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开始,国际学校历经萌芽、探索,并最终蓬勃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8月份,全国共有1423所国际化学校,包括获得各类国际课程或认证的学校共计907所。
这也是高考外的另一条途径。如何从众多国际学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教育,便是踏上这条路径的首要任务。
我们的镜头最终选取了就读于北京王府学校的四名学子。
他们来自两个家庭,一对是从小就在加拿大读书的兄弟、一对是一直在中国学习的姐弟;他们性格迥异、志向不同;他们有的即将奔赴海外开启大学生活,有的已经进入高中开始为申请做规划,有的还在初中似乎离出国还很遥远。
听着他们娓娓道来,可以看到当今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他们会纠结、焦虑,但更多的是理性而坚定。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丰沛的精神,以及遵从内心的勇气。
好的教育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四名青少年的择校故事与学习经历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孩子的教育需要时间打磨,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他们的故事也需要用心聆听。
var audio1 = new Bee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audio-1"),music:{title: "国际学校的青少年,和他们渴望的教育", author: "北京王府学校",pic: "https://www.linstitute.net/wp-content/plugins/beepress/lib/player.png", url: "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5NzI1MjEwNV8yNjUyOTE2MDY1"}}); audio1.init();
袁小满、黄逸分别是两个家庭中的哥哥和姐姐。
袁小满,王府高三OSSD班,自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加拿大读书,2020年疫情爆发,回到中国后不得不开启线上学习模式,一向喜欢面对面交流的他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国际学校。
黄逸,王府高三4班,学习AP课程,初二就来到了王府,最初是为了逃离内卷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学习近5年后,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受哥哥、姐姐影响,弟弟袁小铨、黄和也先后走进王府,在这里寻找他们热爱的星辰与大海。
01
四个孩子,同一个选择
选择是一种重要能力。学会选择意味着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2020年,袁小满正在加拿大读高一。疫情爆发后,他回到国内,开启了体验并不好的线上学习模式。
那时袁小满还不知道国际学校。因此,购买了7天后的机票,准备回加拿大继续完成高二的学业。
是偶然,也是缘分。正是在这七天里,妈妈无意中从朋友那了解到,在中国也可以学习国际课程,申请国外大学。
这让袁小满意外又惊喜。但北京有100余所国际学校,自己在加拿大读的是OSSD课程体系。如何选择,让他颇费脑筋。
网上查资料、向朋友咨询,然后综合排名、升学情况、教学环境,最终在为数不多的具有OSSD课程的国际学校中,筛选出了包括王府在内的三所学校。
在袁小满看来,王府比较成熟。不仅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OSSD项目引进也已近5年;而且早在2006年就率先引进了AP课程,是美国大学理事会AP教学示范校,目前已开设30余门课程。
“既延续之前的课程体系,还可以选择AP。”
对于未来希望尝试加美两个方向的袁小满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电话预约参观、笔试、面试,一气呵成,仅仅用了5天,他就做好了心中的决定。
在收到王府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袁小满取消了2天后的机票。
一年后,对于学校只关心“是否无聊、能否学得好”的弟弟袁小铨,在哥哥的耳濡目染下,也走进了这里。
袁小铨,14岁,在加拿大时ssat已近2200分,还参加过加拿大计算机竞赛(简称CCC)、美国计算机联盟(简称ACSL)举办的竞赛,并在ACSL比赛中获得全美高中组铜奖。
2021年8月回到国内,本应入读初三的袁小铨,非常希望学习AP课程。而这门课目前只有高中开设。王府为此专门组织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考试。
经学校综合评估,袁小铨如愿走进了王府高一AP课堂。
和同学们在一起的黄逸(前排右二)很放松
黄逸家在丰台区,姐弟俩一直在自家附近的学校上学。
那时黄逸除了语数英成绩比较好外,其它需要强制记忆的科目,都很抵触。她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不喜欢内卷的环境。
当时黄逸一直与纽约的一位外教老师线上学习英语。了解到她学习上的苦闷后,老师建议她试试国际学校。
2017年,在即将升入初二的那个暑假,黄逸和爸妈先后考察了家附近的一所国际学校,以及需要驱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的王府。
他们选择了后者。
初二正式入读王府的黄逸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
这里的环境让她很放松,需要记忆的知识也能很快背下来,尤其是优异的英语成绩,更是让她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上如鱼得水。
此后,黄逸在初中的成绩一直很好,能排进年级前20。这名开朗的女孩,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弟弟黄和,2021年9月直接选择了王府,目前在初中一年级。
不到一年的学习经历,让这个男孩沉浸式体会到了丰富的课程带来的惊喜。
他除了学习语、数、英、社科、生物、艺术、信息技术、设计及国学等课程,还选修了PHP、HTML。
“远远多于以前课程的选择数量。”
02
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精彩
如果说“学会选择”“寻找方向”是学生成长的必答题,“多元化”办学便是王府给出的解题方式。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精彩,活出最真实的自我。
袁小满是加拿大国家青年羽毛球队的队员,曾获得加拿大全国第一、北美第三的优异成绩。
在王府,他不仅担任学校羽毛球队队长,继续自己热爱的运动;而且还发挥善于交流的优势,竞选成为学生会副主席,加入辩论社团、可持续发展社团。
作为可持续发展社团社长之一,他和有着同样兴趣的两名伙伴,策划了关于医疗废弃物的主题活动。
2021年5月,在与校长、年级主任、参与学生多次沟通协调后,他们组织了近30名对生物和医学感兴趣的同学,前往王府医院参观,考察医院结构、医疗设施、处理医疗废弃物的工作方法,以及实际操作心脏复苏等应急知识,并与医生进行深度交流。
袁小满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刚来王府的他,有幸通过打球结识了一名已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的学长。这位热心的学长让他在琴房里瞬间爱上了这种音乐的氛围。
“王府的选课很包容,即使非音乐生也可以学习专业知识。”
没有太多音乐基础,但喜欢挑战的袁小满开始学习AP乐理。课余时间,他时常走进独立琴房或大琴房练习钢琴、吉他,并计划报考英皇乐理五级。
从负责管理、策划活动到关注学生需求、社会问题,从体育到音乐,袁小满的领导、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从不同维度得以发展。
与袁小满不同,黄逸这名反内卷女孩,在王府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则连接成另外一种成长轨迹。
黄逸一直不喜欢竞争,也很少参加活动。但来到王府,徜徉在精彩纷呈的校园中,她的热情被逐渐激发出来。竞选学生会、唱响“谁是歌王”、参加各种项目和学科竞赛,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不断绽放出令人激动的瞬间。
黄逸尤其喜欢音乐,连续三个学期选择了流行音乐与演唱课。这是一门只有3-4名学生的小班课程,课上可以学习开声、气息,以及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喉腔共鸣等许多专业发声知识。
林俊杰的《她说》是老师留给黄逸的第一个作业。在老师的调整下,黄逸的音域变宽了,无论是唱低音还是唱高音,明显比过去舒服很多。
注重内心成长的同时,黄逸也非常关注社会问题。
2021年,包括黄逸在内的7名同学作为小组,参加了“全国青年观察项目”活动。
他们在活动中,结合国家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背景,再加上童年饱受课外培训的困惑,分析了校外培训的现状,以及减少校外培训的意义,并提交了一篇约五千字的论文和一张海报,最终获得了卓越青年观察奖。
03
有温度的校园
一个有温度的校园,是孩子的精神家园。遇见懂孩子的老师、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生的幸运。
如今,这份幸运在王府校园里不时上演。
那是班主任老师每天是否出早操的日复一日的提醒;
是升学指导老师一个单纯的短信“最近怎样了”;
是和朋友一起叛逆、玩游戏、打球的酣畅淋漓;
也是在线上课被数学老师提问时,电脑突然卡顿,和老师说的“电脑可能是听到了我的心声而不让你操作了”的一句玩笑话。
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却如同将打碎的夕阳放进过往,所有过往便闪耀出温暖和光芒。
这些温暖,让袁小满、黄逸颇为感动。
袁小满在国外一直是走读制,而且由于经常训练,和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但王府给了他一种全新的体验。
他记得那个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生日,有各年级朋友、有祝福歌、有蛋糕、有吹蜡烛仪式,还有奶油抹在各自脸上的氛围感。
他也记得即将提前回加拿大之际,班主任老师为他举办的送别会,会上准备了14数字的气球、蛋糕和游戏。这个送别会举办前,他毫不知情。
人缘超级好的黄逸,说起离开王府,最让她怀念的也是朋友和老师。
姚博士,黄逸的AP宏观经济学老师。在她眼中,姚老师非常尽责、耐心,每堂课都会总结知识点发给大家,通过填空、做题等,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为辅导同学们,姚老师晚上十点下班是常有的事。
黄逸的AP宏观经济学拿了5分。
Jason老师,AP Capstone课程老师,很负责任,对同学们平时的论文,有时一页纸就会标出二、三十个需要修改的地方。
“很开朗的人,感谢课堂上有你!”
这是Jason老师给黄逸的期末评语。
这些温暖,袁小铨、黄和也感同身受。
袁小铨清晰地记得来王府的第二天,和哥哥的朋友们一起打篮球的场景。他们对袁小铨很热情,传给他很多球,还夸赞他打得很棒。
在姐姐眼中还是个“小屁孩儿”的黄和,与班主任玩得很好,虽然会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但老师很关心他,经常给妈妈打电话交流弟弟的情况。
04
坚持倾听内心的需求
教育需要唤醒孩子们自我成长的需求,让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内心才能足够坚定。
作为专业羽毛球运动员,袁小满一直纠结是否要成为职业球员。
权衡再三,他放弃了这条职业路径,走进了王府。
初入王府的袁小满充满忐忑,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为此,他每天都要早起半个小时,第一个离开寝室、吃早饭、赶到班里自习,甚至会把课间的15分钟也充分利用起来。
而王府全天开放的图书馆、可以持续到晚上11点的夜自习,更是为他学习提供了便利。
袁小满做到了,目前已收获多伦多大学的offer。两年的努力,让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
黄逸早就知道自己未来大概率会去美国,所以在初升高时,选择了AP。
“AP课程的内容更广,可以让你有机会探索自己想学的内容。”
的确如此,黄逸就是从中找到了感兴趣的方向。她在学习了AP宏观经济学之后,喜欢上了市场营销,喜欢通过经济和心理的结合制定营销策略。如今已收到了纽约大学抛出的橄榄枝。
袁小铨虽然才上高一,未来几乎锁定了计算机科学方向。
他选的课程也都是自己喜欢的,AP物理、AP化学、AP计算机科学A、AP微观经济学等。
去年10月份,袁小铨还和其他9位同学组成小组报名参加机器人科技挑战赛(FTC)。
袁小铨负责写代码。每周五晚上,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他都会一直坐在电脑前,仔细观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确定参数。累计15个小时,他完成了代码的编写。
如今机器人早已装完。遗憾的是,因为疫情,他们的这次比赛未能成行。
正在上初一的黄和对未来的方向可能还不需要那么明确。
但他也有喜欢的科目,会根据兴趣选择参加一些比赛,如学校的游泳比赛,以及澳大利亚数学、滑铁卢数学、袋鼠数学等竞赛。
在今年4月13日的生物社会活动课上,他和同学们一起前往校园对面的林地里采集桃花和苔藓,真实感受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各个部分,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并做了海报展示。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好的教育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文中四名青少年无疑在这样的教育中获得了成长,学会了在世界变局中审视自己、观察社会、认知世界。