区,能够变得更好。”
#02做杂志社长、Gala主持人、学生大使 风生水起的国风美少女
2020年中考前,填报志愿的王思齐曾面临一个选择,高中三年期待怎样的学习方式?最终在了解了梅沙书院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艺术氛围和多元化的社区环境后,思齐和家人认定梅沙书院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对于这个决定,思齐至今说起,仍然“不后悔”。
如果说在梅沙,方泓森的理工科如鱼得水,那么王思齐在喜欢的人文社科领域可以说是玩得风生水起。最让她觉得不后悔的经历是加入了向往已久的梅沙【潮·Tide】杂志社,并在一年后竞选成为现任社长。
△2021-2022年度「潮·Tide」杂志社社团社员及指导老师合照
在8年级第一次参加梅沙校园开放日时,热爱传媒、曾有过五年校园主持人经验的思齐就邂逅了这个由学生自主运营的校园媒体平台【潮·Tide】杂志社。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社团好厉害,我一定要申请!入社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得还要丰富,下设编辑部、创意部(设计部)、外联部三个部门。每周,我们都会进行公众号专栏活动和年度纸质年刊选题的头脑风暴,采访和文创活动策划,任务稿修改审核等,非常专业,满足了我对传媒类社团的全部想象。”
在杂志社的两年时间里,思齐成长得很快,她策划过梅沙老师的人物专访,参与见证了杂志社五周年特刊的出品,做过年度人气活动“三行情书”的征集活动宣传文案等等。
△2022年三行情书征集推文封面图和方泓森获得很多老师的支持一样,思齐提到杂志社的指导老师就停不下来。
“梅沙的文艺活动有两位镇校之宝,一位是每年圣诞新年晚会的总导演贾老师,另一位就是我们杂志社的指导老师邬老师,全校各大文艺活动的文字工作几乎都是邬老师主持。社团中,她和我们相处就像朋友、家人。杂志社的稿件很多,老师作为语文科组长本身教学工作已经很忙了,但哪怕加班到凌晨,还会一篇篇地看稿,给我们很多建设性意见。”
△五周年特刊和周边-贴纸。创意部社员每年都会设计以杂志社专栏活动为灵感的贴纸、文件夹、冰箱贴、挂件等社团周边产品除了杂志社,活力四射的思齐还是学生大使团的一员,每到校园开放日,她会带着家长们参观学校、答疑解惑。
因为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思齐说,她特别想把梅沙推荐给所有的家长,帮助他们做好选择。有一次她兴致勃勃地向十几位家长介绍学校,最后队伍竟然壮大到50-60位,让她非常有成就感。
“学校会提前训练我们的仪态,对我自己的表达、社交能力等也是很好的锻炼。”
△思齐主持开放日
作为学术生,活动经历丰富的思齐也并没有落下自己的学业,在她喜欢的人文社科领域持续发力。
她喜欢AP Seminar课上,以学生为中心、畅所欲言的讨论,在苏格拉底式的追问、辩论下,真理慢慢浮现;
她也喜欢戏剧课,不仅系统学习了戏剧发展史,和同学合作写过10页的原创英语剧本,还自导自演了Melodrama,Pantomine等各种形式的戏剧。
“我演过小动物,演过快递员,还即兴表演过恶毒女配,在戏剧的海洋中体验不可能去尝试的人生,特别酣畅淋漓。”
作为文字爱好者,思齐还对梅沙在中国文化上的坚持非常欣赏。
“梅沙书院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国精神。书院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中心‘心斋’,其中有传统乐器、围棋、茶具、书画等。我偶尔得空就会去心斋吹巴乌、弈棋。书院还会经常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中秋祭月大典等。”
“虽然我在国际体系学习,但我心里那颗中华文化的种子一直在蓬勃生长。出国后,在融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反向文化输出。梅沙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让它成为了国际学校中的独特宝藏。”#03被帕森斯录取的艺术女神是足球排球赛艇校队的体育尖子生
“我没有学过PS”,但她为今年(2021年)的毕业生手绘了毕业典礼的LOGO;
“我没有专业学过声乐”,但她在这一年里却挑战了众多经典音乐剧目;
“我没有专业学过摄影”,但她每每创作的影像都格外打动人……
这是梅沙公号专为高咏岚写的一篇人物志中的开头。
2020年,因为疫情,高咏岚从英国一所寄宿高中回到国内。当时的她就已经想好未来从事艺术相关的专业,比如艺术设计、摄影,“我更想到实地去上这些课,而不是在家上英国学校的网课。”
选择梅沙则是因为其艺术方向的录取非常强。仅2021年,梅沙的学生就收获了6封伦艺、14封帕森斯、8封艺术中心设计学院、9封芝加哥艺术学院、18封普瑞特等等国外顶尖艺术院校的offer,成绩领跑全国。
在梅沙就读仅一年,高咏岚就以G11的身份成功申请到英国伦敦艺术大学(UAL)的预科,原本可以提前进入大学的她,又因为疫情留在了梅沙。
在梅沙的短短两年,外向爽朗的高咏岚参加的活动,让我几乎惊掉了下巴。这位人送外号“高猛男”的女孩儿,每天是有48小时吗?!
瞧瞧,她是灵籁合唱团成员,参演了多部音乐剧目;她是梅沙TEDx的主持人,同时也是设计组组长,和另外一位同学合作设计了主视觉,还是毕业委员会成员,设计了毕业典礼的logo;
△左:灵籁合唱团成员;右:高咏岚参演的音乐剧之一她是足球、排球、赛艇校队成员;
她用Vlog记录梅沙生活,还自导了两条短片,发布在了B站;
拍摄了大量的海报和摄影作品;
与此同时,她还要上课,化学、数学、编程、英语、摄影、版画、3D艺术……对了,还要忙毕业作品集!
是不是很惊人?!
高咏岚说,参加这些活动只是自己想要尽快融入学校的氛围,而梅沙又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所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她尽情尝试了各种不同的事情。
每一场活动都“非常非常锻炼我的组织活动、统筹、时间管理和社交能力,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带来非常多的灵感。”
在艺术领域,高咏岚说,梅沙确实厉害。“像艺术史课,我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我原本以为会是听老师讲课,但其实全程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艺术课程都是小班,像艺术史课只有10个人左右,更方便我们进行讨论。”
高咏岚最后的毕业作品集完全是在梅沙完成,没有找机构。
“梅沙有专门的作品集课,各位导师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我选的导师后来成了我非常好的朋友,她非常懂我,不会告诉我该怎么做一个作品,而是不断和我聊天、讨论,给我启发。我们有时候微信来回可以发几十条,经常就有一两条突然给了我灵感,我的很多顿悟和新想法都是从这样的不断交流中产生。”
△视觉艺术课堂半学期,像高咏岚这样的艺术生就要完成一个大作品,每个学生都要做presentation,由艺术老师评判。
“相当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专家团,所有的艺术老师都会听学生的分享并且提问,还会给我们提建议,帮助我们改进。整个过程就和申请大学时,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样,每次梅沙的期中期末作品presentation都给了我练习的机会。”
「 写在后面的话 」
采访时,高咏岚已经拿到了美国顶尖设计院校帕森斯的offer,但她仍在等待她的梦校伦敦艺术大学(UAL)的录取。
12年级的方泓森也在等待他的梦校,被称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著名的“公立常春藤”盟校成员普渡大学的offer 。
学生,是万科梅沙最大的闪光点,而学生的光芒也源于梅沙提供的自由、开放、多元的氛围。
三个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都不止一次提到喜欢梅沙超级丰富的课程,有经验、有实力又很友善的老师,和鼓励一切尝试、超有归属感的校园文化氛围。
旁人看来,“你们学校怎么天天都在玩的样子?”高咏岚却说,其实我们该活跃的时候活跃,该学习的学习,学习同样抓得很严格。
“我们的打分很大的占比都是过程性得分,所以需要学生平时都全力以赴,而不是临时抱佛脚,靠刷够题就行。我们的学术氛围非常好,自律强的同学会有很多自由,而自律一般的同学,学校会一直追踪,寻找问题,及时调整。”方泓森表示认同。
最终,每个梅沙学生都会尽可能达到平衡的状态,找到自己的赛道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